要说汉末三国最精锐的骑兵,无疑是大名鼎鼎的虎豹骑。
那么,这支精锐骑兵,究竟有多厉害?其结局如何呢?
天下骁锐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三国志.诸夏侯曹传》引《魏书》
虎豹骑,“皆天下骁锐”,也就是从曹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同时,又从其他部队的“百人将”中选拔人才补充之。
先说说“天下骁锐”。
其实,所谓“天下”,当然指的是曹操统治的区域和部众。
虎豹骑,大约是从曹操征河北时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
当时的曹操,已经收编了原吕布的并州骑兵、张绣的凉州骑兵,以及张郃、高览的原袁绍部精锐(官渡之战时,袁绍挑拣精锐而来)。
也就是说,虎豹骑,是从曹操、吕布、张绣、袁绍的骑兵精锐中优中选优而来的。
天下虽广,但环顾四周,可能当时也就只有西凉马超、韩遂的骑兵还没有“划进来”了。
所以,说虎豹骑是“天下骁锐”,并不十分夸张。
再说说”百人将“。
老规矩,先开个价吧!
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三国志.夏侯玄传》
你要买个百人督、百人将来当,需要五百匹绢帛来贿赂!
用今天的话说,有这个钱,干点啥不好,非要干这个?
显然,这说明:百人将当时的社会地位是很高!
后来,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表示:臣到汉中这么点时间,已经丧失了赵云、阳群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
也就是说,“百人将”(屯将)已经是一支军队的指挥骨干力量,以至于诸葛亮将百人将的损失与赵云这种级别的名将损失放到一起!
而百人将,在虎豹骑中,也只是作为普通战士。
所以,虎豹骑,是精中选精组成的,个人战斗力极强,而且,又有”百人将“一般的战术素养和领导才能。
装备说完了人,咱们再说说装备。
据考证,虎豹骑,分为“虎骑”和“豹骑”。(考古发现当时“豹骑司马”的印,证明“豹骑”与“虎骑”是各自独立的)
其中,“虎骑”是重骑兵,“豹骑”是轻骑兵。
“虎骑”,需要马铠。
当时的马铠,可是很稀缺的!
官渡之战前,曹操称“袁本初有马铠三百具,我连十具都没有”(《军策令》)!
确实,马铠的生产需要一套复杂的流程,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汉末凋零的财政,确实很稀缺!
不过,在曹操西征马超时,“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阵,精光耀日,贼益震惧”。
“精光耀日”,自然是人马俱披铠的表现。
否则,仅仅是人披铠而马不披铠,是不可能让同样素称精锐的西凉骑兵“震俱”的!
而当时,“虎骑”是参与了此战的(见《三国志.武帝纪》,“乃纵虎骑夹击之”),因此,这支铁骑,大概率就是“虎骑”了。
从“虎骑”这个装备情况看,“虎豹骑”的装备,应当是冠绝全军的。
统帅:绝对信任+才能出众这样的精锐,人是宝贝疙瘩,马是宝贝疙瘩,当然不能随便交给一个饭桶!
“太祖难其帅”,对于挑选这支精锐统帅十分慎重。
最初,曹操选择了堂弟曹纯为统帅。
曹纯死后,曹操表示:曹纯这样的人何难再有了,还是我自己亲自统领这支部队吧!
于是,曹操暂且亲自带了一段。
后来,曹操发现曹休、曹真勇武善战,很有军事才能,因此,让他们将虎豹骑。
显然,曹操对这样精锐统帅的标准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只有老曹家自己人来当;才能上要出众!
最好的指挥官、最好的士兵、最好的装备,这就是虎豹骑!
战功虎豹骑人是宝贝疙瘩,马是宝贝疙瘩,一般不能胡乱使用,比如攻城爬墙什么的,肯定不能用!
所以,虎豹骑一般是承担“宿卫”之任,在随曹操征战期间保护曹操及曹军指挥系统的安全。
而虎豹骑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有决定性胜利!
1、南皮斩杀袁谭。
虎豹骑首次出现在史书中,就是攻袁谭之战!
当时,袁谭的部队还是比较能打的,曹军付出了较大代价,依然不能取胜。
因此,曹操考虑暂时退军。
曹纯挺身而出:不可以退!趁他战胜骄傲立刻袭击,必能取胜!
曹操采纳其言,奋力进攻,击破袁谭,攻下南皮。
而曹纯所率的虎豹骑,则斩杀了袁谭。
2、白狼山斩蹋顿。
白狼山,曹军骑兵与蹋顿所率的乌桓骑兵作战。
此战中,张辽的神勇坚定,为人所铭记。
不过,正是曹纯的虎豹骑擒斩蹋顿,使敌人群龙无首,才使局势豁然开朗!
3、追击刘备,创下急行军纪录。
曹操降服刘琮时,刘备率人退往江陵,企图依托江陵继续抗曹。
如果按正常速度去追肯定是追不上刘备的。
于是,曹操让虎豹骑去追!
虎豹骑一日一夜行300里,在长坂大败刘备!
这个行军速度,在古代军事史上曾长期“霸榜”,是古代急行军的奇迹!
4、渭南破马超。
曹操西征马超,与马超战于渭南。
当时,曹操让“虎骑”列十重阵,“精光耀日”,威慑敌军。
在此基础上,曹操施展离间计,使马超联军内部互疑。
会战时,曹操先以轻兵与之战,良久,虎骑出,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人,一战而胜!
在这场与马超西凉精锐的对决中,“虎骑”先从精神上威慑,后从肉体上猛击,可谓在精神和肉体上双重完胜!
5、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的前哨战,是下辨之战。
当时,刘备让张飞、马超往武都,曹操令曹真、曹休率领虎豹骑,一起跟着曹洪来战。
曹休看出张飞的虚张声势之计,果断击败吴兰,取得胜利。
后来,汉中战场,夏侯渊战死,曹操虽答应让张郃暂切督汉中之军,但仍然让曹真为征蜀将军,率领虎豹骑入援。
曹真率军入援后,率领虎豹骑击败了高详,掩护汉中诸军安全撤退后再全身而退!
其实,从汉中之战看,虎豹骑的光芒确实消散不少!
下辨之战,说起来是击退了张飞、马超,但张飞本就是虚张声势,不愿与你交战,因此,曹休能识虚实,确实展现出良将之风,但虎豹骑并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只是击败了张飞手下的偏将吴兰。
而且,此后,张飞、马超虽退,但依然在沮道阻击曹真等人,“断绝内外”,使曹操无法再由武都道进入汉中,这也是曹操后来被迫迅速放弃汉中的重要原因!
此后,曹真进入汉中,但也只是与徐晃等联手击退高详,算是中规中矩吧!
看来,汉中一带的地形,不适合虎豹骑驰骋!
地形局限性,这似乎有是虎豹骑重要性以后逐渐下降的一个预示!
结局争议尽管虎豹骑有着耀眼的表现,但是,奇怪的是:在曹操之后,这支精锐就“消失”了。
对此,目前有三种说法。
1、曹丕解散。
有不少书籍认为,虎豹骑本是曹操私人武装,并不是国家武装。
由于养护成本过高,曹丕上位后,解散了该军。
2、该名称编入曹魏中军。
著名历史学家,北大历史系交手陈苏镇老师认为:虎豹骑不可能被解散,而是改了一个名称,被编入中军。
陈教授认为:曹魏禁军中的“羽林”,可能就是“虎豹骑”改编而来。
3、随曹真等人征战,但战绩有限。
这种说法认为,虎豹骑仍然跟随曹真等人四处征战,但战绩不显,因此消失于历史舞台。
个人观点个人以为,虎豹骑此后“消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是不需要过多猜测的。
1、“虎豹骑”野战的用武之地不再。
三足鼎立形成后,三方边境基本稳定,战场也基本稳定下来。
对东吴,则如曹丕所说:“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也”,在水网地带,精骑无所施展;而且,实在要用骑兵,对付东吴,一般的骑兵部队就够了,不需要特别使用精锐骑兵!
对蜀汉,则以山地战为主,精骑同样缺乏施展空间!让人是宝贝疙瘩,马是宝贝疙瘩的“虎豹骑”去冒着被诸葛弩兵的射击行军作战,曹老板会爬出来骂人的!
因此,“虎豹骑”用武之地大不如从前!
2、“宿卫”功能下降。
过去,虎豹骑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在曹操征伐期间宿卫。
然而,曹操之后,曹魏领导者亲征不多,对这种宿卫需求下降。
至于在洛阳的日常宿卫,用许褚留下的虎士等就够了,也没有必要非要用虎豹骑。
3、素质下滑不可避免。
汉末各军,皆为世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如果只是普通军士,只算一个“人头”,那么,这倒问题不大。
而且,普通士兵,15-50岁,都可以参与执行任务,“生涯”比较长。
但是,作为精锐,却不是如此的。
虎豹骑精锐,是精中选精选出来的,是从战火中磨砺、提拔上来的,不是生出来的!
而且,作为精锐,其士兵年龄结果也应当是20-35之间,只有其“黄金期”才最有战斗力。
虎豹骑大约204年初次在史书中亮相,到219年汉中之战,已经活跃了15年,到了新老交替的时候了。
所以,无论虎豹骑是解散了,还是改了个名字保留下来了,随着新老交替,其战斗力出现下滑,是无可避免的!
其实,古代几乎所有的开国精锐,不都是如此吗?
与“虎豹骑”同时代的许褚“虎卫”倒是保留了编制和作战任务,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但不也泯然众人了吗?
开唐的“玄甲骑兵”,开元的“怯薛军”,哪个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泯然众人呢?
虎豹骑,确实堪称汉末三国第一精锐。
尤其是其斩杀袁谭,斩杀蹋顿,这些都对曹军由作战胜利发展到全局胜利做出了决定性贡献,为加快北方平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
但是,即便是精锐,也会因形势的变化而地位、实力下滑,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即便如此,作为一支曾经的英雄部队,虎豹骑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配得上后人的铭记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