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周淑芬,今年 60 岁,退休 8 年,每月拿 2800 块退休金。
再婚老伴赵大山,63 岁,干了一辈子木匠,退休金只有 1500 块,可他说“够喝粥就行”。
我守寡 12 年,前夫走的时候儿子刚工作。
那些年我白天在纺织厂三班倒,晚上给人糊纸盒,儿子结婚时连新房首付都是我咬牙凑起来的。
儿媳总说“妈您该享福了”,可我知道她这是嫌我三天两头老往他们小家跑。
我报了个老年大学,想着这样可以消磨时间,不用老跑去儿子家,打搅他们。
去年冬天在大学里认识了老赵,他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刻小木雕。
我问他刻的啥,他摊开手心,对我一笑:“你看,这是会摇头的驴。”
木驴脖子用弹簧连着,一碰就晃脑袋,把我逗得直乐。
处了 3 个月,他提出来搭伙:“我屋里有三套刻刀,阳台堆着橡木料,你要不嫌吵,我给你打套梳妆台。”
02
儿子知道后直嘬牙花子:“妈,他这条件……”
后半句没说完,就被我瞪回去了。
我俩没领证,住在他城郊的老平房。
他天不亮就蹲院里刨木头,我踩着缝纫机改旧衣服。
每月他交给我 1200 块生活费,我说不够,他指着墙角,一脸认真:“这不还有半袋面粉、一缸腌萝卜么?”
看着他那样子,我忍不住笑了:“逗你玩的,够了够了,咱老了,吃喝花不了什么钱。”
上个月儿子打电话让我回去过 60 大寿,老赵连夜翻出压箱底的紫檀木:“我给孙子做匹木马,能晃悠那种。”
我说现在孩子都玩塑料玩具,他抹了把锯末:“那不一样。”
寿宴那天,儿媳看见木马,脸顿时就垮了:“赵叔,不用,宝宝玩具都堆成山了。”
5 岁的孙子伸手要摸,儿子一把拽住他:“哎,不能碰,木头刺手!”
03
老赵却蹲下来按了下马脖子,木马“咯吱咯吱”晃起来,孙子眼睛亮了。
我跟儿子说,老赵把木头仔仔细细都打磨过的,没有刺。
他这才放心让孩子上去骑一会。
切蛋糕时,儿子突然掏出一双鞋递给我:“妈,这鞋大牌子,防滑,别总穿手工布鞋。”
我还没说话,老赵从布袋里掏出个布包:“我给你纳了双千层底的鞋,鞋垫缝了艾草绒。”
儿子接过去捏了捏,随手放到了茶几底下。
晚上孙子非要骑木马睡觉,儿子吼他:“破木头有什么好玩的!”
孩子“哇”地哭了,指着马肚子断断续续地喊:“看...看...这里有字!”
我们凑近看,老赵用刻刀在马腹刻了小小的字:奶奶 60 岁做的。
儿子举着木马愣了半天。
04
老赵搓着皴裂的手解释:“木头料是我儿子出生那年存的,本想打婴儿床,后来……”
他突然哽住了,后来我才知道那年他媳妇难产,孩子和大人都没保住。
第二天一早,儿子把老赵纳的布鞋塞给我:“妈,这鞋赵叔送您的,别忘了拿。”
转身又从车库推出一辆轮椅车:“赵叔,我妈有关节炎,这车能电动能手动,后头还能挂菜篮子,您拿回去。”
老赵挠头笑了笑:“这...我拿木料跟你换?”
儿子笑着,握过他的手:“成,下回您给小宝再做一个木头玩具。”
现在我和老赵每天清早去菜场,他蹬轮椅车,我坐后头抱着竹筐。
邻居问这车多少钱,他总拍着车把说:“贵着呢,够打 10 匹木马。”
结语:老人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有时候,压箱底的木头比橱窗里的水晶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