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兴衰、四季更替,本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是如果自己也恰好经历过改朝换代,一定会感慨世事无常。正因为心中感触深刻,所以一阵秋风、一场秋雨,就可能激发才子们的诗情。
诗人为了表达内心的悲愁和苦闷,经常采用移情手法,并通过描述古代先贤的事迹,委婉地抒发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感触,从而有效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下面分享尤侗凭吊韩世忠,题写一首七律,描写生动,不愧为清代诗坛的佳作。

题韩蕲王庙
明末清初 · 尤侗
忠武勋名百战回,西湖跨蹇且衔杯。
英雄短气莫须有,明哲保身归去来。
夜月灵旗摇铁瓮,秋风石马上琴台。
千年遗庙还香火,杜宇冬青正可哀。

尤侗科考中几次铩羽而归,后来索性还乡隐居,一边照顾老母,一边著书立说。尤侗才华横溢,他在诗歌、散文和戏剧等方面都有建树,并得到了世人的欣赏和崇敬。
韩蕲王,即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韩世忠,他智勇双全,曾在黄天荡大败金兵,也因战功赫赫被追封为蕲王。后世为了纪念韩世忠,很多地方都建有韩蕲王庙,文中描写的韩世忠墓则位于山西灵岩山的西边。

开篇描写韩世忠的隐居生活,作者称赞韩世忠一生经历了千百次战役,他不畏强敌、出生入死,从而获得了“忠武勋名”。后来由于忠言逆耳,韩世忠不得不辞官退隐,在西湖边和渔樵为伍。
“跨蹇且衔杯”,描述了这位离开沙场的老将心情郁闷、情绪低落,他经常喝完闷酒、骑着瘦马,独自一人在湖畔闲步,脑海中却不断地浮现出昔日金戈铁马、烽火硝烟的壮烈画面。

颔联蕴含丰富,韩世忠由于曾替岳鹏举说话,从而遭到排挤,其中原因不必细细道来,诗人也只能委婉地说“英雄气短”。遇到不思进取的领导,又不幸碰到心怀叵测的小人,别说完成抗金大业,甚至能否自保都是问题。
韩世忠为了保命,也是希望借此表达对忠臣良将无端遭到陷害的愤慨,他只能离开争夺激烈的朝堂,远离喧嚣,冷眼观看那些人的最后下场。

颈联虚实结合,具体描述蕲王庙。诗人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登上高台,然后神情庄重地在韩蕲王的塑像前默立良久。寒风呼啸,墓前的石马却安如磐石。夜月朦胧,耳畔似乎还能听到当年沙场上的金鼓齐鸣,鲜艳的战旗好像还在镇江城外随风摇摆。
琴台,本指灵岩山西北的高峰,由于蕲王庙在其附近,诗人登山游览,并顺便悼念先贤。铁瓮,本指坚不可摧的瓮城,杜牧的《润州》中曾有城高铁瓮横强弩,后来人们便将润州(即镇江)称为铁瓮。

结尾耐人寻味,从南宋覆灭,到清朝建立,早已时隔千年,之所以蕲王庙中的香火可以一直延续,都是因为世人崇敬这位爱国将领,也是由于很多明朝遗民感怀亡国之痛,于是便将一腔深情寄寓于那一把香火之中。
“杜宇”,原指古蜀国国王杜宇的精魂化为杜鹃鸟,此处代指南宋皇帝。“冬青”,指传说中一些义士收集南宋皇室的遗骸进行安葬,并在上方种植冬青。
“正可哀”三字,既抒写了作者对先贤不幸遭遇的悲叹,又委婉地表达出对动荡时局的担忧。全文详略得当,描写生动,刻画了韩世忠的英雄形象,又表达出诗人难以言表的满腹悲愁,不愧为清代诗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