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展旺聊社会趣事 2024-10-24 09:04:44

大家好,我是守卫圈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

九月失业率数据,

看似一切可控, 但当z就麻烦了。 16到24岁劳动力失业率 高达17.6%,不含在校生。

25到29岁失业率为6.7%, 同样不含在校生, 而30到59岁失业率 则为3.9%。 问题来了, 为何强调“不包含在校生”? 背后现实比数字严峻。

为什么这么说? 因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下, 无法让所有人摆脱劳动, 大规模失业成经济危机 直接表现。 以前, 经济危机可向农村转移, 通过“软着陆”解部分问题。 但现在, 城市化率和居民负债率 超60%,老套路难奏效。

那怎么办? 高校成新“蓄水池”。 高校扩招不仅缓冲, 更重要, 此“蓄水池”比农村成长性更高。 但这不是唯一办法。 另一潜在蓄水池是海外, 特别是高速发展第三世界。 参与他们经济建设, 既能转移过剩产能, 又能缓解青年失业。 然措施仅延缓危机, 不能真正解决。

问题核心在于什么? 根本原因优质劳动力过剩, 高端制造业因西方压制 难顺利发展。 矛盾难调和, 要么产业升级迎难而上, 要么期待西方内部问题, 给予喘息机会。

再看数据为何总“不准”? 这不是“主观造假”, 而是统计标准与现实脱节。 中国采用国际劳工组织标准, 但“就业”与“失业”间 有第三类人群:非劳动力。 如家庭主妇, 虽辛勤工作, 因不赚工资, 既不算就业也不算失业。 大学生毕业后在家, 不找工作无就业意愿, 按标准不算失业。 不工作怎能算失业?

为何各国都用此标准? 因政府关心你饿死, 而不关心你生活好坏。 在中国, 即使不工作, 极少人真正饿死。 但若在非洲, 一周不工作可能饥饿 甚至犯罪。 故此标准为真有“生存危机” 人群服务, 不找工作、不愿就业者, 不必统计进失业人口。

不是数据不准, 而是标准不符实际情况。 就业情况分层, 就业形势较好两类人: 从事高精尖产业技术人才, 服务行业“脏苦类”工作者。 中间层, 特别是两者间普通劳动者, 失业压力最大。 且趋势愈严重。

为何出现这种情况? 主要原因两个: 一外需不足, 产业升级未完成, 高昂培养人才找不到 对口工作; 二内需分配不均, 高昂教育成本和居民负债 压缩消费能力。 两者叠加, 造成周期性失业。 最受影响, 中间端就业群体。

再看失业风险最高 三类人群:

高学历、高收入、高预期 “三高”群体, 主要是白领。 这些人期望高, 但企业缩减成本时, 常首当其冲被裁。

35到50岁中年职场人, 薪资不低, 但面对技术转型和学习 新技能压力较大。 一旦失业, 重找同等水平工作难, 加大多负债, 最终不少转行做网约车、 外卖员等。

应届毕业生, 未来十年每年千万毕业生 进入劳动力市场, 但目前就业率仅55%。 意味着两人中一人 找不到工作, 而这只是开始。

关注投资者守卫圈,少走弯路。

0 阅读:0

展旺聊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