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50年代的县长,下乡时都是吃完煎饼再进村,就怕给群众添负担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11-14 12:28:43

五六十年代的干部

朱富胜,1906年生,沂南县后交良村人,世代农民,家境贫寒。

1938年,中共山东省委和山东抗日军政领导机关来到沂蒙山区。朱富胜接受了革命的思想,迅速地成长为革命队伍中的中坚分子。

在共产党领导下,沂蒙根据地区乡抗日政权纷纷建立。1940年1月,朱富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后交良村村长。从此,他便以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顽强精神,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坚持对敌斗争,坚持劳武结合,贯彻抗战路线,为革命做出重大贡献。

朱富胜从旧社会当牛做马的一名普通雇工成长为全国知名的英模人物,任职从村长、村支部书记到区长、县参议员、副参议长、副县长、县长、县政协主席,以致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委员,从穷山僻壤的农村登上天安门城楼以至出国。他的地位变了,待遇变了,声誉高了,但是几十年来他艰苦朴素的劳动本色一直保持不变。

他始终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从来不贪不沾,不闹特殊,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1949年11月,朱富胜任沂水县县长。当了县长以后,也还是人民的公仆。他下乡出发,很少坐汽车,大多是骑自行车,有时步行。每到一处,嘘寒问暖,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唯独自己的事不放在心上。

临出发前,他有时让老伴烙一部分煎饼带着。出发到某个村头上,先将煎饼吃了,然后再进村子去。群众招待一杯白开水,边喝边谈工作,不给群众增加负担。

1961年8月,朱富胜任沂南县县长。

1962年7月13日,沂南县遭到龙卷风和暴风雨的袭击,全县灾情严重,尤其是东部的6个公社,4个小时内降雨300毫米,属历史上罕见的灾害。72个大队受灾,20万亩土地受害,到处墙倒屋塌,人畜伤亡严重。

面对灾情,朱富胜心急如焚。他带领部分同志,立即赶到灾区,逐村察看灾情,慰问灾民,迅速将情况向县委通报,研究措施支援灾区。

他积极足足挖沟排水,保苗抢种,修盖房屋,一连几个昼夜顾不上吃饭、休息。当他来到张家哨公社齐家店子大队的孤儿寡母家,见墙倒屋塌,又因桥断路毁,救济粮一时送不过来时,他立即把身上仅有的十元钱和准备路上吃的干粮送给这家母子。

当孩子母亲问他是谁时,朱富胜说:“新中国到处有亲人,您娘儿们把心放宽,政府一定帮助你们盖好房子,安排好生路!”朱县长亲临灾区,人民见了他比亲人还亲。

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这是朱富胜一生的信条。

1965年麦收期间,他前往汶南公社。路上见小安子大队社员正在路旁薅麦子,她将自行车搁在一旁,就同社员一起干起来,边干边拉呱。干到中午,队里送了茶饭来,朱富胜饭不吃,拍拍身上的泥土,骑上自行车就走了。群众留也留不住。后来大家知道他就是朱富胜县长,感动地说:“当了县长还和群众一样,这样的县长真是好。”

著名作家苗得雨在一篇文章中,生动记述了朱富胜参加会议回到家乡后,和乡亲们谈笑风生的情景:

他说:“北京那里坐的东西叫‘沙发’,一坐好吓人,扑腾掉下去了。可是不要紧,接着下边有一层,又接住了!北京那馍馍,透亮,从这边就能望见那边……”他接着又讲会上那些情景:“苏联老大哥是第一个承认的咱,那罗申大使啊,和毛主席拥抱逗嘴呀!一逗逗了五分钟,把毛主席都逗出汗来!”

当说“逗了五分钟”,大家就笑了,及至说到“逗出汗来”,人们都笑得直捂肚子。他说:“新疆一个代表,是少数民族,戴个小帽子,走到毛主席跟前,把那小帽子给毛主席戴上了。”人们又是一阵大笑。

朱富胜有声有色的话语,将人们的兴奋推向了高潮。以至几十年后,老友们说到那难忘的日子,总不由得“表演”一下朱富胜当时的神态。

1951年,朱富胜被选为山东省人大代表。1952到1982年间,他先后当选为山东省政协委员。

1953年,朱富胜任省农业试验场场长。他带领职工搞科学试验,使粮食、棉花产量成倍增长。

1954年、1955年,朱富胜两次参加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连续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成为沂南首位全国农业劳模。他说:“我出席劳模大会,受奖励,不是我个人的成绩,而是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培养下,大家一起流血流汗的结果。”

1953年他被选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山东分团副团长,到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6年,朱富胜参加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1961年8月,任沂南县县长。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朱富胜虽担任领导职务,却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下乡检查工作,自己带着干粮,从不让别人招待。“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受到“造反派”批斗,在机关劳动。1972年9月,他任县革委生产指挥部主任。1981年8月,任县政协主席。

1985年7月朱富胜离休,1992年12月因病去世,享年86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