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校长吕凤子:培养出徐悲鸿,把学校上交国家,晚年却没钱治病

建锋阅览过去 2024-11-09 01:54:03

1925年一天,孙传芳路过一家裱画店,被里面悬挂的一幅仕女图吸引,当即要买下。

店家告诉他,这是吕凤子先生拿来装裱的,他无权出售。

一旁的副官给他支招,说仕女图有什么用,直接让吕凤子给他画一幅美人图。孙传芳觉得可以,立即派人送300大洋过去给吕凤子。

这位副官曾因为向吕凤子讨画被拒,一直怀恨在心,便想伺机报复,谎称吕凤子嫌钱少不肯画,孙传芳立马加码到1000大洋。

结果,当真到吕凤子面前,吕凤子根本就看不上1000大洋。

他说:“为了取悦于人作画,极不自由,也极不愉快,所以大洋璧还,乞恕不恭,孙总司令鉴,凤子百拜。”

这不是明摆着拂他面子吗,孙传芳恼羞成怒,可他还没开口,副官却先斩后奏,绑了吕家两个人作为人质。

一时之间,舆论大哗,孙传芳下不来台,把人放了这风波才算过去。

谁能想到,这么大一笔钱不要的吕凤子,晚年把自己办的学校上交给国家,自己患病没钱医治,匆匆忙忙撒手人寰……

1912年,17岁的徐悲鸿只身到上海,想要学习西画,好卖画为生,经人引荐,徐悲鸿认识了27岁的吕凤子。

听到徐悲鸿想学西画,吕凤子直接开门见山:“学西画先要学好素描,打好基础。”

接着,不仅当场收徐悲鸿为徒,还执意免费授艺,说如果徐悲鸿一定要付学费,他就不教了。

吕凤子不缺钱吗?

缺,非常缺!

当时的吕凤子,已经在两江附中任教,还刚刚掏光家产创办了正则女校。

徐悲鸿拜师这年,正好是吕凤子最缺钱也是他最忙的时候。

这种情况下,一般人根本没空收徒,就算收徒,学费方面也不会少收一分。

吕凤子很缺钱,可他知道,徐悲鸿更缺钱。

徐悲鸿的父亲是私塾老师,原本一家人生活还过得去,结果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把他们的庄稼全淹了,徐悲鸿无奈只能到上海找出路。

在拜师吕凤子之前,徐悲鸿本已经有一份商务印书馆的工作,临到岗时被对方放了鸽子。

徐悲鸿觉得天塌了,一度想去跳黄浦江,幸好被人拦下来了。

这时吕凤子免除他的学费,无疑是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

后来,徐悲鸿父亲病逝,吕凤子更是慷慨解囊,帮助他渡过难关。

没有吕凤子,可能也就没有徐悲鸿后来八年的留法学习。

1928年,徐悲鸿回国,吕凤子第一个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到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

艺术系分中国画、西洋画,吕凤子和大弟子张书张书旂、陈之佛、蒋兆和负责国画,西洋组的则是徐悲鸿、潘玉良执掌教鞭。

结果,西洋组不少学生中途都跑去选修吕凤子的课程,这让徐悲鸿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坚持再次拜师吕凤子。

吕凤子这次反倒婉拒了,回复道:“你是西画大师,怎敢收您为弟子?”

徐悲鸿一直坚持,吕凤子只好松口:“那就做个亦师亦友的同道吧!”

还有一次,西画组有个学生说:

“凤先生,徐悲鸿老师拜在您的门下,听说张书旗老师以前也是您的入室弟子,您真了不起!”

吕凤子连连摆手:“说"及门"可以,说"门下"实在不敢当!”

这个学生不肯罢休,欲意叫吕凤子,再说几个学生的名字。

吕凤子笑道:

“我们做老师的好比育婴室里的奶妈,要吃奶时找到我们,等长大了,就都离开了。

所以,认我作老师可以,不认我这个老师也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常有的事。”

在学生有难时拉人一把,在他有成就时又不以老师的身份向对方施压,不用借他的肩膀来衬托自己的威望,平等待之。

如果教书育人就是优秀老师,那吕凤子毕生所做的事,完完全全超出老师该做的范围。

1912年,27岁的吕凤子倾家荡产创办丹阳正则女校,分设小学、妇女补习班,教授绘画、刺绣、养蚕等技艺,面向全国招生。

其初衷是感慨自己的母亲40岁才有读书的资格,吕凤子深感提倡女性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维持学校开支,吕凤子几乎把家里所有当得掉的东西全卖了。

期间,吕凤子一边办校一边卖字画、绣品、蚕种,所赚的钱来填补学校的经费窟窿。

好友张澜、李璜敬佩他的崇高人格,自愿不求回报资助他办校。

然而,抗日战争爆发,山贼盗匪也看上了吕凤子的学校。

一天夜里他们一群人跳墙翻进学校,将学校洗劫一空。

哪怕不大的学校各个角落已经不剩值钱的东西了,可他们觉得还不够,吕凤子一定还有钱没吐出来。

于是,连财带人,把赤脚的校长吕凤子劫走了。

附近的村民得知校长有危险,自发高举着火把,前来追匪,吕凤子才幸免于难。

头发乱了,衣服也沾满了泥土的吕凤子,仰天长叹:

“没有国,哪有家?国破家亡,此恨难消,有些人不去抗战,却乘人之危抢劫,令人痛恨!”

后来,战况愈演愈烈,正则女校不得不转移。

临转移前,吕凤子拖着受伤的脚,在轰炸声中坚持带全校师生上完最后一课。

他慷慨陈词:“不论到哪里,切不能坐当亡国奴,要参加抗日活动!”

谁能想到,这位校长最初的理想就是保家卫国。

即便15岁已经考中秀才,一时被号为“江南才子”,19岁的吕凤子仍奋不顾身,投笔从戎,考入苏州武备学堂,学习武术、射击,期望兴我中华。

也许是感应到无数上不起学的孩子需要他,吕凤子又改“教育救国”。

抗战初期,校长林风眠率领国立杭州艺专师生,长途跋涉转移到重庆。

教育部随即决定,将国立杭州艺专与国立北平艺专合并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由于理念不合,林风眠愤而请辞,事发突然,校方让滕固暂时顶替,结果折腾了两年,还没开课。

1940年,教育部部长陈立夫亲自登门拜访吕凤子,希望他能出任校长一职,吕凤子沉吟片刻,开口提了五个条件。

“只要有一个不答应,即不就聘!”

1、教育部不要发委任状;

2、不要教育部经费;

3、教育部不要干涉学校用人和教书;

4、本人赌咒发誓的事不做;

5、不参加每周一上午“国父礼拜”活动。

乍一听要求很多,在普通人认知里,提要求是为自己谋福利,但吕凤子这几个要求,反倒只有最后两条勉强与自己沾边。

国立艺专设在璧山附近,吕凤子还要兼顾自己的正则女校,两头跑,跑一次来回就要30多公里,吕凤子一句累都没说。

对国立艺专,吕凤子可谓是尽职尽责做到最好,亲自上门邀请潘天寿出任国画系主任、刘开渠为雕塑系主任、李剑晨为西画系主任、谢孝思为教导主任,一溜都是名师。

为了请人,吕凤子费尽心思。

谢孝思回忆:

“忽一日接吕先生自璧山来电信,谓他已一身兼掌两校,亟待我去匡助,我若不去,他即不应国立艺专之聘。”

有这样的名师阵容,能培养出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董希文、高冠华等优秀学生也不足为奇,毕竟名师出高徒。

按理说,又是国立艺专校长,又是自己开学校的,吕凤子应该赚得盆满钵满,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当时,说是把正则校址迁到璧山,但跟重新建校没什么区别,一切从零开始,吕凤子更加缺钱了。

同学张大千便劝吕凤子及时止损,安安稳稳当个教授,拿工资吃饭就行了。

吕凤子坚定地回:“矢志办学,吾意已决!”

看劝不动,张大千只好帮助他去成都办画展,希望能筹点经费,好解吕凤子燃眉之急。

在这般缩衣节食的条件下,吕凤子硬生生挤出了个“吕凤子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

为罗斯福画像所得的2000美元,吕凤子一股脑全投入办学,一分没留给自己。

萧平听他父亲说,当初吕凤子的儿子谈恋爱,对方就是嫌弃他家里太穷,才提出的分手。

钱松喦之女钱心梅曾说:“我父亲在世的时候,对现代画家中最推崇的就是吕凤子先生。说他画品极佳,人品极佳。”

为此,钱老把自己唯一学画的女儿送到正则艺专,还亲自将女儿送到学校门口。

正好看到吕凤子走出来,钱老就赶紧让女儿上前请安。

张大千感叹:

“凤子先生人品高尚,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一心办教育,为人师表。”

抗战结束后,吕凤子更是将正则女校无偿捐献给国家,200多间校舍连同私人购买的设备全部上交。

女儿吕无忝劝他多少给自己留一架钢琴,吕凤子断然拒绝:“不,一切都归公。放在学校里,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用啊。”

随后,吕凤子又辞去国立艺专校长,61岁的他回到丹阳,重建新的正则女校,还是不收学费。

吕凤子这一生有太多为官赚大钱的机会了,只是为了办校教学,他全都放弃了。

孙中山曾当面邀请吕凤子到政府任职,已经讲明了工资待遇都是按最顶配的给,绝不会亏待他半分。

吕凤子当场婉拒说:

“多谢孙先生盛情,我乃一介书生,志向不在官场,所办的正则女校刚起步,一时难以分身。”

说到这份上了,孙中山也就不好强人所难了。

张大千晚年曾在美国的一次聚会上说道:

“吕凤子……他的才华真高,但是他的生性却很淡泊,简直可以说已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

啊!要是他稍微重视一点名利,他的名气就会大得不得了了。”

晚年的吕凤子被查出患癌,但他舍不得把钱花在自己身上,“花一分钱给我治病,看不到效果,但是把这一分花到学生身上,很可能就改变了他们的命……”

1959年,吕凤子已经病入膏肓,学生许幸之去看望他,他激动得吐血不止。

“老师先是默默地躺在床上,一听我去看望他,立刻就分辨出是我的声音说:‘幸之,是你来啦!好……’

我便握住老师多筋而浮肿的手说:‘是我,老师,特为从远地来看望您来啦!’”

想着过些时日再来看他,可没想到,几个月后,便传来了吕凤子去世的噩耗。

吕凤子活了74年,做了这么多事,却没有如张大千、潘天寿那样家喻户晓,记住他的人少之又少。

在他去世后,有人甚至质疑,其他画家去世,捐画捐藏品,吕凤子怎么一张画没捐?

大家都忘了,为了办校,他的画早就一张一张卖掉了,三次自费办校,吕凤子怎么可能还有闲画可捐。

直到大家听到将近百岁的吕去病是我国第一代弹药火箭专家,他的父亲叫吕凤子,大家才恍惚,好像确实有这么一号人。

下面是吕凤子作品欣赏: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