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徐志摩最爱的人,师从陈半丁刘海粟,死后却无人认领骨灰

建锋阅览过去 2024-11-06 15:52:56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2岁。

临终前,她将整理好自己《徐志摩全集》手稿托付于徐志摩的堂嫂,并留下遗愿希望能与徐志摩合葬,遭到徐志摩之子徐积锴强烈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准备殡葬时,陆小曼竟没有一件新衣可穿,只着一件破破烂烂的旧棉袄。

赵清阁不忍心,给她穿上一套新的绸衣衫裤,让她体面入殓。

随后,陆小曼被火化,骨灰盒仅标注了编号与姓名,就被随意丢到了一边。

由于一直没人来认领,骨灰竟与其他无主骨灰一起被统一处理掉了。

昔日的俏佳人,最终落得骨灰无依的境地。

围绕着她的,无非是各种野史丑闻,然而很少人记得,她也是个才女,绘画、戏剧样样精通。

陆小曼出身名门,父亲陆定曾任北洋政府赋税司长,在银行界叱咤风云。

母亲吴曼华是大家闺秀,诗词书画四绝,尤擅一手工笔画。

吴曼华生了9个孩子,只有陆小曼一个人活了下来,不幸中的万幸,自然是集万千宠爱加于一身。

陆小曼长得很美,秀丽端庄,又不失活泼,才女王映霞都说:

“小曼确实是一代佳人,我对她的印象,可以用‘娇小玲珑’四个字概括。”

姣好的皮囊下,是极其优秀的灵魂。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左通科学、右理戏曲、能弹钢琴,还会绘画,无所不通,十六七岁精通英、法、德三国语言,加上优越的外貌,陆小曼被评为“校园皇后”。

15岁那年,陆小曼进入北京圣心学堂读书。

一次一个洋人看见她画的一幅油画,当场掏出200法郎买走了,这事在学校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1920年,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需要一名精通英语法语、年轻貌美的女士帮忙接待外国使节,有人向他推荐了17岁的陆小曼。

不仅才华美貌并存,陆小曼与他人社交时,明艳妩媚的笑容,就足以让无数人沉醉。

就这样,陆小曼逐渐闻名,在北京社交圈小有名气,与上海的“交际花”唐瑛并称为“南唐北陆”。

人美有才、门楣又高,这么完美的美人,上门说媒的人自是只多不少。

只是,这些赋予陆小曼的优点,一定程度上也是枷锁,她能得到普通人得不到的东西,但却难以得到最基本的爱情。

婚姻大事由不得她,她被迫嫁给了父母都喜欢的女婿王赓。

王赓清华毕业,保送美国大学,文化修养不错,还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陆小曼可谓是郎才女貌,金玉良缘。

可偏偏她不爱他,这一点就已经足够抹杀一切“般配”。

陆小曼说:“其实,我不羡富贵,也不慕荣华,我只要一个安乐的家庭,如心的伴侣。

谁知连这一点要求都不能得到。只落得终日里孤单的,有话都没人能讲,每天只是强自欢笑地在人群里混。”

每次想找王赓聊聊天,王赓便以“事务繁忙”为由推脱,夫妻俩一起去游玩,更是想都别想。

就这样,王赓不想听的话,有人替他听了,王赓不愿陪的老婆,有人替他陪了。

陆小曼与王赓的好友徐志摩日久生情,有了爱的陆小曼,也有恃无恐了起来。

与王赓离了婚,和徐志摩手牵手走入婚姻殿堂。

可他们没想到,走进殿堂的这条路,已经是他们婚后生活中最好走的路了。

陆小曼过惯了富裕生活,花钱大手大脚。

徐志摩为了满足她,不得不同时在三所大学来回讲课,课余还要写点诗词赚稿费。

当时,人均年薪最多5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几百大洋没问题。

可这么多,对陆小曼来说,仍旧是杯水车薪,她一个月得要花费五六百银洋,相当于今天两万块。

徐志摩到处赚钱,没有心力陪伴陆小曼,陆小曼久而久之再次感到孤独,开始在虚无中寻找快乐。

两人也因此争吵不断,但吵归吵,徐志摩心里还是爱陆小曼的,以至于搭乘飞机出差,徐志摩还给陆小曼写信诉衷肠。

只可惜,信没寄出去,1931年11月19日,飞机遭遇大雾,不慎撞上大山,飞机爆炸起火,徐志摩当场丧命,年仅35岁。

徐志摩一句话也没留下,现场搜出的唯一遗物——陆小曼的画作《山水画卷》,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

徐志摩的死,像是唤醒了以前的陆小曼,她开始素衣谢客,不再出门社交。

在日记《哭摩》中,陆小曼写道:

“我一定做一个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的一种人,我决心做人,我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

说到做到,她拜贺天健为师学习山水,拜师陈半丁学习花鸟,躲在家里安静作画。

但陋习一下子很难改掉,陈半丁曾批评陆小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有了前车之鉴,贺天健便与之约法三章:

老师上门,杂事丢开;专心学画,学要有成;每月五十大洋,中途不得辍学。

陆小曼一改懒散,潜心丹青,她本就有绘画天赋,如今再多加练习,很快就有所成就了。

1934年4月30日,中国第一个女子美术社团“中国女子书画会”成立,陆小曼是第一批会员。

之后加入的有李秋君、吴青霞、顾青瑶、鲍亚辉、何香凝、潘玉良等都是有名的女画师。

刘海粟评价陆小曼:

“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旧诗的绝句,颇有明清诗人的特色,相得益彰。”

郁达夫更是说:“小曼是一位曾撼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在陆小曼的所有画作中,有一幅山水画长卷最为人称道。

当时,战火连天,陆小曼将满腔热血寄情于山水,末尾还有邓以蛰、胡适、杨杏佛、贺天健等大师题跋。

系统学画10年后,陆小曼在上海举办了个人画展,参展作品有100多件,山水、花鸟一应俱全。

那年她37岁,幸好,一切还能重新开始。

之后,与她年纪一起攀升的,是一座又一座的创作高峰。

陆小曼作品1949年、1955年两次入选全国美术展,陆小曼也在1958年,被上海中国画院聘用,成为专职画师,还被评为“三八”红旗手。

与此同时,可能愧意爱意交织,陆小曼还着手整理徐志摩生前的文稿,想手动补全徐志摩短暂的人生。

然而,被糟蹋的健康,却没法一键清零重新开始。

由于年轻时长期不健康的生活,陆小曼晚年牙齿几乎都掉光了,疾病缠身使得她瘦得只剩皮包骨。

命运收回了赐予她的皮囊,连带着仅剩的生命力也收走了。

63岁仓促结束了这一生,临终前她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

整理好的徐志摩文稿交给了徐志摩的堂嫂,将所有的画作该捐的捐,值钱的东西该送的送。

唯独忘记给自己留一件下葬的新衣,最后还是好友赵清阁实在心痛难忍,亲手给她穿上了崭新的绸衣衫裤。

火化后的骨灰也没人认领,曾经人人追捧的佳人,化作一抔黄土时,已经没有人认得出来。

23年后,她的堂侄陆宗麒、侄女陆宗麟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为她立了衣冠冢的墓碑。

墓碑上刻着简单的9个字:“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

上面有一张陆小曼年轻时的照片,留着学生头,笑容灿烂。

下面是陆小曼作品欣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