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李克农5初入苏区因腹泄,经常跑野外拉稀,被哨兵怀疑

大肥肥文史说 2024-10-23 20:30:36

作者:李力

历经艰险去苏区

由于顾顺章叛变,特别小组完全暴露,上海难以立足,党中央决定他们分散 转移去江西中央苏区。

钱壮飞知道,4月27日(星期一)早晨,徐恩曾上班,看 到桌上的几份电报,他就不易脱身,便提前留下一封亲笔信,向徐坦诚表明,各 人志向不同,无法再留,将自己经管的钱物账目交代清楚,光明磊落地离开南 京。

信中警告徐恩曾,一人做事一人当,希望不要借此伤害无辜的家属,否则会 将徐的各种丑事向社会公开,让他名声扫地,无脸见人。

信放好后,钱壮飞乘早 班火车去上海,为防特务监视,他在郊区下车,换乘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市 内。钱壮飞走后,他的女儿椒椒与女婿刘杞夫被国民党逮捕,关押六个多月,既 无口供,国民党又找不出真凭实据才将他们释放。

天津的胡底接到告警电报, 很快躲开敌人来到上海。他们都遵照中央指示,先后去江西中央苏区,担负起 新的任务。

1931年8月,父亲离开上海去苏区。从上海到江西瑞金,距离不是很远。 但是不通火车也没有汽车,许多地段没有公路,沿途国民党设立关卡,越接近苏 区盘查越严。外地人不通本地语言,容易暴露身份。

为了安全,父亲化了装绕 道而行,先从上海乘船去香港,然后经过广东去江西。刚走到广东大埔,碰见一 伙地主武装,便对他刁难盘问,把他身上钱物搜刮一空,只是保住了性命。无奈 之下,父亲只好返回香港,找到刘鼎的妹妹阚思颖(党的地下组织联络员,称阚 大姐,在特科工作时认识了李克农),在她帮助下临时找了一份职业,维持生计, 积攒路费。

三个月后,父亲与阿金等三人,化装成商人再去江西苏区。交通仍不方便, 路上盘查不断,越接近苏区人烟越稀少,困难越多,有些地方步行也感到吃力。 他们把随身带的东西尽量扔掉,轻装前进,但山路崎岖,又渴又饿,对于过惯城 市生活的人,赶路十分艰辛。快到苏区地界时,父亲浑身发烧,精疲力竭,心中 焦急,举步维艰。同伴们便先去苏区报信联系,地方组织很快派来两个妇女,带着担架要抬他。

父亲不好意思让妇女抬,说自己能走,但苏区人民非常朴实,两 位农村妇女不由分说,把他抬上担架,送进了苏区。他躺在担架上看到一路许 多带有镰刀斧头的红军旗帜,进村后又吃了些东西,精神振奋,有一种终于回家 了的感觉,病痛减轻许多。特别是当他看见前来欢迎的第一个人就是钱壮飞, 更加欢喜,两人紧紧抱在一起。

钱壮飞介绍旁边看着他们发笑的邓发,邓是苏 区新任命的国家政治保卫局长。父亲连忙与他握手,表示久闻大名。

邓发也高 兴地表示:你们三位龙潭英雄的故事我早就听说了,欢迎你来苏区。

亲历肃反扩大化

1931年12月,父亲被分配到国家政治保卫局工作。先在江西省保卫分局 任执行部长,不久回到瑞金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长,后来又到前方担任中 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长,负责组建各个军团的保卫分局并开展活 动。红军政治保卫局改称红军工作部后,他任红军工作部长。

初到苏区,李克农感觉新鲜好奇,精神振奋,但很快一种异常紧张的肃反气 氛,使他迷惘难解。那时认识他的人很少,他整天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 说话不是本地口音。再加上那几天身患痢疾,经常腹泻,跑到野外的茅坑去拉稀,夜间也是如此。

一天,哨兵看他行踪可疑,便大声喝问:“谁在那里?干什么 的?”

父亲答复说“拉屎”。

哨兵过来检查,没看见大便,硬说他是假装的,把他拉 到政治保卫局,邓发同志工作正忙,说了一句:“这是自己人”,便走开了。哨兵 没弄明白,又把他拉到苏区中央组织部任弼时同志那里,任告诉哨兵这是自己 人,才把他放了。

另外一次,情况类似。他腹泻未愈,身体消瘦,为了跑厕所拉 稀,又被哨兵感觉可疑,两个人争吵起来,卫兵要捆绑他去见上级领导。

这时钱 壮飞闻讯赶到,向卫兵解释说:“他是党员,从白区刚来”,

卫兵说:“管你白区红 区的!”

钱壮飞补充介绍:“他是从上海来的”,

卫兵说:“管你上海下海来的都不 行”。这真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费了一番周折,才把问题解决。

通过 自己的亲身感受,李克农冷静思考,认为这不能责怪年轻的战士,而是苏区肃反 工作扩大化,有种到处疑神疑鬼影响的缘故。

父亲做政治保卫工作,接触到许多事件,发觉问题很多。有些十分明显的 错案,他尽力挽救,个别无辜人员被他悄悄释放。但是当时情况非常复杂,许多 问题难分难解,而且那时上边抓得紧,调门高,压力大,父亲往往也弄不清事实的真相,有时只好盲目执行。

当时苏 区肃反主要集中在几个错误的大案 上,如抓“AB 团”、“社会民主党”等 等,有的是缺乏知识,胡乱猜测;有的 是捕风捉影,乱扣帽子;结果搞得草木 皆兵,人人自危,军队、地方动荡不安。

其他如“改组派”、“托派”等案 情,也大体如此。这种“肃反”,声势 浩大,错误百出,亲痛仇快。许多正直 的共产党员与领导干部,对此很不满 意。

毛泽东痛心地表示:“这样搞下 去,太可怕了,不用敌人打,我们自己 就会垮台”。

1931年12月底,周恩来穿过重 重封锁线,在地下党的护送下,到达江 西瑞金,并担任苏区中央局书记。这 时苏区军民已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三次军事“围剿”。

11月7日,苏区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告成立中 华苏维埃共和国,奠都瑞金,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府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 主席。同年12月14日,由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领导的国民党26路军“宁 都暴动”取得成功,影响巨大。这时,中央苏区已经形成250万人口、5万平方公 里的革命根据地,人们热忱赞誉它是中国的“莫斯科”,是继苏联十月革命之后 新的伟大胜利。

周恩来一路看到苏区老百姓安居乐业,秩序井然,军民团结,风气良好,心 中感到兴奋,对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由衷敬佩。但他沿途也看到许多“肃反”扩大 化的严重恶果,干部群众怀有恐惧心理,令他非常不安。他便向上海临时中央 局写报告,并在干部会议上多次讲话,公开表明:假如不是肃反工作的严重错误 的影响,苏区群众的心态与干部的积极性,不会像现在这样困惑。因此,必须加 强党的领导,注意掌握政策,纠正错误,扭转局面。

李克农在 江西中央苏区

目睹左倾路线对革命的危害。 自己出钱请身处困境的邓小平吃饭

1931年9月,苏区军民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精心策 动的第三次军事“围剿”。这次“围剿”国民党动用了30万军队,还有空军参加, 蒋介石亲自指挥,他公开发表《告全国将士书》,狂妄宣称这次“围剿”一定要 “消灭共匪”、“完此夙愿”,否则他就“舍命疆场”。当时苏区红军仅3万左右, 兵力悬殊,装备也差,由于采取的是人民战争,诱敌深入,选择战机消灭敌人的 方针,结果从7月1日到9月15日,经过6战5捷,歼敌43000多人,获得大胜。

苏区地方的工作当时也比较活跃。为了统一认识,毛泽东同志从理论上讲 述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又从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在集中 力量供给战争的条件下,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他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解决粮 食与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克服困难,自力更生地办了一批工厂,如纺织、印刷、 被服、卫生、通讯、交通等,解决苏区的急需。

还积极发展与白区的贸易,打破敌人封锁,改善市场供应。又建立了苏维埃国家银行,自己发行货币,调节金融流 通。并在全区开展节约运动,坚决反对贪污浪费。在经济体制方面,毛泽东强 调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与私人经济同时并进,但要争取国营经济对私营经济 的领导,有利于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工场中建立场长、党支部书记、工会主任 为核心的集体领导体制。

特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处处与群众 在一起,同甘共苦,以身作则,深入实际,带头劳动,所以再大的困苦,大家都能 忍受,再大的艰难,大家努力克服。社会活动中是非清楚、纪律严明,领导的决 策令行禁止,谁也不能特殊。老百姓通过切身感受,无不称赞苏维埃政府的高 效与廉洁。那时候朱德有个外号“伙夫头”,被群众传为美谈,形象地表达了中 央领导朴实无华的优良作风。

李克农( 左 ) 、 边章伍与 红小鬼 在一起

中央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不但办了医务、农业、商业、戏剧、 教育、通讯、步兵、特科等一批专门学校;还创办了两所大学:一所是苏维埃大 学,毛泽东兼任校长,沙可夫是副校长,林伯渠、潘汉年、梁柏台等为委员;一所 是红军大学,刘伯承任校长兼政委,叶剑英、邓小平、王稼祥、朱瑞、伍修权、罗贵 波、郭化若等担任教员,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不少人才。

原来在福建汀州城开办 “福音医院”的院长傅连暲,思想进步,和毛泽东结识后,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 决心参加革命,他在1933年初把医院搬进苏区,成立了中央红色医院。

他本人 与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老人,一位西医、一位中医,相互配合,为病人治疗。不 幸的是,在肃反扩大化中,傅连暲被诬陷为“AB”团分子,不但被撤消了院长职 务,还说要被枪毙。有同志去找毛泽东,可是当时毛本人受排斥,处境艰难,后 来转请张闻天、王稼祥出面才得解脱。1934年4月,傅连暲重新担任院长。

苏区物质条件很差,生活作风简朴,但是军民团结、官兵平等,人们心情愉 快,吸引了不少文化人陆续来到苏区。他们才华横溢,济济一堂,使中央苏区的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毛泽东同志高兴地与他们商讨苏区文化活动的方针与措 施,成立了专职的工农剧社,鼓励他们结合斗争形势,深入群众生活,创作新的 剧目,为苏区人民服务。除了专业的演艺界知名人士,如沙可夫、李伯钊、赵品 三、石联星外,上海来的钱壮飞、胡底、李克农等,原本是隐蔽战线的“龙潭三 杰”,这时也积极参加文艺表演,成为苏区舞台上活跃的“明星”。

1931年末,钱 壮飞执笔编写了话剧《最后的晚餐》。宁都暴动成功后,李伯钊、钱壮飞、胡底 等,又按毛泽东指示,编演了话剧《为谁牺牲》,帮助起义将士懂得为谁打仗,演 出后反响强烈。

李克农、钱壮飞自编自演讽刺喜剧《秘书长万岁》,嘲笑了国民 党特务头子的无能。王森与李克农的精彩表演,经常逗得观众捧腹大笑,为苏区生活增添了欢乐的气氛。胡底在这方面更加擅长,先后编演了《活菩萨》、《红 色间谍》、《新十八扯》等滑稽节目,群众看得高兴,印象很深。见到他们的艺术 表演,主管苏区文化工作的李伯钊,希望把他们留在文化部门,但是周恩来没有 批准。

1949年建国后,有些在苏区战斗过的老同志到我们家中作客,讲起父亲 当年演戏的情景,仍然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

李克农与李伯钊合影。两人曾在江西苏区出演戏剧《农奴》时扮演兄妹

1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