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文教学发展,解决语文学习困惑。
开学第一天,会有学生迟到吗?小岛老师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负责地告诉大家,会,这种情况还很普遍。不是家长路上堵车,就是忘记带书包和作业,更有的家长干脆连开学的日期也搞错了,直到老师打电话询问才想起来。开学第一天就像是一场“大戏”,特别精彩,也让老师精疲力尽,要应付诸多想都想不到的情况,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的想法也很多,开学第一天迟到的借口简直是五花八门。作为班主任,我会和每一位家长确认,告知开学的相关事宜,也会反复强调,不要迟到,让同学和老师都看到在学期的新风貌。但每学期还是会有在开学第一天就迟到的同学,不是要杜绝这种现象,我们家长要多想想,孩子迟到的原因,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迟到观念。
每一年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家长和老师看到“喜闻乐见”的事,会心一笑,有的觉得孩子天真烂漫很可爱,有的觉得孩子无法管教,赶作业、迟到、睡懒觉、在学校门口哭闹,这都不是值得哈哈大笑的现象。孩子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没有良好的心态来应对开学,这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我们在寒假没有帮助孩子及时建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开学前靠催促,开学后靠训斥,始终没办法对孩子身上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孩子觉得开学太痛苦,家长觉得开学后,总算是深吸一口气了,把“神兽”送进了学校的大门,就不用自己管了,终于轻松了。其实,关于时间观念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分享不用家长催促的方法,希望能给家长们一些借鉴。
1、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感知
为什么有的孩子就能自己收拾书包,算好时间,自己上学?有的孩子,要靠家长三催四请呢?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好吗?虽然习惯的建立很重要,但是对时间的感知力,是建立在我们的孩子是否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其实学龄前儿童就能感受时间的流逝了,只是在学习场景中,升入小学以后,太多家长的介入,让孩子感知不到时间的流逝,对时间的理解,都在家长的催促和唠叨中,还有抱怨声中。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感知,方法其实有很多种,闹钟、沙漏、定时器,都可以帮助孩子感受时间的长短。但家长说,这个方法没有用,孩子会把闹钟一类的计时器藏起来,或者不用,你完全没有办法。小岛老师想说,这么做的孩子不是感知不到时间,而是感知不到学习的意义。
我们家长总会把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理解为不听话。孩子在开学第一天上学就迟到,这是不听话,等同于没有时间观念,可能家长已经很早的时候就叫起床了,孩子磨磨蹭蹭出门,加上开学第一天又堵车,就迟到了。所以感知时间的练习还得配合生活场景里的行为习惯,家长要理解孩子,在寒假没有放轻松,不想开学的心理,同时也要给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个前提下,在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感知,穿鞋子要多长时间,刷牙洗脸要多长时间,自己整理书包要多长时间,确定好每个分解动作,请孩子对自己在生活场景中的行为进行评估,这是培养时间观念。而不是用计时器去限定孩子,你必须在多少分钟内完成哪些事,这只会激发孩子的抗拒心理。
2、给时间计划留一点时间
也有家长会教给孩子制定时间计划,在什么时间里做哪些事,家长安排得明明白白,可是这种以小时、分钟为单位的时间计划,真的能让孩子提高对时间的感知力,理解时间观念吗?很显然一两次是有效果的,但往往很难坚持下来。家长会觉得时间计划表是一种负担,坚持一周,就会被各种开学后的学习任务打乱了。孩子会觉得,既然家长没有让我完全按照时间计划表中来,我可以找到偷懒的机会,那就不要按照时间计划来做了。于是很快,时间计划表就变成了墙上的一张废纸了。我们家长想让孩子建立秩序和规则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给时间计划留一点时间,在这个空白时间里,家长和孩子都能各自安好,自由发挥。
为什么孩子会迟到,并且找各种理由?就是因为对守时这件事有正确的认识,孩子的习惯不好,就很难培养和建立对时间的管理能力。有一些生活中的时间计划空白需要给孩子讲清楚,比如,上学时间计划,要预留出10分钟,因为你不知道是不是要出门前上个厕所,路上是不是堵车,上课提前5分钟,把作业和书包整理好,哪些作业该交,哪几本书是下一节课要用的,都准备好。有条不紊的习惯,其实是掌握了时间计划的留白规律,享受时间计划带来的从容感,就能帮孩子建立不拖延,守时的好习惯。
3、反复催促没有用,家长做好表率
家长的反复催促是没有用的,因为孩子没有办法建立对时间的感知,对时间计划的留白,孩子在家长的安排下,像个提线木偶一般,做着每一条时间线上,似乎看起来该做的事。开学第一天就迟到,也没有关系,家长催促了,孩子就是起不来,老师批评两句,这事很快就在开学的忙碌中过去了,真正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家长们通常都是没有做好表率的,家长本身对时间的感知力也不好,更不能很好地和孩子交流,导致在行为习惯上,始终是有问题的。开学后,家长要做好时间管理的表率,让孩子看到和学习到,接收到和感知到什么是时间的流逝,就能避免迟到,杜绝拖延了。你是否赞同我的做法?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