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人:会通东西中——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的多元视角

拓客说宗教 2025-02-13 19:16:35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从“认一”论到宇宙统一论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 弘扬和谐美、中正美和人性美的美学思想

第三章 从人性论、人生观到人格塑造的人学思想

第四章 经济与伦理相契合的经济思想

第五章 蕴涵必然有效性智慧的伦理学思想

第六章 体现“衡平、民主、平等、独立”精神的法学思想

第七章 具有宏廓视野与独特人文关怀的历史观

第八章 强调“三大统一”论的教育观

第九章 突显信仰、主权与民主的政治观

第十章 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相统一的文明观

第十一章 倡导两性平等的妇女观

第十二章 展现崇高精神境界的服饰文化

第十三章 与自然科学完美结合的宗教文化

第十四章 关于伊甸园故事之意义的阐释

序 言

记得我攻读文学硕士的时候,常听到有人问:“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跟西方基督教文化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两种文化形态又跟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不同?”当时,似乎没有人(包括一些著名的学者)能够完美地解答这一问题。这也就在无形之中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启示:能不能在这方面好好地钻研一番,从而给人们提供一个不能说是十分满意也至少可以用作参考的答案?然而,一想到自己连中西文化都没有学好、学透,更不必说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了,我又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感到“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感到自己的想法虽然不错,但是距离理想的目标实在是太遥远了。可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我在一个很偶然的场合读到巴金的几句话:一个勇者“是不知道畏缩的,他的脚步很坚定,他看定目标,便一直向前走去。他不怕被绊脚石摔倒,没有一种障碍能使他改变心思。他是不知道灰心和绝望的。他甚至在失败的废墟上,还要堆起破碎的砖石重建九级宝塔。”这几句话,像是针对我这种缺乏意志力的弱者而说的,像是在我的背后使劲地推了一把,给了我无穷的勇气和力量。于是,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中西文化,同时也了解一点有关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方面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有了长进,也有了信心并且找到了突破口。

1995年,我在《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原《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上发表了《论伊斯兰的世界统一性原理——伊斯兰与其他文化主群的比较》,之后又陆续在《回族研究》《国际商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原《国际经贸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伊斯兰哲学与美学》《伊斯兰服饰文化与中西服饰文化之比较》《伊斯兰的经济发展模式》《伊斯兰贸易法概述》《试论伊斯兰经济系统的人文驱动力》《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辩证统一——伊斯兰文明观与西方文明观之区别》等论文。其中,《论伊斯兰哲学与美学》一文被宁夏人民出版社收入《了解伊斯兰》一书,受到了读者的关注。所有这些,对于我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

当然,挖掘和整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尤其是将它跟西学与国学的研究联系起来,实属一项十分艰巨的具有开拓性质的工作,但出于对东西中文化的偏爱,我知难而进,甘之如饴。

这次推出的《会通东西中——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的多元视角》,更加全面、系统地将以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主体的“东方之学”同以基督教文化为主体的西学、以儒道佛为主体的国学进行比对和梳理,希望通过这样做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进而增进与阿拉伯民族的互信与团结营造出一种学术上的氛围。

周立人

2021年5月 8日完稿

2025年元月修订

作者简介

周立人,1956年生于上海。1987年在由美国诗歌协会John Frost 主编的American Poetry Anthology 上发表The Summer Night和To a Guide of the Soul,1993年在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文学院院长Elizabeth Webby主编的Southerly上发表A Trio。1995年加入澳洲文学研究会(ASAL)。出版的著作有:长篇小说《苍苔上的落花》《红河边的花魂》、中篇小说集《梦缘集》、短篇小说集《心灵与艺术》以及《小说鉴赏与写作》《英语语言文学论》《中西文化论》《国学中的国学》等十余部。

周立人

0 阅读:2

拓客说宗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