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及其代表作简说

祺祥阅览生活 2025-03-24 02:49:20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建安(196—220)是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建安时期是我国中古时期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是一个光辉的起点。这时新形成的五言诗,开始在文人的诗歌创作中被普遍运用并盛极一时。

建安文学,又称建安风骨,是指东汉末年至魏初的文学,代表人物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建安七子”和女诗人蔡琰等人,诗文风格慷慨悲凉,反映社会动荡和文人的理想追求。建安文学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其特征是“慷慨任气”,直抒对于现实的激情。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谐美的统一性。‌本文重点谈谈建安七子及其代表诗文。

建安七子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七位文学家,因曹丕著名的文学理论文章《典论·论文》的推崇而得名。曹丕在该文中说:“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意思是说,当今的文人,(也不过)只有鲁人孔融孔文举、广陵人陈琳陈孔璋、山阳人王粲王仲宣、北海人徐干徐伟长、陈留人阮瑀阮元瑜、汝南人应玚应德琏、东平人刘桢刘公干等七人。这“七子”,于学问(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文辞是(自铸伟辞)没有借用别人的,(在文坛上)都各自像骐骥千里奔驰,并驾齐驱。

由此看来,曹丕对这七位文学家评价是非常高的。

建安七子以诗文创作著称,他们的诗文风格刚健质朴,体现了“建安风骨”。以下是七子及其代表作品:

1. 孔融(153-208)

特点:其文章骈骊成分较重,却能以气运词,言辞犀利,风格刚直,反映了建安文学的新变化。

代表作品:

《杂诗》(其一)此诗写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情辞慷慨。诗中先写高峻寒冷的钟山,与炎热至极旳南方之路。接着写自己坚定不移的节操、抱负和志向。最后写支撑自己的气节和风骨。

诗曰: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散文(书信)《论盛孝章书》:是他为救友人盛孝章(汉末吴郡太守,为人气量高雅宏伟,而又爱重士人。因名望太高遭到割据江东的孙策妒忌而被囚禁)而写给曹操的一封求救信,写得恳切流畅,有豪迈之气。孔融在书信的第一段写道: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意思是说,“如果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很快就到了五十岁的年龄。您是刚满,而我却已经超过两岁了。国内的相识知交,差不多都要死光了,只有会稽的盛孝章还活着。他受到东吴孙氏政权的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只留下他孤单无助的一个人,处境非常危险,心情十分痛苦。假使忧愁可以损害人的健康,孝章恐怕不能长寿了。”

全文确实表露了作者“一副爱士爱交热肠,笔墨外神韵拂拂。”(《古文眉诠》)曹操读后为之感动,当即致信孙策救人,可惜书信尚未送出,这位气量高雅宏伟的名士盛孝章已被孙权杀害。

2. 陈琳(?-217)

特点:擅长檄文,笔锋犀利

代表作品:

《饮马长城窟行》:乐府诗,借秦代筑长城之役,揭露民生疾苦,名句“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震撼人心。中国现代散文名家杨朔对此诗非常欣赏,并在其散文名篇《秋风萧瑟》一文中特意引用了此诗的起首二句: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诗曰: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

译成现代白话,意思是,放马饮水长城窟,泉水寒冷伤马骨。找到长城的官吏对他说,“千万别再留滞太原的劳役卒!”(当官的说:)“官家的工程有期限,快打夯土齐声喊!”(太原差役说:)“男儿自当格斗死,怎能抑郁造长城?”长城绵绵无边际,绵延不断三千里。……

《为袁绍檄豫州文》是讨伐曹操的檄文,气势磅礴,曹操读后惊出一身冷汗。

王粲(177-217)

特点:七子中成就最高,被誉为“七子之冠冕”,诗赋兼善。

代表作品:

《七哀诗》(三首):其一描绘战乱惨状,“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成为经典,与魏武帝曹操的名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曰: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

《登楼赋》:抒情小赋巅峰之作,抒发怀乡之情与壮志难酬。

赋中名句: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意思是说,“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终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

4. 徐干(170-217)

特点:以情诗和哲学论著闻名。

代表作品:

《室思》(组诗):细腻描写女子思念之情,如“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写得一往情深。

诗曰(其三):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

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5. 阮瑀(约165-212)

特点:擅长章表书记,风格简练。

代表作:

《驾出北郭门行》:乐府诗,通过孤儿控诉继母,揭露了封建社会家庭关系的冷酷无情。

诗曰: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代曹操写的书信,文辞精妙。

6. 应玚(?-217)

特点:诗文平和雅致,多咏物抒怀。

代表作品《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乃侍宴之作,借雁喻己,委婉表达抱负。

诗曰:

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

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

言我寒门来,将就衡阳栖。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

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

简珠堕沙石,何能中自谐。

……

7. 刘桢(?-217)

特点:以五言诗见长,风格遒劲。

代表作品:

《赠从弟》(三首):其二咏松柏“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彰显坚贞品格。诗曰: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全诗通过比兴手法写出了有理想有抱负之士守志不阿的节操和高尚品德。

建安文学的特点:

1. 内容:多反映社会动荡、民生疾苦,或抒写个人抱负。

2. 风格:慷慨悲凉,刚健质朴,史称“建安风骨”。

3. 形式:五言诗走向成熟,赋向抒情小赋发展。

总结:

建安七子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蔡琰(字文姬)等共同构成了建安文学的核心,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0 阅读:2

祺祥阅览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