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夜里哭闹是很多新手爸爸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宝宝不仅一晚上醒的次数多,还又哭又闹,让很多父母感到很崩溃。那么,宝宝为何会频繁夜醒呢?又该如何纠正?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频繁夜醒的原因
如果宝宝频繁夜醒,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找一找原因:
1. 睡眠环境是否适宜
如果宝宝睡觉时所处房间的温度太高,湿度太干,或者是盖得太多、太厚,宝宝就会睡得不安稳。所以,不要给宝宝盖得太厚、太多,室温应控制在24-26度,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如果室内太过干燥,可以放一个加湿器,同时要给宝宝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
2. 喂养是否得当
如果晚上没有吃饱,宝宝就会频繁夜醒要吃奶,通过这一点,妈妈也能评估一下自己的母乳是否够。但也不能让宝宝吃得过饱,否则宝宝夜里会因为腹部的不舒服而频繁醒来。
3. 睡前是否玩得太兴奋
好多爸爸妈妈因为白天要上班,只有晚上回来才能陪孩子,所以见到宝宝非常兴奋,又是举高高,又是陪宝宝玩游戏,这会让宝宝神经变得异常兴奋,从而造成晚上睡不踏实,容易哭闹的情况。
4. 宝宝有无安全感
家长还要注意宝宝有没有分离焦虑的问题。有些宝宝缺乏安全感,当晚上醒来时,发现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就容易出现哭闹。这时候,你可以先轻轻拍拍他,以此来告诉他爸爸妈妈就在身边,从而缓解他的焦虑情绪。
5. 宝宝拉了或尿了
有些家长不习惯给宝穿戴纸尿裤,而是用尿布,当宝宝把尿布尿湿以后,就会感觉很不舒服,影响宝宝的睡眠。所以,夜间睡觉时,最好给宝宝穿上纸尿裤。
但在孩子睡眠期间,最好不要给孩子更换纸尿裤,除非孩子有大便了,因为保证婴儿的睡眠非常重要。所以,纸尿裤的透气性和吸水性就非常重要。如果纸尿裤吸水性不好,宝宝夜间排尿量多,纸尿裤就容易出现渗出、侧漏,宝宝会因为不舒服而夜醒。
除了以上这些情况,1岁内的宝宝容易夜醒,大多数情况是由家长的不良习惯所造成的。为了让宝宝睡得更好,家长应避免以下几种做法:
误区1:宝宝一有动静就喂奶
宝宝睡觉过程中一旦有体位的变化或发出声音,家长就立即喂奶,长此以往,宝宝形成习惯,更容易睡不安稳。宝宝若半夜醒来,家长应先静观孩子的表现,不要急于喂奶,尽可能少地做出应答,以便帮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误区2:喜欢搂或抱孩子入睡
被搂或抱着入睡的孩子一旦被放下,很容易醒,这是因为此时还未进入深度睡眠。为了让宝宝有更好的睡眠,家长应尽量让宝宝自己在小床上入睡。小床能为宝宝更好地提供安抚感,让宝宝睡得更踏实。
误区3:让宝宝在亮灯环境中入睡
大多数孩子睡觉时,眼睛闭合不严,因此家长不要让宝宝在亮灯的环境中睡觉,可以选择颜色偏蓝、瓦数不超过8瓦的夜灯。
误区4:让宝宝整夜含着安抚奶嘴睡觉
这会让孩子过度依赖安抚奶嘴,长大后难以戒掉,长期使用会增加中耳炎风险,也可能造成牙齿问题。
安抚奶嘴的正确用法:限制安抚奶嘴的使用时间,比如只在入睡前使用。当宝宝含着安抚奶嘴并且逐渐迷糊的时候,就尝试把安抚奶嘴拔出来,而不是一直吃到彻底睡着,更不能在入睡以后继续含着奶嘴。
温馨提示:
照顾宝宝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宝宝一个晚上总要醒好多次,搞得家长们很崩溃,其实呢,只要了解了宝宝的这些基本的生理情况,学会如何应对处理,就不会那么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