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三家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4-12-17 22:44:34

青峰突起,雄鹰翱翔。在弥勒县西山地区的群山环抱中,有个一百八十多户阿细族聚居的山村——三家生产队。

三家的广大贫下中农,身居山区,胸怀世界。他们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以大寨为榜样,奋发图强,战天斗地,使三家生产队成为我省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

过去,三家本是个土贵似金,水贵如油的穷地方。这里山高坡陡,乱石满地,两千多亩耕地被巨石和洼塘分割成三千多小块。

在旧社会,天是地主的天,地是地主的地。三家的贫下中农给地主当牛做马,一年苦到头,还是“山茅野菜度饥荒,身披麻布挡风寒”。

在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下,三家的贫下中农象石头底下的菌子,出不了头。他们把仇恨深深地埋在心坎里。

一声春雷天地动,阿细人民翻身得解放。三家的贫下中农尽情地欢唱:“三月树发芽,百树开了花,毛主席的光辉,照进了阿细贫下中农的家。”

熬过寒冬的人,最懂得太阳的温暖。苦难深重的三家贫下中农,对毛主席的感情最深。他们热烈响应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一步步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可是,某些人疯狂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一九六二年刮起了“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妖风。三家的一小撮阶级敌人也趁机煽风点火,散布“吃粮靠集体,花钱靠自己”,妄图复辟资本主义。

正当三家两条道路斗争十分尖锐的时候,共产党员昂学珍回到三家,担任了生产队长。

面对着阶级敌人的猖狂进攻,昂学珍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

他想起解放前,自己全家九口人租种地主的地,做牛做马,贫病交加,三年内就死了六口人的悲惨生活,心中充满了对地主阶级的无比仇恨。

想起过去苦,更觉今日甜。昂学珍决心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不管什么人,谁要挖社会主义的墙脚,就坚决和他斗争到底。

一次,有个迁居外乡的伪保长跑回三家砍树,胡说什么“山是我家的山,树是我家的树。”昂学珍严厉训斥: “山是国家的山,树是集体的树,看你敢动!”

昂学珍团结干部,带领三家的贫下中农,顶往了“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妖风,击退了阶级敌人的猖狂进攻,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三家的干部、社员欢欣鼓舞,热烈响应,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三家的干部和贫下中农,狠批了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更加坚定了农业学大寨的决心。

一九六九年初,昂学珍带着贫下中农彻底改变三家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到大寨参观学习。

大寨大队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毛泽东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使昂学珍受到十分深刻的教育。

昂学珍从大寨参观学习回来后,热情地向干部和社员宣传大寨的革命思想和先进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大家改天换地的革命斗志。

学大寨,首先要学习他们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的经验。领导小组成员带头认真读毛主席的书,不断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

三家掀起了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全队组织了几十个学习小组,从家庭院落到田边地角,到处开展互学互教活动。

领导小组组长昂学珍,带头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认真改造世界观,为干部和群众做出了榜样。

昂学珍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就连去大队、公社开会的路上,他也总是肩挑粪筐,手持钉耙,沿路拾粪。他深有体会地说:“衣裳上有劳动的土气,思想上才有革命的朝气!”

有一次,他到县里开会,散会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多了。为了不误第二天的劳动,他背上行李,走了四十多里山路,连夜赶回三家。

第二天一早,昂学珍便和社员一起下地劳动,大家还不知道他是昨天深夜赶回来的。

昂学珍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他时刻把贫下中农的疾苦放在心上,经常帮助五保户背柴挑水。

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共产党员何成林为革命争挑重担,吃苦在先,被三家的贫下中农誉为革命的“老黄牛”。

一年春耕时节,久旱的三家下了一场喜雨。没等雨停,“老黄牛”何成林就扛着锄头去查看土地是不是润透了。他从早到晚,上陡坡,下深箐,查看了分散在几十个山梁和洼子里的土地。

他摸黑回村,连饭也顾不上吃,先到六十多家饲养户安排喂牛,接着又根据每块土地的湿润情况,布置了春耕任务,才回家吃饭。

火烧芭蕉心不死,剥皮蛤蟆眼不闭。一小撮阶级敌人不甘心失败,正当三家学大寨,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个地主分子跳出来煽阴风,说什么“穷山旮旯学哪样大寨,不如扛木头卖!”

昂学珍立即发动群众斗争了这个地主分子,贫下中农愤怒地说:“你想把我们拉回老路吃二遍苦,真是瞎了狗眼!大寨路是毛主席指引的幸福路,我们走定了!”

活生生的阶级斗争事实,使三家的领导小组深刻地认识到:要学大寨,必须狠抓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于是,他们办了阶级斗争展览室,经常对干部、群众进行村史、家史教育。

三家的核桃、柿花丰收了,有人提出:“国家没有给我们交售任务,驮到市场上去卖,价钱高,可以增加集体一大笔收入。”

核桃、柿花拿到什么地方去卖?这是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道路的问题。领导小组针对这个问题,及时举办学习班,组织学习毛主席有关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的教导,提高认识,划清界限。

昂学珍在学习班上坚定地说: “我们虽然没有交售核桃、柿花的任务,但是我们应该自觉地卖给国家,支援国家建设。如果拿到自由市场上去卖高价,那就方向不对,道路错了。”

广大贫下中农提高了路线觉悟以后,说: “对!社会主义的钱一分都是香的,资本主义的钱一万也是臭的!”于是,高高兴兴地把丰收的核桃、柿花全部卖给了国家。

一九七○年,国家拨给三家几千元水利建设费,三家的干部和贫下中农说:“毛主席的恩情我们永远记心上。但这笔钱应该用在国家建设和支援世界革命上,我们不要了。”

他们学习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凿石穿洞架渡槽,从七里外引来了一股幸福泉,在乱石窝里修起了大水塘。

小学校的革命师生,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在贫下中农自力更生精神带动下,自己动手,炸石垒墙,在山头上修建了一所新学校。

春色满园关不住,好人好事说不完。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三家涌现出许多毫不利己、一心为集体的模范社员。队上的羊有五十多只生了脓疮,老贫农饲养员何开兰心里十分焦急。她想:羊是集体的财产,我一定要想法把它治好。

何开兰日夜守护羊群,给羊洗疮擦药。她的手脚和脸都染上了脓疮。但是,为了集体财产不受损失,她不顾自己的病痛,翻山越岭,为病羊采药。

经过她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队上五十多只羊身上的脓疮全都治好了。干部和社员称赞她,她激动地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完全、彻底为人民,我还差得远呢!”

九十二岁的贫农张大妈,看着干部和社员风里来、雨里去,一心走大寨路、创大寨业,深受感动。心想:我不能跟他们一起爬山下地,但还能在家给他们打双草鞋穿穿。

张大妈身不离凳,手不离草,成天忙着给大家打草鞋,不到一年就打了两千多双。大家都称她是“我们队里的老来红”。

年轻的一代正在茁壮成长。红小兵潘正义,有一次从外地挑瓦回村,一路上又累又渴,便坐在一棵桃树下歇肩。他看着熟透了的桃子,很想摘个解解渴。

但他想到:桃子是集体的,我摘来吃了,就是损害了集体利益。于是,他忍着干渴,挑起担子继续赶路。

春耕大忙时节,邻近的一个生产队栽插忙不过来,三家的干部和贫下中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领导小组同社员一起讨论怎样支援邻近生产队。大家说:“一社一队贡献再多不算多,社社队队贡献多才算多。为革命种田,就要互相支援。”他们抽出部分强劳力组成突击队,帮助那个生产队栽了七天秧,保证了满栽满插。

人的思想革命化,推动了生产建设的大发展。他们豪迈地说:大寨大队能治好七沟八梁一面坡,我们也一定要治好三家的乱石窝!

每天天不亮,三家的钢伙子、铁姑娘和老愚公们,在干部的带领下,并肩战斗在改天换地的战场上。

钢伙子武文祥是个大力士,劳动中总是争着干重活。他说:“有一百斤力只使出九十九斤来,还不算完全、彻底为人民。我要为革命使出全身力!”

一天晚上,武文祥到二十里外的黑泥洼去堵水,天黑路滑,一不小心跌进深沟,脚和肩膀都跌伤了。

武文祥跌伤后,心想:钢刀要在石上磨,红心要在苦中炼,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一刻也不能休息。第二天一早,他照常和钢伙子们一起战斗。

大家劝他回家休息,他响亮地回答:“轻伤不下火线!”说着,抡起八磅大锤干开了。

妇女队长毕育英,重活累活抢在前。她带领妇女们,从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的白石岩背回一篓篓肥料。大家亲切地称她是“一马当先的女队长”。

一天,她们到尖刀山一个陡岩上积腐植肥。岩头上只有一条石缝,岩脚下是条深箐。上呢还是不上?毕育英心想:一个干部在紧要关头,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冲在前!于是,她背起背箩第一个往岩上爬。

山坡越来越陡,刺棵越来越多。妇女们伸手一把刺,放手一把血,紧紧跟上毕育英。毕育英一面往上爬,一面用白求恩的革命精神鼓励大家继续前进。

一马当先,万马奔腾。在毕育英的带领下,全村二百多个妇女,攀悬岩,下深洞,风里来,雨里去,背回了几百万斤腐植肥。在艰难险阻的斗争中,她们炼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激励着三家的老贫农。六十九岁的昂正兴,看着振奋人心的大寨图片,喜欢得合不拢嘴。他想:大寨的贫下中农能治坡,我们也能改造三家的乱石窝!

“不享老来福,要做老来红!”昂正兴约了十多个六、七十岁的老贫农组成“愚公队”,在村前造大寨田。

愚公队人老心红意志坚。他们抡大锤,打炮眼,炸石头,填洼塘,不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顽强地战斗在三家的乱石窝。

他们艰苦奋战一百二十天,在乱石窝里开出两亩平地,当年种上包谷,收了一千零八十斤,超过三家历史上的最高亩产量。

接着,愚公队把战旗插到了方子海。有一天,工地塌方,一大堆土石埋住了老愚公昂正兴的半截身子。大家赶忙把他抢救出来,送回家去休息。

不一会儿,昂正兴又出现在工地上。大家关切地说:是回去休息吧!”他指着火红的战旗笑着说: ““老队长,你还躺在床上,三家的乱石窝就在眼前晃啊!不挖平三家的石疙瘩,我死也不瞑目。”

当代愚公多壮志,劈山造田奏凯歌。愚公队的十多个老贫农,在改造方子海的战斗中,打了一千多个炮眼,担走了六千八百多方石头,背来了四千五百多方肥土,造出了一块八亩大的平地。

在这块八亩大的平地中间,愚公队留下了一口三米深的“教育井”。这口井,记载着原来洼塘的深度,记载着三家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深刻地教育着年轻的一代。

老当益壮的愚公队,再接再励,又向一个二十二米深、三十八米宽的大洼塘开战。他们移来两旁山上的乱石填深谷,要造出一块二十亩大的水平地。

三家的干部和社员,坚决执行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铁、木、农药、编织、缝纫、砖瓦、碾米、榨油等十四项工副业生产,壮大了集体经济,支援了国家建设。

大寨之花在三家这个穷山窝里结出了丰硕果实。几年来,三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向国家交售了大量的农副产品,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了贡献。

三家的干部和社员,遵照毛主席关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导,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指引下阔步前进!

0 阅读:0

划过指尖有烟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