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元帅都曾遇到过战友的“本位主义”

武哥谈历史 2024-03-19 20:32:57

我们的军队从建立开始,就与旧军队有本质的区别,那就是我们的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私人武装,一切听党指挥。

在我军的革命过程中,不乏有很多高风亮节的行为。

前有已任国民党军长的贺龙,将自己的20军全部交了出来,成就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有彭德怀在长征途中人员大量减员,急需缩编的情况下,为了照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历史,主动把自己一手带大的红三军团番号撤销,从而使得一军团保留了下来。

但是,在初期军队尚且幼小阶段,也有个别将领,为了一点点小团体利益,在与战友配合的过程当中,存在按兵不动或者不辞而别的行为,可以说是犯了点“本位主义”的错误。我们的徐向前与贺龙两位元帅在早期就均遭遇过这样的战友。

徐向前

我们先来说说徐向前的遭遇。

话说1927年底黄麻起义后,起义军先后被编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第七军~第十一军31师。在师长吴光浩牺牲后,1929年6月,徐向前被往了这个部队,接替了吴光浩。

短短几个月时间,徐向前率领这300来号人的队伍粉碎了敌人三次会剿,发展到了800多人。

期间,鄂豫皖大地上还存在其他两支武装,即商南与六霍起义后成立的红32师与红33师,这三个师散落三地,各自为战。

1930年春,徐向前的黄埔同窗许继慎来到了鄂豫皖,他是由上海中央派来的,和他一道而来的,还有郭述声、曹大骏等同志。

他们到来后,成立了鄂豫皖特委与红一军,将三支武装力量会合在了一起,许继慎成了徐向前的上级,担任了军长,徐向前任副军长兼老部队第1师(原31师)师长。

而商南与皖西的红32师与红33师改为了红2师与红3师,两师总兵力约900余人,这两师由许继慎亲自去整编成功并亲率作战。

徐向前一向谦虚低调,任劳任怨,作为卓有成效的鄂豫皖先行者,对中央的决定与后来者许继慎是相当地尊重。

红一军成立后,徐向前带领红1师三次向西出击平汉路,连克云梦、光山、罗田等县城,取得了三战三捷三扩编的重大胜利,特别是在花园口战斗,取得了鄂豫皖红军建军以来首次歼灭一整团的胜利,队伍扩充到了3000人。

许继慎也率领其他两个师,连克英山、霍山等地,两师也扩大到了1800多人。

此时,上面正在积极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鼓动部队打大城市,打交通要道,鄂豫皖特委甚至都提出了“打到武汉过中秋”的口号。

许继慎与徐向前内心都很反感这么冒进的提法,但相比较而言,徐向前还是比较含蓄与隐忍,而许继慎就不同了,总要与领导辩论三分,据理力争。

特委领导在拗不过许继慎后,只得让步于他,决定攻打京汉铁路上的要道广水火车站,先试试水看看。

广水火车站是英国殖民者修建的,里有战斗力较强的夏斗寅部守卫,工事异常坚固。而广水城东西两面临水,只能从南北两面进攻。

徐向前提议,他带领1师从北面趁敌军出早操时进行伏击偷袭,如若不成,则与许继慎带领的部队从南北夹攻。

许继慎欣然同意,还叮嘱徐向前道:倘若不顺利,及早退出,切不可硬拼。

但是,由于敌军早已获悉我军踪迹,防范更加严密,根本不给偷袭机会。徐向前一咬牙,偷袭不成那就恶攻!并派人与许继慎联系执行第二套方案,两军进行南北夹击,许继慎并未表示异议。

徐向前的1师在北边的攻坚战异常艰苦,伤亡了五六百人,战损率达三分之一,连主力营长高汉初都牺牲了,但那边厢的许继慎却一直在南部山头观战,迟迟没有派部队进行出击配合。

后来许继慎感觉不妙,赶紧派人令徐向前撤出了战斗。

杀红了眼的徐向前气冲冲地赶到军部,当场质问许继慎:为何不发起战斗?许却说说:我不是说了不让硬拼吗?

老实人逼急了也是有脾气的,徐向前更加愤怒无比:你心疼你的2师,我的1师就该白白送死吗?

在这个事情上我们认为许继慎做的不够好。

上级的冒险冒进政策是不足取,事后证明,那时上级的方针确实是错误的,许继慎内心抵制这次行动不能说是错误。

但既然已领命投入了战场,就不该拿友军的生命当儿戏,既然大家已约定合作,在不事先通知对方的情况下,自作主张,与原决定背道而驰,同志间说好的信任呢?本人的威信从何谈起呢?

这是不是也有保存自己小团体实力的嫌疑?这也难怪徐向前的愤怒与不满。

许继慎被杀害,固然主要是由于客观的外部环境因素,但自身也有缺点,诸如屡屡“犯上”、好大喜功、自以为是等,用徐帅的回忆中的话来讲,有些个人英雄主义。

贺龙

许继慎激怒徐向前的事儿按下不表,我们接着再来说说贺龙元帅也感同身受的一件事。

那是在1936年1月初,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一起行动长征,来到了湖南芷江以西的冷水铺地区。

早在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在贵州东部印江县木黄地区实现了胜利会师。

我们知道,红二军团是湘鄂西地区的红4军和红6军于1930年7月合编而成,总指挥是贺龙。而红六军团则是由湘鄂赣与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于1933年6月合编成的,总指挥是萧克。

两个军团会师以来,一直在一起行动,当时二军团4000余人,六军团3000余人,不足一万人。

两个军团前期在湘鄂川黔战斗了十个月,歼国民党军两个整师、1个师部和1个旅等部,共计2万余人。缴枪8000余支,轻重机枪100多挺,各种火炮20多门,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红军力量也扩大了一倍以上,达2万余人,不仅建设和保卫了根据地,而且钳制一部分追击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队,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但在国民党的强力围剿下,两军团不得不于1935年11月19日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之下,两军团到达了前文所说的冷水铺地区。

在他们身后的各路追敌中,国军李觉的部队最顽强,咬得最紧,也脱离开了大部队,渐成孤军之势。两军团领导于是决定利用有利地形对其进行伏击,给其狠狠地打击一下子,伏击地选在了便水。

根据战前部署,萧克的红六军团担任主攻,贺龙的二军团负责打援。不料,在埋伏过程中,六军团的一个刚参军不久的小战士因为紧张,不慎擦枪走火,惊动了敌军先头部队,暴露了伏击意图,遂使一场伏击战变成了遭遇战。

先头敌军招架不住,急忙呼援。负责打援的贺龙见援敌扑将过来,立马命令两个师投入了战斗。

但怎奈我军与敌军相比,军力与火力差别过于悬殊,萧克一看这架势,如若再坚持下去,伤亡会更大,于是在没和贺龙打招呼的情况下,命令自己的六军团撤出了战斗。

那边打援的贺龙激战正酣,却猛然发现六军团方向的枪炮声渐渐稀疏,派人一侦查一打听,才知道六军团已然撤兵。

这下可坏了,李觉把全部火力集中到了贺龙的二军团,纷纷将其包围。在命悬一线的情况下,贺龙亲临现场与广大官兵浴血奋战,总算熬到了天黑,利用夜色掩护艰难突了出来。

这一战,二军团损失惨重,兵力锐减不说,还损失了一个师参谋长与团长。

战后的贺龙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严厉指责了萧克,称其“不老实”,两军的最高领导人任弼时也对萧克发了火。

以上这就是两位元帅在革命早期所遭遇的战友打的“小九九”,许继慎与萧克的行为实属有些不当,为了小团体利益而不顾战友生死。

但我们也不能苛责过多,毕竟是在革命初期,个人与集体在政治思想等方方面面还有待完善与提高,随着革命队伍的发展,思想工作体系的深入与成熟,这样的事例便不复存在。

(完)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