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购置了诸多衣物,大家是否知晓这些衣物的生产成本究竟是多少?相较于其他商品,服装销售有着独特的成本与利润结构。一般商品,成本价上浮百分之十到二十,售出便可盈利,而服装售价却常常达到成本的数倍甚至十几倍之多。
01
库存成本
就拿大众熟知的平价快消服装品牌来说,诸如优衣库、H&M、飒拉(ZARA)、迪卡侬等,其服装售价通常为成本的4至6倍。举例而言,若一件上衣标价99元,其实际生产成本,涵盖面料与车工费用,大致在25元上下波动。
倘若某服装品牌售价倍率低于4,便可堪称良心品牌;若低于3,则存在两种可能:
一,像只专注于售卖T恤或内裤这类单一品类的品牌,凭借庞大的销售量压缩整体成本;
二,情况则较为严峻,意味着该品牌濒临亏损边缘,一旦出现压货情况,库存积压将迅速拖垮品牌。要知道,服装最大的成本并非面料、房租、水电或人工成本,而是库存。
服装的生产周期颇为漫长,从一根纱线起步,历经面料制作、染色工序,最终制成成衣,即便一切顺利,通常也需耗费3个月左右时间,正因如此,纺织印染厂常常夏季生产冬季面料,冬季筹备夏季面料。
备货不足难以盈利,备货过量又恐滞销积压。尤其对于主打时尚潮流的服装品牌,积压一年库存,一旦现金流断裂,即便积累十数年根基的品牌,也可能瞬间崩塌。诸如拉夏贝尔、美特斯邦威、凡客诚品,以及国外的真维斯等,皆是被库存压垮的实例。
若向服装店老板请教服装定价策略,绝大多数人的答复皆是,宁可定价偏高、进货量少,也绝不压库存。
而且,表面上售卖一款服装,实则背后需生产十几乃至二十几件,涵盖S、M、L、XL、XXXL五个尺码,搭配数种颜色,再区分男款、女款,如此算来,实际需产出数十种不同款式。
同时,还要针对不同颜色、尺码规划备货数量,诸多快消品牌一季度推出上百款服装,背后便是数千乃至上万个不同单品,细想之下,着实令人头疼。
故而,市面上多数服装卖家选择前往杭州四季青、广州十三行这类服装批发市场挑选现货,贴牌售卖。
当然,倘若能够有效管控库存、避免积压,服装销售无疑是暴利行业。优衣库的创始人登顶过日本首富,H&M的创始人登顶过瑞典首富,C&A的创始人登顶过荷兰首富,飒拉(ZARA)的创始人不仅登顶过西班牙首富,还曾位居世界首富之列,服装销售行业可谓是成败一线间。
02
广告投入
实际上,除库存成本外,另一大成本支出在于营销费用,也就是常见的广告投入。以阿迪达斯、耐克、彪马等知名运动品牌为例,其定价倍率处于6至8之间,相较平民快消品牌多出的两成成本,便主要用于广告营销投放,诸如聘请明星代言、赞助赛事、拍摄广告、发布营销软文等。
由于服装为日常穿着必备,然而真正了解服装门道的消费者却为数不多。那么,如何让消费者认可自家服装的高品质呢?
答案便是广告营销。有的宣传主打穿着体感舒适,有的强调面料蕴含高科技,还有的鼓吹穿上便能彰显独特气质,诸如此类。在这种市场氛围下,诸多小品牌即便无力聘请大牌明星代言,也不得不投入广告宣传,于是短视频带货应运而生。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从主播处下单购买服装,其中至少20%的金额会被抽成作为佣金,而这部分成本最终还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在大商场一层、二层的服装店中,定价为成本8倍乃至更高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些店铺大多为设计师品牌,侧重于款式美观,生产批量小,无法像快消品牌那般严控成本。
并且,优衣库这类品牌入驻商场的租金成本相对低廉,商场的实际租金收益主要来源于这些小型设计师店铺,如此一来,房租与人工导购成本又进一步抬高了售价。
因而,有人调侃称服装成本就是售价去掉一个零,细究之下,这话倒也不无几分道理。
就个人而言,我选购服装通常不会追求过于昂贵的款式,也不会挑选过于低廉的产品,一般而言,50至300元这个区间的服装,能够在质量与价格之间达成较好的平衡。
【文本来源@姚蔚铭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