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动力:为何堪称A股最复杂“爽文男主”?

琼花碧草意迷 2025-01-08 19:32:28

在工业发展的浩瀚版图中,发动机无疑是驱动万千器械运转的核心力量,从巨轮远洋、军工国防到日常物流配送、工程建设,处处都有它强劲跳动的脉搏。

而在中国发动机领域,潍柴动力宛如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闪耀着非凡成就的光芒,其发展历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堪称一部热血励志的传奇史诗。

从军工起步迈向柴油机征途

追溯至 1946 年,潍柴动力的前身以生产 79 式步枪与汽船修理业务启航,在时代的召唤下,为支援解放战争投身 11 马力柴油机的研发生产,自此开启了柴油机领域的漫漫征程。

1953 年收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正式定名潍坊柴油机厂,成为新中国工业发展浪潮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彼时,我国汽车工业尚处蹒跚学步阶段,受制于基础薄弱,车型种类稀少,重型卡车年产量寥寥,轻型汽车保有量也极低,“缺重少轻” 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直至 1983 年,国务院力推斯太尔重型汽车项目引进,这一关键决策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中国重卡前行的道路。

潍柴动力在山东省委的全力争取下,幸运地斩获 WD615 系列柴油机定点生产权,成功嵌入斯太尔项目核心,开启发展新篇章。伴随城市建设与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潍柴动力在 1995 年底交出亮眼答卷:柴油机产量高达 58,493 台,销售收入突破 9.4 亿,利润总额达 260 万。

然而,市场转型的疾风骤雨不期而至。自 1992 年向市场经济转轨,国有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弊端尽显,大批企业陷入亏损泥沼,潍柴动力亦未能幸免。1995 - 1997 年,销售收入逐年下滑,到 1998 年,更是深陷欠息、欠费、欠税 3 亿元的困境,职工工资连续 6 个月停发,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亟待破局重生。

谭旭光领航铸就辉煌

危难之际,谭旭光挺身而出,这位拥有丰富外贸经验、踏遍全球 30 余国的年轻领导者,承载着潍柴动力复兴的希望。

上任伊始,他快刀斩乱麻,补发工资稳定军心,紧接着大刀阔斧改革旧有职称与薪酬体系,让能力与报酬精准匹配;同时精简机构,裁汰冗余,将 700 多名科级干部精简至 200 余名,200 多个科室压缩至 50 多个,一举节省开支 5000 多万元,企业运营效率飙升。

在产品质量与市场口碑重塑上,谭旭光更是展现非凡魄力。面对质量不佳的发动机,他效仿海尔砸冰箱之举,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砸毁问题产品,亲自带队走访客户,深度聆听需求,将 “客户至上” 理念贯彻到底。

短短 6 年,潍柴动力便从亏损 7000 万的谷底强势反弹,2004 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利润达 9 亿,职工年均收入从 5000 元跃升至 32000 元,彻底扭转乾坤,重回高速发展轨道。

但命运的波澜再次涌起,潍柴动力所在的中国重汽集团因债务高筑,于 2004 年被迫一分为三,潍柴动力虽在商业格局变动中成为中国重汽子公司,却因双方发展理念相悖,矛盾频生。

一方面,2004 年潍柴动力赴港上市,过程曲折,为争取独立发展,向母公司让利,每台发动机降价 1 万元,才稀释其持股比例至 24%;另一方面,面对 2005 年德隆系崩盘后湘火炬资产处置带来的重卡行业重组机遇,潍柴动力志在必得,欲借此完善重卡产业链,却遭到母公司中国重汽重重阻挠。

中国重汽明示退出、干预华融资产收购决策,甚至引发 “杭州发电机厂事变”,试图阻断潍柴动力扩张之路。

但潍柴动力毫不退缩,在谭旭光的运筹帷幄下,联合山东本地国企组建潍坊动力投资有限公司,巧妙避开规则限制,成功竞得湘火炬,一举拿下法士特、汉德车桥和陕西重汽控股权,集齐重卡核心零部件 “王牌”,彻底摆脱母公司束缚,实现独立腾飞。

此后,潍柴动力发展势头迅猛。

2006 年重组山东巨力,打造潍柴重机并于次年上市;2008 年与德国曼公司携手,引入顶尖船用发动机技术,迅速成长为中国船舶动力领军企业;同年金融危机来袭,潍柴动力手握现金,精准出击,抄底法国博杜安海上发动机公司与法拉帝集团,进军高端船用和工业用发动机及豪华游艇领域,开启国际高端市场新征程。

布局全球打造产业帝国

2009 年,山东国资委牵头成立山东重工集团,潍柴动力担纲整合机械类企业重任,聚焦工程机械发动机领域再展宏图。

2012 年入股德国凯傲集团,逐步增持股份实现控股,进而剥离林德液压独立发展,通过深度整合,打造出工程机械动力总成,填补国内液压技术短板,为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凯傲集团后续收购德马泰克,意外为潍柴动力开启智能物流新赛道,使其成功构建智能物流黄金产业链,极大优化营收结构,打破重卡业务周期性魔咒。

与此同时,潍柴动力未雨绸缪,积极布局商用新能源汽车,在氢燃料电池、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全面发力,与博世、巴拉德等国际巨头合作,推进技术国产化落地;跨界进军农机领域,重组雷沃重工,打造农机动力总成,降低对传统重卡业务依赖,向着 “双百万” 目标稳步迈进。

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是,2018 年谭旭光兼任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与董事长,重回故地,以雷霆手段推行改革,化解多年积怨。

次年,山东重工完成对中国重汽重组,二者并列协同发展,曾经的内耗纷争终成历史。

时至今日,潍柴动力凭借发动机 “双百万” 战略稳守根基,依托凯傲集团智能物流强势助推,加之新能源、农机等多元布局提前落子,已然构筑起一个横跨多领域、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帝国。它不仅是中国工业崛起的典范,更是全球制造业领域一颗熠熠生辉的巨星,持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向着更高峰不断攀登。

文本来源@十万个品牌故事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