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周|两个孩子,一下午放飞了20000只蚊子

洋凝评国际 2024-08-22 10:09:35

炎炎夏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被一场“大冒险”彻底点燃。从动物园到蚊子工厂,他们放飞了成千上万的蚊子,更体会到了“以蚊治蚊”的巧妙。沃尔巴克氏体技术、辐照技术——这些略显陌生的科学术语,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了探索的种子,激发了他们对创新改变世界的向往。

10000只一盒,每个娃「放生」一盒,我两个娃总共放飞20000只,就咱们研学团一天能放飞小十万只,地点是广州动物园。这是我们参加过最酷的研学团,没有之一。

■ 研学团一天能放飞约十万只蚊子

在这次放飞蚊子之后,我们追踪着这个研学团的主办机构,又去了全世界最独一无二的、规模最大的蚊子工厂。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我这一段酷飞全朋友圈的故事。

在动物园寻宝

今年研学火到了社会新闻版,天价研学团相关的新闻几乎每隔一天就会刷到一个。我家里两个孩子,一个4岁一个6岁,显然,这个岁数的孩子还不配让父母跟着社会新闻版哭,因为,几乎所有的研学、活动,几乎都没有能脱手的。

偏偏我作为妈妈的,也确实不太喜欢走大众化路线(当然主要是因为没钱),距离家里近的,费用便宜的,行程很短的,爸妈不用请假很多或者不用请假的研学团就成为我们的首选。

真有这种研学吗?

还真有。

作为土著,我们特别擅长发现本地动物园里的各种学习资源,早在3年前,我们就在动物园参与各种短期的活动。去年夏天,我们关注到动物园的一个特别研学活动,主题是——蚊子。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正是因为这个不寻常的主题,吸引了我们。毕竟,广州夏天的蚊子是避不开的,与其躲避,不如正面了解。

活动从认识蚊子开始——不同品种、不同性别的蚊子,还有它们的生态习性和生命轨迹。这些信息对成年人,尤其是我们这样学医的成年人而言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对第一次科学认识蚊子的小朋友来说,妥妥刷新了他们的认知。近距离面对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吸血小昆虫,对孩子们来说,刺激又新鲜。

■ 近距离接触密度这么大的蚊子,即便是雄蚊,孩子脸上多少有点难色

但这仅仅是热身活动。接下来,孩子们被分成了两组,每组派发一张地图、一份装备和一个号码牌,孩子们的任务是需要在指定时间,寻找地图上对应号码的「宝藏」——藏在各个角落的蚊卵收集器,另外,小朋友们还需要带上一个特制的「吸蚊计数器」,到对应的地方进行蚊子密度的计数。

■ 两位小朋友在观察对照组诱卵器

尽管对动物园的每个角落都很熟悉了,但这样的任务还是激发了小朋友(和我)的好胜心,我们一家被分到了A区,另一组的小朋友们则被分到了B区。当游戏时间结束,大家带着蚊卵收集器回到集合点的时候,大家都不禁惊叹——一个区域收集器里,密密麻麻的挂满了蚊子的卵,而另一个区内的所有收集器,几乎都是空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广州动物园作为沃尔巴克氏体蚊子种群试验区,被划分成了两半,实验区内,科研人员长期释放了一种感染了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这些被感染的雄蚊与雌蚊交配后,雌蚊的卵几乎都无法孵化。另一则的对照区则完全不作任何特殊处理,相比之下,对照区里的蚊子繁衍得十分旺盛,卵的数量让人瞠目结舌。了解到这些后,我们开始认识这些被“特制”过的雄蚊。

在我们还被满脑子的问号缠绕的时候。工作人员推来了一大个保温箱。箱子一打开,满满当当地堆叠这小方盒,当小朋友们领到这些小方盒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这每一盒里,都是10000只左右被冻僵的沃尔巴克氏体感染雄蚊!

这些雄蚊静静地躺在盒子里,孩子们手心的温度慢慢唤醒了这些蚊子,面上的一层慢慢苏醒并飞舞了起来。我完全不敢想象若是没有上这节课,我会怎么样,也许是吓得尖叫丢掉这个盒子?但孩子们非常兴奋地参与了这次雄蚊的放飞活动,他们明白这些雄蚊不会咬人,而且还能控制整个蚊子种群的繁衍。

从报道了解到亲临其地

这个研学活动真的有趣极了,但是,我想到了另一件事。

我曾经关注并报道过的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微生物和分子遗传系的终身教授奚志勇教授的研究——以蚊治蚊。

人类对蚊子的痛恨几乎不用赘述,每个人想起它都是灭之而后快。为此,人类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一种办法,就是依赖一类革兰氏阴性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有很多种类型。人们发现,携带不同类型沃尔巴克氏体的雌雄昆虫,交配后产生的卵不发育。

根据这个原理,奚志勇教授团队首先确立广州的白纹伊蚊天然携带两种沃尔巴克氏体。于是,很容易就确立推断:如果人工释放一批携带第三种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就像在蚊子的江湖里排演一出“无间道”,普通雌蚊与其交配后产下的卵会死亡,让区域内蚊虫种群密度降低。这就是以蚊治蚊最初的内涵,也是奚志勇教授为止努力的方向。

早在2005年,奚志勇教授就首次尝试用昆虫胚胎显微注射技术,将沃尔巴克氏体菌型注射入蚊子体内,来影响蚊子的生育功能,并建立了埃及伊蚊人工转染品系。这个品系至今仍被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国家的“蚊子工厂”所使用。

2012年,奚志勇在广州建立“蚊子工厂”,摸索规模化生产绝育蚊子;早年的“蚊子工厂”,采用IIT(基于沃尔巴克氏体诱导的昆虫不相容技术,下称“沃尔巴克氏体技术”)路径。2015年,在南沙区沙仔岛开始释放试验,3年持续释放后,野生蚊减少九成,且在长达13周内都侦测不到任何蚊子,当地蚊子种群被基本消除。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采用了和他一样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打击蚊害,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沃尔巴克氏体作为登革防控的产品建立标准在全球推广并认证。

在和研学老师沟通后,我们确认我们参加的研学团的核心技术,确实是来自奚志勇教授团队的组织。

2019年,奚志勇教授领导的国际团队通过在《自然》上发表的论文展示了一项创新技术,结合了沃尔巴克氏体和辐照技术,成功阻断蚊媒病毒传播,并基本清除目标区域内的白纹伊蚊种群。沃尔巴克氏体技术虽能抑制蚊子繁殖,但若少量携带特殊菌型的雌蚊逃逸,可能导致技术失效。辐照技术则通过“低剂量”X射线照射,使雌蚊绝育,同时保持雄蚊活力,从而降低这一风险,实现更有效的蚊媒控制。

现在,他们采用SIT(基于昆虫辐照不育技术,下称“辐照技术”)路径,已达到月产1000万-2000万蚊卵的规模,是被认定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协作中心。

这个研学团,满足的是妈妈的好奇心

作为一个学预防医学出身的科普传播者,把这些信息组合起来以后怎么能不激动!这些从纸面上了解到的信息,我现在亲眼目睹了!这些科研人员是怎样把雄蚊子挑出来的?怎样可以批量让沃尔巴克氏体感染蚊子?这些蚊子又是怎么被养大、繁殖的?

鸡娃先要鸡自己这话果然不假,好奇驱使我毫不犹豫报名了接下去的活动——我要带娃去看这个全球最大的蚊子工厂!当时怀着职业的好奇心写下那篇报道,未曾想过有一天会亲自踏入这项技术的核心地带,而且还是带着娃!

■ 妹妹正在仔细挑出雄性蚊蛹

我们在工厂里,亲眼目睹雌蚊是如何被批量喂养的,技术人员又是怎样从中批量的蚊蛹和幼虫中挑选出雄性的,它们又是如何被接种沃尔巴克氏体。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巧智和妙处,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曾经只存在于实验室里的理论,已经在现实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早期的蚊卵分离器,现在实验室已经用数学模型来帮助了

结语

气候变化的脚步不可逆转,蚊子或许将伴随我们更长时间。

全球各地兴起的蚊子工厂正向我们展示着人类与科技的抗衡力量。从广州到新加坡,再到墨西哥,以沃尔巴克氏体技术为基础的“蚊子工厂”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组织和各地政府的推动下,已经在全球23个国家落地生根。

这些国际合作与科学突破,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在这场全球性的挑战中,科学和创新是关键。而对于我们的孩子们来说,能够从一次小小的研学活动中看到如此宏大的世界,无疑是幸运的。科学的种子和梦想,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深植在他们心中,激励他们去探索和改变未来。

作者:猫羯座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曾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中心项目官、丁香园媒体团队负责人。现任嘉会医学研究和教育内容经理。

0 阅读:12

洋凝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