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车马
我们知道,在先秦时期,墨家和儒家的学说在“诸子百家”中影响力都是响当当的,而墨家的影响力曾一度盖过儒家。
墨家的创始人,墨翟,也就是“墨子”。墨家主张节俭、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尚同等。
除了墨子之外,墨子的弟子在宣传推广墨家学说的过程中,身体力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腹朜(原字是黄+享,音吞),田鸠等。
墨翟
01 腹朜腹朜是居住在秦国的墨家领袖。
他的儿子杀了人。
秦惠王听闻后,把腹朜找了过来,想免他儿子一死。
“先生您年事已高,又只有一个儿子。寡人已经命人不杀您的儿子,这件事,您就听我的安排吧。”秦惠王还是很在乎腹朜的。
但腹朜却不这么认为。
“墨家的法律是‘杀人者死,伤人者判刑’,它是用来禁止杀人和伤人的。这个法令是天下人都应当遵守的大义呀,大王您虽然开恩赦免,但我却不能不按照墨家的法令行事。”
腹朜终究还是没有听从秦惠王,杀了自己的儿子。
墨子思想
02 田鸠田鸠,也叫田俅,是齐国人,也是墨家学说的传承人。
田鸠有个愿望,就是想拜见秦惠王。
于是田鸠就前往秦国,结果在秦国足足呆了三年,还是无缘见上惠王一面。
不过,幸运的是有个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楚王。
楚王接见了田鸠,很是欣赏他,赐予田鸠将军的节杖,让他出使秦国。
这样,田鸠终于见上了惠王一面。
从秦王宫出来后,田鸠告诉别人说:“去往秦国的道路,难道在楚国吗?”
楚王曾经和田鸠有过详谈。
楚王就问田鸠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墨子,非常有影响力。他身体力行、亲身实践干得不错。也讲过很多的话,但不怎么讲究辞令,这是为啥呢?
田鸠就给楚王举了两个栗子。
哈哈,是例子。
第一个就是秦伯嫁女。
秦伯要把女儿嫁给晋国公子,事先要求晋国给他女儿准备好首饰服装这些,秦伯安排给女儿陪嫁的婢女也很多,七八十人,个个身着华服。
不过,嫁过去之后,晋国人却喜欢陪嫁的婢女,轻视秦伯的女儿。
所以秦伯的做法,只能说是善嫁婢女,而非善嫁女儿了。
第二个就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买椟还珠了。
一个楚人在郑国卖珍珠。这个楚人在珍珠包装上下了很大功夫,木兰制成的盒子,还用香料去熏它,并镶嵌上宝玉,还有青色的玉石环绕着。
郑国人买了他的珍珠包装盒,却把里面的主角珍珠还给了他。
田鸠举完例子,就谈到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很多人说着一些巧辩华丽的话,而君王就正是被这样的话语所吸引,却忘记了它们是否有用。
我们的墨家学说,本来是传扬先王的真理,论述圣人的话语,来告知百姓的,如果再修饰言辞,就怕人们流连于它的文采,忘了它本来的价值,这样反而不好,所以墨子言多而不辩。
还有一个徐渠的人和田鸠就朝廷的高级官员是否应该有基层历练交流过。
徐渠问:我听说智士不需要历任低级职务就能被君王赏识,现在阳城义渠就是一个英明的将领,可是他曾经被安排做过小官,公孙亶回是优秀的相国,也安排做过地方官,这是为什么呢?
“没有其他的原因,这就是君主的法和术。你难道没有听说过楚国就是任用宋舰为将坏了政事,魏国用冯离为相断送了国家吗?这两个人就是因为没有通过低级职务的考验,不具备基层工作经验,结果被国君任用给国家带来祸害呀。两国国君就是被诡辩利说所迷惑,这哪里是明君该采取的措施呀!”
田鸠著有《田俅子》一书,共三篇文章。
墨子
03 康姑果康姑果也是墨家学派的一员,主要活动区域在秦国。
当年,有位来自东方诸侯国的墨者,姓谢,准备西行前往秦国,拜见秦惠王。
秦惠王就向康姑果打听这个人。
康姑果担心秦惠王接见谢某,一旦发现谢某比自己优秀,自身一派的墨家学说恐不能被秦王所用,自身也有可能被疏远,于是就在秦王面前吹风。
“谢先生,是东方的辩士,这个人很危险,可能会卖力地鼓吹自己的学说来取悦少主。”
秦惠王听从康姑果的话,虽然心中藏着怒气,但并没有发作出来,仍等待谢某的到来。
谢某如期而来,游说惠王,惠王不听。
谢某不高兴,也就辞行而去。
墨家在墨子之后,一分为三。也有人说墨家可以称为“墨教”,这主要是指墨家很多思想和行动具备宗教的特点。有一部分墨家继承了墨子的科学探究精神,也可以叫做“科墨”。
秦惠王时代,在秦国的墨者很多,可见当时具有相当的地位,所以在秦国的墨家排斥在秦之外诸墨也很正常,如果不是思想上有所不同,墨家也不会分裂。
墨家的学说大约消亡于秦代,所以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也不那么详细了。
说一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们
始皇帝与山东豪杰东渡日本之事
秦朝传奇女子巴寡妇清
始皇陵的“地宫”之谜
小学生清唱《女驸马》选段 春风送暖到襄阳 黄梅戏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