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江县,有一位陈姓书生,数度参加科举却皆名落孙山,屡屡遭乡邻的嘲讽与奚落。无奈之下,他决定放弃从文之路,转而投身商海,立志干出一番令人瞩目的事业。就这样,他告别新婚不久、温柔贤淑的妻子,以及亲朋好友,踏上了远行的征程。

时光匆匆,一晃数年过去,陈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在外地打拼下了一份颇为丰厚的家业。某一日,他坐在店铺房内,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往昔,脑海中浮现出妻子的面容,这份思念愈发浓烈,促使他决定回家一趟,接妻子来一同享受这辛苦打拼来的富足生活。临行前,他放心地将自己的家产托付给一位交情深厚的朋友代为照看。
返乡途中,陈书生路过某镇,只见一大群人围聚在一起,吵吵嚷嚷,不知发生了何事。怀着好奇,他挤入人群,原来是一个富绅正强行抢夺一名民女。经过一番打听,得知是一户贫苦人家因无力偿还富绅的银两,富绅便蛮不讲理地要以民女来抵债。陈书生见状,心中涌起无尽的怜悯,他二话不说,慷慨地拿出银两,帮助这户贫家解了燃眉之急,随后便继续踏他一路走走停停,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河边。正巧遇到一位出家的和尚,和尚见他行色匆匆,便问他要去往何处。陈书生回答道:“我要回家接我那贤良的妻子。”和尚端详了他片刻,神色凝重地说道:“从你的气色来看,此番回去恐怕凶多吉少啊!”陈书生不以为然,反驳道:“怎么可能凶多吉少?出家人可不要胡乱言语。”和尚见陈书生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犹豫片刻后,赠给他几句话:“逢淹莫泊舟,对水莫梳头,斗谷三升米,苍蝇宿笔头。”并叮嘱他务必牢记心间,或许这能助他化险为夷。说完,和尚便转身离开了。陈书生听后,满心疑惑,怎么也琢磨不透这几句话的含义。

由于回家途中有一段水路,陈书生便在河边搭乘了一艘小船。小船航行到一个潮湾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船家便准备在此停泊过夜。刚刚停稳不久,湖面上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此时,陈书生猛地想起和尚的话,心中暗自思量: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赶忙喊船家开船,坚持不能在此停泊,想要开到其他地方躲避风雨。船家却面露难色,称风大雨大,根本无法开船。陈书生赶忙说道:“只要你能开船离开此地,我愿意加倍付给你船资!”船家见他愿意出双倍船资,心想其中必定有缘由,便点头答应了。
当船刚刚离开湖湾半里路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原本泊船的地方,山崖突然崩裂,巨浪如山般涌起,无数船只瞬间惨遭厄运。陈书生和船家被眼前的景象吓得目瞪口呆,过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船家感激涕零,当即跪在陈书生面前叩头致谢,声称不要他付一文船资。陈书生却诚恳地说:“我们俩都是幸运地躲避了这场灾难,不必如此。”最终,他坚持按照预先约定的船资,分文不少地付给了船家。
没过多久,陈书生顺利回到家中。妻子见到久别重逢的丈夫,欣喜若狂,忙前忙后,又是端水又是奉茶,格外殷勤。傍晚时分,不知为何,妻子手中的一盏灯突然一阵抖动,灯油不慎泼洒在陈书生的头上。妻子惊慌失措,连忙打来热水,要为丈夫梳洗。陈书生此时不由自主地想起和尚“对水莫梳头”的嘱咐,便说道:“算了吧,今天实在太累了,我想早点休息,明天再洗吧。”
然而,第二天清早,当陈书生起床睁开眼睛,眼前的一幕让他瞬间陷入惊恐——妻子竟然被人杀害了!陈书生吓得大声呼喊:“救命!”周围的人听到喊声赶来,见状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陈先生多年没回家,肯定是在外面娶了小老婆。”还有人说:“早不死,迟不死,陈先生一回来就出这种事,其中肯定有猫腻。”于是,众人不由分说,将陈书生五花大绑,送到了县衙。

县官升堂审讯,陈书生大喊冤枉。县官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案情,初步认定是陈书生谋杀了妻子,正准备提笔写下判词。可就在这时,一只苍蝇突然飞了过来,停在了笔头上,无论怎么驱赶都不飞走。县官心中一惊,心想自己断案多年,从未遇到过如此稀奇的事情,难道这其中真有冤情?于是,他宣布退堂,决定先进行调查核实,之后再审。
当天晚上,县官独自坐在书房,苦苦思索这起案件,却始终难以解开谜团。思索良久,他唤来差役,让他们把陈先生带来。陈书生深知县官清正廉洁,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毫无保留、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县官。县官听后,心中暗自琢磨:和尚所说的四句话,已经应验了三句,这第四句“斗谷三升米”究竟该如何解读呢?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一更刚过,紧接着便是二更的梆子声。突然,县官一拍脑袋,脸上露出了喜悦之色,心中已然有了主意。
第二天,县官命差役四处张贴告示,声称这起杀妻疑案甚是棘手,将于三天后的某个时辰,在县城的观音庙请观音娘娘前来审理此案,百姓均可前来观看公审。
三天后,观音庙的大院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县官一声令下,差役们迅速将院子围得水泄不通,只允许人进,不允许人出。县官毕恭毕敬地走到观音菩萨像前,作揖行礼后说道:“卑职才学疏浅,面对这起陈氏娘子被杀一案实在难以公正断案。还请观音娘娘显灵,大发慈悲,施展法力,助卑职一臂之力,揪出真正的凶手。”说完,他便侧过脸,靠在观音菩萨像旁,假装认真聆听菩萨答话的样子。只见他时而点头,时而嘴里念念有词:“请娘娘声音大一些,凶手就是……哦!我明白了。”
这时,县官猛地转过身,对着众人高声说道:“大家听好了,观音娘娘已经指明,凶手是一个名叫康七的人!”康七听到观音娘娘点了自己的名,吓得脸色惨白,知道再也无法抵赖,只好乖乖认罪,连忙跪在县官面前,磕头如同捣蒜一般,嘴里不停地求饶:“小人该死,小人该死!”
原来,自从陈先生离家后,陈娘子独自一人在家,难耐寂寞,便与屠夫康七暗中勾搭成奸。谁料,陈先生突然毫无征兆地回家,这让屠夫和陈娘子慌了手脚。两人经过一番商议,决定狠下心来,将陈先生杀掉,这样他们便能长相厮守。于是,康七手持尖刀,趁夜潜入陈家。由于过去女人习惯涂抹头油,当晚房内一片漆黑,康七根本无法分清谁是男谁是女。他凭借着气味判断,油气重的肯定是陈家娘子,结果阴差阳错,竟然误将自己的姘妇当作陈先生给杀害了。
至此,这起扑朔迷离的案件真相大白。众人都以为是观音娘娘显灵相助,却没想到是县官凭借着自己的高明机智,巧妙地从“斗谷三升米,剩下七升糠”推断出案犯是康七,只是起初不知此人身在何处、以何为生。聪明的县官这才想出了利用观音娘娘断案这一巧妙绝伦的方法,最终成功将凶手康七绳之以法。
欧洲风车磨坊的风车,在没有风的时候,就不能转动和磨面粉,使用像永动机一样的永磁电力,就能保证风车磨坊的风车,在没有风的情况下,也能转动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