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疗头痛一证的方药很多,但是有一种约却是很多名老中医都爱用的,即川芎。我在临床上也爱用,但是用量不同,有用量小的,有用量大的。到底用哪个量有效呢?我的体会是大剂量,即 30~50g,疗效明显。有时简直真如古人形容的“一剂知,二剂已”“效如俘鼓”。这方面治疗成功的例子很多。现再转录两篇比我更优秀的文章,以供参考。
案1偏头痛张某,男,20余岁,工人。患偏头痛数年,二三个月辄一发,发则疼痛难忍,必以头频频用力触墙,始可稍缓。数年间遍尝中西药不效。刻下正值发作,愚者不断以拳击其头,坐立不安,溶吟不已,汗下涔涔,脉沉伏,舌质正常,苔薄白,余无异常。我想头痛如此剧烈,必因气血瘀滞,发作时得撞击而暂舒者,气血暂得通行故也,通其瘀滞,其痛或可速止。乃用《辨证录》之散偏汤出入。川芎 15g,柴胡10g,赤芍12g,香附6g,白芥子6g,郁李仁10g,荆芥、防风各10g,白E6g,甘草3g。3剂,每日1剂。
川芎为血中气药,气味辛温,善行血中瘀滞,砧活怀版而一刺用至45g之多-得效又如此之捷,实阅历所未及者。我少用大刻昂A1:Me法刚白此案始。偏头痛多属实证,但有寒热之钟,IF志克3出国大塞"m满气酒出瘀之证,用于热证,则不音火丰加油r学A,只可用寒 ○不当,痧有劫阴耗气之鲜。[《读书析疑与临床得失》]
血管性头痛验方:
血管性头痛临床较名见,我的学友于宝锋大出.n书人民医院中医科)在王清任活血通窍剂通气散的基础上加味而维成颅痛宁煎剂一方,曾经做过5年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总有效率达96.3%,我多年来将该方验之临床,也基本是屡用屡效,现将他对该病的认识及该方的组成、用法等摘录有关部分,介绍给大家,供同道们临床参考。
血管性头痛是由于发作性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以及某些体液物质暂时性改变所引起的疼痛,其病因尚未明了。近年来研究发现,该病与内分泌失调或水盐代谢障碍,以及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血浆中5-羟色胺(5-HT)含量下降。引起脑血管扩张及动脉血管壁内缓激肽的蓄积,使血管壁中痛觉受体的痛阈降低而致疼痛。可见,脑血管扩张及动脉血管壁内痛阂降低是血管性头痛的主要机制。
血管性头痛属中医之头痛,其病因不外六淫、七情、劳倦所伤,而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气滞、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阻于脉络。由于脑络痹阻、清窍不利而致头痛,故投以通窍散结、行气活血之法,使其脑络清窍通利则痛自止。
颅痛宁一方取柴胡、香附、川芎组成通气散。以其通关开窍、行气解郁之妙,再加葛根、白芷、蔓荆子、羌活疏风止痛,菱散寒止痛,腼虫、全蝎逐瘀息风、通络止痛。以上诸药共奏疏风通窍、行气活血、逐奈止痛之效。本研究临床及实验结果(本文略之)均提示,颅痛宁能调节脑血管舒缩功能,明显改善脑血流。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颅痛宁方药组成及服法:柴胡20g,香附25g,川芎50g,葛根50g,亲虫20g,全蝎10g,蔓荆子25g,平125g,白20g,差活15g。每剂煎取300ml,每次150ml,每日2次。早、晚分服。7日为1个打程。据病情可连续服用3~5个疗程。
注:临床应用时一定要结合具体患者情况灵活加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