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英雄》,请让志愿军的军马跑起来

徐渡泸说正史 2024-03-20 07:11:34

奔跑是马的天性,本是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人类以马代步,就是因为马的行走和奔跑能力强于人。不会跑的马,就如不会游泳的鱼一样可笑,马行千里,鱼游水中是物竞天择,咱们汉字的表意功能强大,别说是真鱼,老和尚手里的木鱼,水里也能漂起来。

可电视剧《侦察英雄》里,志愿军的军马却不会跑。

镜头里,急于从前沿赶回师部报告侦察结果的主角,骑着一匹马,任主角怎么催赶,这匹马就是不跑,还原地转圈,主角只好下马跑回师部,真让人着急。

这匹军马为什么不会跑?剧中为了表现军情紧急,已经做了交代,师长得报,侦察科长从一团借了一匹马,正在紧急赶来,不过,这匹马是“驮炮的马”。

驮炮的马不会跑?这是什么“认知”,看不懂了。

军马,有不会跑的吗?驮马也是军马,马不跑,要么是病马,要么人不会骑马,跟是不是驮马没关系。

不是什么马都能做军马的,选择军马,要符合体尺重量挽力等一系列标准,其中速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关键指标,基本条件达到了,入役后才各取所长,脖长腿细关节有力的去骑兵当乘马,脖短身平的去步兵当驮马,体壮屁股大的去炮兵当挽马。军马慢、快、跑、袭四种步速,驮马可能没有经过袭步训练,不具备骑乘马那样在十几秒内冲刺数百米,让骑兵把马刀掼到敌人头上的速度,但类似快步跑步的自然步法,那是“胎里带”,可不是只有骑乘马才会跑,只是骑乘马跑的最快。

特别是志愿军的军马,入朝前东北边防军是经过充分准备的,志愿军规模有限的炮兵,绝大部分是靠骡马挽曳和驮载的日式旧炮,首批入朝部队过江前曾反复检查、调整装备,对于骡马炮兵来说,马匹就是战斗力,没有合格的军马,意味着无法参战,即使军马状况良好,由于美军的空袭造成翻马翻车,炮兵还经常不能到达指定位置,能让不会跑的马随军渡江?老马不淘汰,病马不治,别的不说,你是炮兵,给你配这样的马你愿意?

志愿军缺马吗?

不仅不缺,而且在抗美援朝期间源源不断,有大量优质军马供应前线。抗美援朝是举全国之力的战争,十万人的冬装供应可以出问题,但数量不多的炮兵所用的军马,是有保障条件的。反映这段历史,应该分清哪些是当时因条件所限,必须靠人去克服的困难,哪些是志愿军实际具备的条件,才能真实再现前方的艰苦卓绝和后方的全力支援。违背常识就不好了。

当时军马的主要品种是蒙古马。

蒙古马不是跑得最快的,也不是驮得最多的,但一定是最适合军队在高寒地区役用的,此乃老天贻赠于我东方古国的胜战之宝。蒙古马耐寒,耐粗饲,战场适应性极强,且为以耐力见长的乘、驮兼用型,即能冲锋陷阵,也能负重跋涉,成吉思汗的征战历史足以为证,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的大将博尔术在与王罕军队大战中,坐骑被射毙,就是靠抢了对方一匹驮马才透围脱险,驮马怎么能不会跑。

志愿军的军马都是百战沙场的功臣,从抗美援朝一开始,解放军内蒙古骑兵部队就把正在使用的军马供献出来,送上了朝鲜战场,接着又从内蒙和外蒙征购大量新马,继续为前方训育军马,大量中国最精锐骑兵的乘马改为的驮马,挽马,能不会跑?这是开什么玩笑。

乌兰夫领导下的内蒙古骑兵是解放军规模最大的骑兵部队,其中1、2、3师一直在东北战场,参加了东北野战军的夏秋冬各次攻势和围困长春、黑山阻击战,11、16师则在华北战场,在平绥线上和傅作义部作战,这还不包括热河的朱德骑兵师和东野序列里的骑兵师。最令内蒙古骑兵自豪的是,不仅部队的乘马大批参战,骑兵部队也经改编后入朝了,而且是装备506式102毫米火箭排炮的炮兵,是当时最新的、为数不多的国产武器。

这个六管火箭排炮只能打5公里,射弹散布较大,但火力猛,重量轻,只有420公斤可用马拖曳。在志愿军入朝时,就装备给各军炮兵营,在云山战斗中使用过。后来装备撤回国内做进一步改进,并重新组建炮团,以集中使用。无论是军马保育还是驭手的技术熟练程度,骑兵都有先天优势,于是,内蒙古骑兵第3师第23团于1951年4月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210团,团长李海涛回忆,全团经短期训练即迅速入朝。驭手们雄赳赳气昂昂地骑在挽马上。国产六管排炮又来了。

火箭炮210团先后配属42、38、23、24军,一直打到停战,1954年政委赵居谦带一个营的干部和装备又去抗法援越,投入了著名的奠边府战役,打的法国外籍兵团全体举白旗投降。骑兵改炮兵就有这个优势,骑兵最熟悉马。如原二野骑兵团即抗战时闻名的“红色哥萨克”129师骑兵团,1953年到张家口与骑兵第一师、第三师“三骑合一”(见本号《骑兵向西》第六章),连同留在中原一同北上的四野司令部骑兵警卫营,改编为骑兵第一师炮兵营,参加了长期的甘青川剿匪和甘南平叛。

中国的马,基本都是乘挽、驮乘兼用型,即使是体格矮小、主要用于驮运的西南马,也不存在跑不起来的情况。

和国民党不同,新中国对马政高度重视。说到军马和抗美援朝,就要提到一个懂马的“高人”,末代皇帝溥仪的叔叔,前清的辅国公、禁卫军大臣载涛,人称涛贝勒。在晚清皇室宗亲里,是一个有传奇色彩、身怀绝技的王爷,涛贝勒毕业于法国索米骑兵学校,主修骑兵作战,是骑兵科班出身。

涛贝勒是个极其聪明的人,平生把两大爱好都能玩儿到极致。涛贝勒除了爱马,还酷爱京剧,时常亲自登台唱戏,他擅长武生,长靠短打无一不精,属于票友中的顶级一类。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几个下腰动作,都是经他亲自指点的,李万春也曾随他学戏。如果不是碍于身份,涛贝勒在梨园行可不是玩儿票的,那是名家大腕级人物。

北平沦陷后,涛贝勒即未接近伪满洲国,也未接受日本人的利诱在华北投敌附伪,靠着在街上摆摊维持生计,因不想让熟人笑话,夜里才出去卖东西,过着很窘迫的生活。

左一为载涛

解放后,他没有想到周总理派人找到了他,安排他进了政协,载涛感叹:共产党能把全国团结起来,就冲这一点,我干个弼马温都行。就这样,离开官场四十年的清朝王爷,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认真给新政府递交了一份提案:

两位副署人都是很有分量的名人,一位是民革负责人李济深,一位是抗日名将、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提案行文简练,措辞精当,却事关国防建设急需,意义重大。毛主席阅后,立即任命载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时值抗美援朝即将开始。

载涛对军马熟悉到什么程度,一匹马从面前走过去,他就能说出马是几岁口,只看蹄印就能分辨出马种,在马种改良方面更有精深的研究。一旦得展所长,他不辞劳苦,从东北到西北,跑遍了各座军马场,对军队马政和军马改良做出的贡献自不待言。建国后培育出来的三河马、伊吾马、山丹马,都是乘挽兼用型的优良军马品种。一直到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大量驮马还是这些军马场提供的。

说起侦察兵和马,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西段有个战例,参战部队一个侦察连,曾经向放牧的藏民借了几十匹马,迅速截断了碟木绰克印军的退路,成为战斗中完成任务最好的分队。藏民的马连军马都不是,乘用驮用不分,只吃草不吃料的民间马匹,生人骑上,只要会控马,马也是会跑的行吗。

闭门造车是要出笑话的,找一位老骑兵问问,驮马能不能跑,即使跑不出乘用蒙古马10公里15分钟的记录速度,是不是总比人徒步快的多,照顾点基本常识,很难吗。

0 阅读:2

徐渡泸说正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