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经研究】绿色经济行业发展现状及银行授信指引

未来凯语 2025-02-25 09:37:55

第一节 行业定义及产业链覆盖范围

绿色经济是一种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为主要内容,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生产方式集约的一种经济形态。绿色经济综合性强、覆盖范围广,带动效应明显,能够形成并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有助于创造就业和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走出危机“泥淖”和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同时,绿色经济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重要特征,以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为内涵,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集约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绿色经济产业的涵盖范围包括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态农业产业以及循环经济产业。

第二节 国家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4年7月31日发布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重要性,并设定了到2027年、2030年和2035年的绿色转型目标。要求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2024年,国家还制定了针对工信领域的绿色经济政策,如提供资金支持以壮大信息服务消费、推动数字技术应用,以及对实施技术改造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等。这些政策旨在促进工业绿色化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

国务院还印发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了节能降碳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该方案旨在通过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了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实施保障等19项重点举措,以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发展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第三节 行业发展情况

一、绿色债券市场发行情况

2024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稳步发展,绿色债券发行量共计477只,规模达6,814.32亿元,较2023年发行只数同比增加0.21%,发行规模减少18.59%。截至2024年末,国内市场累计发行绿色债券2,669只,发行规模共计4.16万亿元。自国内市场首只绿色债券上市交易以来,发行人和投资者对于绿色债券的关注度不断升温,2016~2020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均超2000万元;2021年以来,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多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文件,规范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升金融对绿色领域的支持力度,绿色债券迎来爆发式增长,尤其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发债筹集绿色资金,2022年和2023年发行规模均突破八千亿大关,国内绿色债券发行热度达到顶峰;进入2024年,绿色债券逐步迈入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银行业绿色资金进入投放和消化周期,超大额绿色金融债发行减少,使得发行规模较前两年有显著回落,新发绿债逐渐趋向呈长尾效应,即对应到差异化的、相对小量的绿色项目,对于这类项目,未来或将更多依赖于权威第三方机构的专业绿色认证。

2024年,国内市场在摆脱年初债市波动及春节假期因素影响后,融资环境有所改善,绿色债券在第一季度末发行明显回升,3月份共发行49只绿色债券,规模达729.99亿元。受债市整体环境波动影响,第二季度绿色债券发行整体偏弱,累计发行108只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1,344.11亿元。进入三季度以来,债市整体环境改善,绿色债券发行相较于一、二季度有所回温,边际大幅改善,其中8月份发行58只,为全年发行数量最多的月份,发行规模达1,080.81亿元,为全年唯一破千亿以上的月份。进入第四季度,10月受国庆假期影响绿债发行较弱,而后随着趋近年底融资需求集中释放,绿债发行再次走高,全季度累计发行133只绿色债券,规模共计2,126.99亿元。

2024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绿色金融债为发行规模主力,全年共发行53只,规模达2,205.00亿元,占绿色债券总发行规模的32.36%,为发行规模最大券种;绿色中期票据为发行只数主力,全年共发行181只,占绿色债券总发行只数的37.95%,发行规模1,733.90亿元。此外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由于募集资金投向绿色项目或者偿债来源为绿色项目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的资产支持证券都可认定为绿色,因此在2024年仍然发行火热,全年累计发行137只,发行规模达2,038.14亿元,在发行只数和规模上均位列第二。绿色公司债、绿色短期融资券、绿色企业债和绿色定向工具等其他券种在2024年发行规模均不足千亿元。

2024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此外还包括外资机构书赞桉诺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书赞桉诺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24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债券通),发行金额12亿元。2024年北京市共发行绿色债券107只,规模达2,979.15亿元,涉及发行人43家,在绿色债券中发行规模占比43.72%,发行只数占比22.43%,均以绝对优势占据各地区之首;其次为江苏省,发行规模为545.84亿元,发行只数为47只,涉及发行主体33家,发行规模与只数占比分别为8.01%和9.85%。此外,广东省发行规模在500亿元以上,只数占比在10%以上,其余地区发行规模均不足500亿元。

二、绿色产业持续增长

2024年,我国绿色产业继续保持两位数高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以“新三样”(即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绿色动能,为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特别是新能源领域,我国已提前完成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制造业也更加绿色化。此外,绿色贷款余额也显示出绿色金融对经济转型的强大支撑力,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达到3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比整体贷款高出17.5个百分点。

同时,节能环保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加速扩容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节能环保产业产值预计将达到9.8万亿元,显示出绿色产业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重要地位。

不仅如此,绿色产业投资也在持续增长,2024年上半年,全国绿色产业投资同比增长了15%,绿色技术创新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进一步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

三、县域绿色经济崛起

在2024年,我国县域经济在绿色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因地制宜,深挖资源禀赋,培育根植性主导产业,形成了如山东曹县汉服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这些县域小城通过聚焦绿色发展,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还提升了生态环境的品质。例如,曹县在汉服经济的带动下,成为我国北方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之一,2024年汉服线上线下总销售额超过12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一些县域还通过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促进区域融合,进一步增强了绿色经济的实力。如河北省围绕产品迭代、技术升级、模式创新和服务提升“四个向度”,为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形成了“县县有集群”的格局,其中多个集群产品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

同时,县域绿色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政策的支持。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为县域绿色经济的崛起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四、能源绿色低碳化加深

2024年以来,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生产稳步提升的同时,能源绿色低碳化也呈现出不断加深的趋势。具体表现为,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电力发电量显著增长,增长率达到了11.6%,显示出我国在清洁能源发电方面的强劲势头。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占比也有所提高,较上一年度提高了1.8个百分点,这标志着我国在能源消费结构上正逐步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变。

在政策层面,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就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这为我国能源的绿色低碳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从实际成效来看,2024年我国在能源绿色低碳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清洁能源发电量大幅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也首次超过了石油,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国还在持续推动煤炭稳产稳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煤炭开发的源头上加强统筹谋划,以进一步降低煤炭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五、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2024年,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达到6430家,这些工厂在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约20%。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升,预计2024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55%,较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这标志着我国在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024年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突破30万吨,同比增长约33%,这体现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方面的积极成果。近3万种电器电子产品达到国家相关污染管控要求,同比增长约10%,这有助于减少电子产品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还在积极推动工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累计创建了5095家绿色工厂和104家绿色工业园区,新认定了20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这些举措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工业的绿色发展。

六、绿色消费与国际合作

在绿色消费方面,2024年我国积极倡导并实践绿色消费理念。商务部在相关政策中多次强调绿色和低碳,鼓励外贸企业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并积极拓展绿色贸易。这不仅体现在国内市场上绿色产品的热销,如电动摩托车、自行车以及电动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的出口量大幅增加,还表现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绿色产品的广泛认可和接受。例如,风电风力发电机组、光伏产品以及锂电池等绿色能源产品的出口均实现了显著增长,为我国绿色贸易的领跑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绿色治理,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国合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作为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高级别、国际性政策咨询机构和双向交流平台,在2024年紧扣“坚持绿色开放合作 推进现代化发展”的年度主题,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和交流活动,为绿色消费和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此外,我国还通过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签署绿色合作协议等方式,加强与其他国家在绿色消费、绿色技术、绿色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第四节 2025年银行授信策略

一、推广绿色贷款业务

银行可以通过提供优惠等融资条件,例如较低的贷款利率和灵活的还款计划,积极支持环保项目和可持续发展。例如,为可再生能源项目、节能减排技术企业以及清洁能源、集中供热等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二、制定绿色金融政策

银行应制定具体的绿色金融政策和指引,明确对绿色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和相应的绿色扶持政策。可以设立专门的绿色信贷部门和团队,加大度绿色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加深客户对绿色金融产品的了解,明确绿色金融产品的优势和价值所在之处。

三、普及绿色金融知识

银行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开展绿色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推动绿色金融产品专场推介会,邀请专家学者解读绿色金融政策法规。同时,银行可以利用APP、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进行绿色金融知识普及,吸引更多客户了解并参与绿色金融。

四、加强风险管理

在风险管理方面,银行应建立健全的绿色金融项目评估和监控机制,加强对环保项目的审查和跟踪,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同时,与相关部门和组织合作,共同推动金融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确保绿色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效益。

0 阅读:0

未来凯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