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行业基本情况
(一)行业定义
航空与物流行业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内涵与范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航空与物流行业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的民用航空活动的总称,在多数情况下包括民用航空活动产业链中的运输航空、通用航空、机场、空管、维修、油料、销售代理等民用航空业务的某个或全部领域和环节;而狭义的航空与物流行业则指以民用航空器从事客货运输的各航空公司的总和。
根据国民经济分类标准(GB/T4754-2017),航空与物流行业属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下面还包括三个子行业-航空客货运输、通用航空服务以及航空运输辅助活动,其中旅客运输和航空货物运输属于航空客货运输;机场、空中交通管理以及其他航空运输辅助活动属于航空运输辅助活动,具体见下表。

(二)产业链构成
航空与物流行业全产业链较长。其中以机场设施建设为中心,向上可延伸至钢铁制造、水泥制造、机场设计规划等,飞行培训、FBO、MRO和飞机租赁与其平行作为下游航空运输的配套基础设施,再往下可延伸至旅游业、快递业等。

二、行业发展政策环境
(一)政策汇总
2024年以来,全国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法规促进航空运输业发挥职能,主要侧重于促进国际航空货运及提高航空运输效率等方面。具体来看,一方面,不断出台政策优化航空服务质量及运行效率,布局通用航空领域;一方面,对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进行整体谋划,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构建多元化物流服务网络,促进跨境贸易数字化,拉动航空货运需求,助力国际航线恢复。

(二)政策趋势
政策聚焦降本增效。2024年,我国围绕物流降本增效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为航空与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有力支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推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以航空、公路、铁路、等部门和单位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为核心,整合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并支持航空物流企业扩大全货机规模。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提出加大对航空货运空域时刻资源支持力度,优化航空货运安检流程,创新拼装模式,积极发展无人机配送等商业化应用。预计2025年政府将加大对航空货运空域时刻资源的支持力度,通过合理分配空域资源,提高航空货运的效率和灵活性。出台更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航空物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提升行业运营效率。
支持国内外航线开通。2024年以来,中美、中加直飞航班继续增班,免签国家范围扩大,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开放口岸数量持续增加,出入境旅游热度逐步回升。燃油附加费多次下调,民众在中短途出行时选择飞机出行的意愿有所增强。长期来看,根据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及《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2025年国家将加大对航空运输企业在加密国内支线航线、开通“一带一路”、拉美、南太、印度洋及非洲等国际航线方面的政策支持。
助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未来五年我国将进入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决战期,航空与物流行业绿色转型也将进入压力叠加期。预计2025年,行业政策将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锚定2035年航空运输强国建设目标,坚定技术先进化、设施智慧化、机制市场化、能源低碳化方向,加大力度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航空碳市场建设、空管运行效率提升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或将加强航空减排市场机制的建设、完善碳排放相关政策标准,设立民航低碳转型基金和积极参与全球航空碳排放治理。推动建立国际航空碳交易成本多方承担的机制,由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商等共同承担航空碳排放成本,为我国民航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加强价格收费监管。2024年,航空旅客量创下历史新高,票价却在下降,一方面与高铁的分流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到国内市场的“内卷”影响。根据相关机构统计,2024年民航经济舱平均票价约767元,同比2023年下降12.1%(票差在百元),同比2019年下降3.8%。2025年1月9日,2025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民航局在工作会上首次提到“加强价格收费监管”。预计2025年,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航空运输市场监测预测,常态化开展市场供需态势分析研判;规范重点时段和特殊情况航空运输价格行为,加强价格收费监管,维护航空运输市场价格秩序;引导不同类型航空企业基于差异化功能定位,深耕细分市场,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三、行业运行情况
2024年以来,航空运输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国内客运市场在全面恢复后转为常态化增长,国际客运市场快速恢复至八成,货运在国际市场的带动下延续快速增长趋势。行业全年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485.2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7.3亿人次、货邮运输量898.2万吨,同比2023年分别增长25%、17.9%、22.1%,较2019年分别增长14.8%、10.6%、19.3%,三大指标增长明显。国际客运航班增至每周6400班,恢复至疫情前84%,国际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29.3%。新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航点19个,我国至中亚、西亚、欧洲方向旅客运输量超过2019年水平,分别增长152.4%、49.5%、25.7%。截至2024年底,我国航空服务已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91.2%的人口、94.3%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多地区高效便捷地融入了整体经济大循环。系统谋划提升“3+7+N”国际航空枢纽体系综合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航空枢纽越来越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节点。
(一)行业供给情况
2024年以来,民航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积极态势。民航整体安全形势保持平稳,客运生产稳步增长,货运需求保持旺盛,运行效率持续提升,民航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4年,民航业全年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485.2亿吨公里,同比2023年增长25%,较2019年增长14.8%。

从航线网络看,2024年境内机场出港航线7380条,其中出港无经停航线5176条,经停航线2204条。7380条航线中国内航线6454条,国际/地区航线926条。与2023年相比,2024年境内机场出港航线总数、国内航线、国际/地区航线均有增长。

(二)行业需求情况
1、旅客运输量
2024年以来,中国民航客运市场迎来强劲复苏,整体运行平稳,并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民航业已全面摆脱疫情阴霾,客运规模在暑运期间月度最高突破7000万人次。2024年春运、暑运期间,民航日均旅客运输量分别完成210万人次和229万人次,行业单日最高旅客运输量达到245万人次,较2023年单日最高提高9.8%,全年航空公司完成的旅客运输量超过7亿人次,达到73021.3万人次,同比增长17.9%,较2019年增长10.65%。

2、货邮运输量
近年来,我国航空货运市场参与主体增多,竞争能力增强,枢纽格局调整,呈现出多元化和高速化的强劲发展态势。2024年,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贸易回暖,以及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海运受限等多种因素,我国航空货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24年,国内货物的航空运输需求持续增加,同时作为跨境电商的主要出口国,中国的航空货邮量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球航空货运业的其他同行。民航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货邮运输量完成898.2万吨,同比增长22.1%,较2019年增长19.3%。

(三)行业经营分析
我国民航正班客座率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民航正班客座率为83.3%,高于2023年5.4个百分点,同时高于2019年正班客座率0.1个百分点;从我国民航正班载运率来看,2024年我国民航正班载运率为72.0%,高于2023年4.3个百分点,同时高于2019年正班客座率0.4个百分点,整体来看航班效率有所改善。

2024年,全民航整体实现扭亏,“国东南”三大航依旧面临亏损,但亏损同比大幅收窄。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行业同比减亏206亿元,总体实现扭亏为盈。根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披露数据,2024年航空公司板块已整体盈利44.7亿元,比上年减亏增盈102亿元,有20家航空公司实现盈利。
四、行业发展趋势
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2025年,我国将进一步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数字消费、体验消费、文旅消费等扩容提质,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大力提振消费,将为航空运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客运方面,目前,我国航空人口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伴随促消费等系列支持,国内客运市场仍将保持增长趋势;此外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新兴国家的合作加深加强,原热门区域如东南亚、东亚以及新开拓的国家及地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货运方面,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及电商销售额最大的市场,为国际货运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国际航线的不断拓展和数智化、绿色化发展的深入推进,我国航空货运领域2025年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行业风险分析
(一)宏观经济风险
航空货运与经济贸易发展密切相关。2024年,全球生产活动有所改善,服务贸易活跃支撑全球贸易总体好转,国际投资活动有所回暖,通胀压力明显缓解,世界经济延续温和复苏态势。但全球制造业活动仍较疲软,全球货物贸易仍显低迷,加之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仍然较弱。2025年,随着通胀放缓,主要经济体将继续处于降息通道,财政政策保持相对宽松,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增长。由于贸易限制措施增多、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债务高企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交织叠加,经济增长前景面临的下行风险仍然较大。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将对航空与物流行业整体景气度产生一定影响。
(二)替代方式竞争风险
2024年的航空票价大幅下滑,除受客源结构变化的影响,也与高铁对民航市场的冲击密切相关。近年来,高铁持续分流民航客,尤其是对价格敏感的旅客。2024年,高铁对民航快线的影响加剧:全年铁路发送旅客超过43亿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13%,同比2019年增长18%。与疫情前相比,铁路旅客运输量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民航。根据在线旅游平台对于既购买过飞机票也购买过火车票的交叉用户群体进行的分析,该部分旅客中大约有55%的旅客会受到价格影响来选择交通出行方式,所以高铁增班一定程度限制了民航快线上机票价格的提升空间。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高铁的便捷性、舒适度以及相对较低的票价,对民航和高铁重合线路构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国内航线平均票价提升的难度,直接面临着高铁的冲击。
(三)航油价格波动风险
航油成本是航空公司最主要的成本之一,约占总成本的30%左右。航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当前,美国对伊朗、俄罗斯制裁持续,且对伊朗制裁进一步加码,两国海上石油出口或将下降,地缘因素仍然在主导供应变动。需求端,美国经济数据韧性持续,虽CPI反弹压制需求,但对内减税与财政扩张政策组合或边际上支撑原油市场,原油价格绝对值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航司面临一定的航油价格波动风险。
六、银行授信策略
2025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韧性强,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带来市场成长空间,叠加鼓励国内外航线开通等政策相继出台,航空运输业市场拓展将获得一定支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客运方面,出入境旅游热度持续,民众出行意愿旺盛,航空运输服务需求仍将维持高位,行业环境利好叠加需求持续释放,预计2025年民航旅客量将达到7.9亿人次,同比增长8%。其中,国内旅客量7.1亿人次,同比增长7.7%;国际旅客量0.8亿人次,同比增长12%。货运方面,预计2025年民航货邮运输总量将达到755至850万吨。其中,国内市场受宏观经济复苏和消费结构升级带动将加快增长,达到520万吨;国际市场受国际经贸形势、货机运力等影响,增长趋势存在一定波动。基于此,建议将2025年航空与物流行业列为“鼓励进入类”行业,总体信贷原则为“关注政策,择优支持,聚焦重点,防范风险”。适度支持国航集团、东航集团、南航集团及其下属核心子公司;审慎支持发展前景明朗、市场占有率稳定、经营与财务稳健的国有控股或上市航空公司。授信产品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及票据为主,择优开展飞机融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