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氢走廊”正式投运,A股公司如何“氢”装上阵?

金色矩阵 2025-04-19 03:58:26

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正式投运。这条西部陆海“氢走廊”是我国西部地区氢能产业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A股市场上,多家上市公司正加快氢能业务发展步伐。

来源:摄图网

西部陆海“氢走廊”正式投运

4月14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中国石化;证券代码:600028.SH)宣布,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正式贯通,并将开始常态化运营。这条西部陆海“氢走廊”始于重庆,最终抵达广西钦州港,全程约1150公里,中途设有4座加氢站,将带动重庆、贵州、广西周边中短途支线物流应用场景,是我国西部地区氢能产业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是我国首条以氢能重卡为核心的干线物流通道,一期的4座加氢站全部为中国石化承建,分别是重庆赶水加氢站、贵阳综保加氢站、百色伟鑫加氢站、南宁振兴加氢站,形成稳定供氢网络。“氢走廊”途经的重庆长寿、贵州六盘水、广西百色等地氢能资源丰富,电解水制氢、氨分解制氢等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工业副产氢年产量超40万吨、可支撑36万辆物流车需求。该项目通过构建长距离、高落差的干线氢能应用场景,创新“陆到海”物流运营模式,为复杂地理条件下的氢能运输提供了可借鉴解决方案。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涂兴永表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将有利于加快拓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干线运输场景,加速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助力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这条“氢走廊”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产业纽带。据测算,仅干线双向潜在货源就有22万标箱/年,且途经重庆公路物流基地、贵州快递物流园、南宁市沙井江南物流园区等,应用场景丰富。“氢走廊”的建设将充分发挥沿线省区市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构建“绿色通道物流体系+氢能供给体系+氢能产业创新体系”的氢能全业态发展格局,促进交通、能源与产业深度融合。

资料显示,预计到2027年,渝黔桂线路沿线建设加氢站超过40座,推广氢燃料电池货车超过1500辆,年碳减排超过20万吨。

上市公司“氢”装上阵

除了中国石化以外,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加快氢能领域相关布局。

美锦能源(000723.SZ)氢气产品主要面向交通和工业领域。其中,在交通领域,公司重点供应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场,依托自有加氢站网络及氢能全产业链布局,为港口、钢厂、煤矿、物流及城市公共交通等场景提供高纯氢气供应。

据介绍,公司旗下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加氢站已有20余座,主要分布在燃料电池汽车投放区域,包括山西、北京、山东、浙江、广东等地。接下来,公司将结合各地动向及市场需求,积极评估河南地区的加氢站布局计划,以进一步完善氢能业务网络。

雪人股份(002639.SZ)披露,在氢能源领域,公司一方面是发展燃料电池电堆、动力系统及系统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务,另一方面是将现有压缩机技术、制冷技术以及换热技术延伸应用在液氢以及氢能装备领域。公司氢燃料电池系统已应用在厦门金龙、厦门金旅等车企的氢燃料电池车型上,并在福州示范运行。

杭氧股份(002430.SZ)在氢产业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特别是在氢液化、液氢储运,如液氢罐、液氢泵、氢压缩机、液氢阀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氢利用方面,公司在运营6000千克/天加氢站并承建了国内日加氢量规模最大的“氢电气一体化”综合能源岛项目。公司正积极寻求与行业内优秀企业合作,通过强强联合,共同推进氢能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加速氢能产业链的构建与完善。

厚普股份(300471.SZ)近年来积极开拓氢能相关业务,通过自主研发及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方式,在制氢、储氢和加注领域发挥集团优势,已具备高电密、大标方电解水制氢装备开发能力,实现了示范性应用。同时,公司布局新兴的固态储氢技术,现已承接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示范项目。此外,公司在加氢站领域已具备了从设计到关键部件研发、生产,成套设备集成、加氢站安装调试和技术服务支持等覆盖整个产业链的综合能力。

蜀道装备(300540.SZ)在氢液化、加氢站设备、氢制取、液化储运等方面已具备相应的技术储备。公司牵头负责完成了蜀道集团“氢能产业实施方案”的编制,规划布局氢能产业链“制、储、加、用”等环节装备制造的技术研发,同步推进氢能示范项目,包括武侯区首座加氢站应用示范项目、国内地方性铁路氢能动力机车示范项目、化工园区制氢及氢液化工厂项目、“成渝氢走廊”加氢网络建设项目等。公司也将基于四川颁布的氢能产业政策,有序推进氢制取、氢液化储运商业化。

0 阅读:0

金色矩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