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盈精密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净利润为7.72亿元,同比增长800.24%。另外,还有两家消费电子巨头业绩也稳步上涨。

来源:摄图网
长盈精密归母净利润上涨800.24%,营收净利双新高
2025年4月18日,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长盈精密;证券代码:300115.SZ)发布2024年年报。
年报显示,2024年长盈精密实现营业收入169.34亿元、同比上涨23.40%,取得归母净利润7.72亿元、同比上涨800.24%,取得扣非净利润5.31亿元、同比上涨2750.70%。
长盈精密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聚焦消费电子精密零组件及新能源产品零组件两大主营业务,同时积极推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业务等新业务发展,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消费电子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销售情况呈现出复苏增长的态势,智能手机出货量全年同比增长6.4%,达到约12.4亿部,AI PC的推出以及商业换机周期的开始也推动了笔记本电脑等PC产品出货量增长。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共实现营收116.91亿元,较2023年增长15.39%,其中对国际大客户收入增长显著。
新能源产品零组件及连接器方面,2024年新能源业务收入52.14亿元,同比增长47.29%。公司认为,随着公司位于四川宜宾、四川自贡、江苏常州、福建宁德的动力电池结构件生产基地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新能源业务营收保持快速增长,市场占有率得到提升。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催化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报告期内,公司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收入2912.29万元,公司加快人形机器人相关产能的建设并加大研发投入,取得了多家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客户的定点项目。
产能布局方面,2024年公司全球基地建设进展迅速。国内的深圳总部基地项目、宜宾基地二期项目、溧阳基地扩建项目、科伦特苏州基地、盐城科技产业园项目等均按计划推进,海外越南生产基地和墨西哥生产基地建设进度加快,匈牙利生产基地也进入筹建阶段。
研发方面,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12.2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272件,其中发明专利132件;新增申请专利301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43件。按下游应用分类,报告期内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申请专利73件,其中发明专利37件。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获得授权且有效的专利2002件,其中,发明专利701件。
利润分配方面,2025年4月18日,公司发布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公司2024年度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14.79亿元,公司拟以2025年4月17日的总股本135602.33万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3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1.76亿元(含税),占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的22.85%。
这两家消费电子巨头业绩稳步上涨
2024年,蓝思科技(300433.SZ)实现营业收入698.97亿元、同比上涨28.27%,取得归母净利润36.24亿元、同比上涨19.94%。
公司是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一站式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涉及智能手机与电脑、智能汽车与座舱、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人形机器人等产品的结构件、功能模组、整机组装等。
蓝思科技认为,2024年公司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开始发挥成效,组装业务实现同比快速增长,导入了更多自有上游外观件、结构件及功能模组,各条业务线全面增长。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针对折叠屏手机、人形机器人、AI眼镜、智能汽车、智慧零售、TGV通孔玻璃基板等领域开展了前沿研发,提前储备核心新技术,并开始在一系列新产品上应用,研发支出达到27.85亿元。
2024年,公司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77.54亿元,同比增长28.63%;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9.35亿元,同比增长18.73%;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88亿元,同比增长12.39%。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公司其他智能终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08亿元,同比增加754.23%。该部分业务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公司发挥强有力的整机开发、精密制造、自动化整机组装能力,在短时间内为客户实现产品从概念构想到大规模量产。
2025年第一季度,蓝思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70.63亿元、同比上涨10.10%,公司称,营收上涨主要因为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销售增加。
歌尔股份(002241.SZ)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09.54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归母净利润26.65亿元,同比增长144.93%。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秉持“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的产品战略,聚焦于服务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积极推动声学、光学、微电子、结构件等精密零组件和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AI智能眼镜、智能无线耳机、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新兴智能硬件业务的发展,同时持续加强在MEMS传感器、AR HUD模组等汽车电子领域内的业务拓展。
在智能制造领域内,报告期内,消费电子行业终端需求在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有所复苏。公司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产品销量同比显著增长,智能无线耳机、智能可穿戴产品业务整体保持良性成长,相关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均有所改善。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共申请专利2663项,其中发明专利2236项;获得专利授权183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87项。截至2024年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4872项(其中国外专利申请4362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0132项;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173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19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