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术后靶向治疗20个月,复发就成了小细胞?

郑于臻 2025-02-22 21:20:48

我曾在很多场合说过,在我接诊的靶向耐药患者中,确实有一小部分发生了从肺腺癌到小细胞肺癌的转化。

但是,这部分患者,基本上都是晚期一线患者。

为什么?

因为晚期一线患者的肿瘤负荷较大,在经历较长时间的靶向治疗后,发生病理类型转变的概率才会增加。

而对于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却很少会发生这种情况。

但是,我最近接诊了一个患者,他在术后口服靶向药20个月以后,发生了纵隔淋巴结肿大,最终的病理回报小细胞肺癌。

今天,我拿这个病例跟大家分享一下。

病例分享

这是一名52岁男性患者,右上肺占位,最大径5.5 cm。因为患者首发症状为咯血,考虑直接手术的风险较大,在气管镜取到肺腺癌诊断后,送检基因检测,回报EGFR突变,于是开始口服三代靶向药进行治疗。在口服靶向药2个月后,咯血症状好转。2023年2月7日接受手术,最终病理回报肺腺癌。 病理亚型:复杂腺体 60%、腺泡 20%、实体 10%、微乳头 10%,局部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 CD56,累及脏层胸膜。术后淋巴结清扫见12组单站淋巴结转移,其余淋巴结未见肿瘤病灶。

术后继续口服靶向药物治疗,持续控制稳定。但2024年11月5日复查CT时显示,患者右前纵隔存在明显肿大淋巴

结,肺部未见异常病灶,考虑复发。由于患者的病灶还比较局限,于是在2024年11月6日接受胸腔镜手术,切除前纵隔病灶。

术后病理回报,复合型小细胞癌,部分为肺腺癌。二次基因检测回报:EGFR 19DEL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出现EGFR扩增、

PIK3CA以、TP53突变及拷贝数缺失。

一些思考

这个病例,是非常罕见的术后辅助靶向耐药同时出现小细胞肺癌转化的病例。

之所以跟大家分享这个病例,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临床经验很重要,但却不能完全依赖于自身的临床经验;

在没有见到这个病例之前,我也曾多次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细胞肺癌的转化仅发生于晚期患者。

但从这个病例之后,我们就要改正观点:肺腺癌向小细胞肺癌的转化,确实绝大多数见于晚期患者,但对于早期患者而言,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出现。

2、讨论一下该病例的性质。

从纵隔占位的性质来看,我个人还是倾向复发可能性比较大。

其一,患者初诊有EGFR突变,而复发的前纵隔病灶依然携带此类突变。 其二,患者复发时仅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而没有肺部病灶,这一点不太符合第二原发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表现。

其三,这个病灶初始状态下的病理标本中,就有携带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标志物,可能会更容易导致小细胞肺癌的转化。

其四,患者在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中,除检出EGFR突变外,还测出了TP53和PI3KCA位点,这两个位点也常常见于靶向耐药小细胞肺癌转化患者中。

最后补充一点,今天分享这个病例,并不是为了吓唬大家,只是因为病例实在罕见,所以专门拿出来做个分享。

我的观点尽管进行了微调,但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肺癌术后,因为肿瘤负荷大幅度被移除,口服靶向药绝大多数是安全的,发生耐药的几率是很低的。

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粗心大意,依然要严格遵循科学复查的严谨办法,因为这个病例告诉我们,仅靠经验判断而过分乐观,是有风险的。

2 阅读:305
评论列表
  • 2025-02-23 23:03

    目前没有哪种医学是完美的!过敏性疾病,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脾胃疾病,慢性疾病,非器官性疾病,西医药治疗方式大多以抑制缓解症状,让人长期服药为主,各种副作用及并发症,套娃式坑钱!看众得分清治疗症状和治病根本,拖到最后严重了,不是割一刀的事儿,人财两空啊!各位,身体才是最根本的,身体好,百病消……小病别拖到后期,用中医的理论“治未病”,防范于未然!如果已经得了大病重症请去正规医院,中医也不是全能的,科技医疗对于症状缓解,急症,生物病毒类,重症吊命等还是不错的……祝各位用好各种优势的医疗技术,长命一百二十岁[哈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