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癌的免疫治疗?效果如何?

郑于臻 2025-03-07 20:04:41

从2009年开始,肺癌的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带来了很多新的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种方案。

那么,什么叫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对肺癌的治疗效果到底怎么样?

可能有的病友会问:郑医生,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比如免疫球蛋白、胸腺法新),是否就是免疫治疗呢?

并不是。

什么是免疫治疗?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肺癌的免疫治疗呢?我用下面这张图来表示。

从第一张图中可以看到,左边是肿瘤细胞,右边是T细胞,也就是我们的T淋巴细胞。

在肿瘤细胞表面有两个东西。一个是MHC,它是我们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简单而言,它是一个肿瘤的标志,也是肿瘤的一种个性化特征。

在T细胞表面有一个受体,如果把肿瘤上的MHC结合,就会激活其免疫功能,提前把肿瘤杀死。

但是,有一部分肿瘤非常狡猾。它们会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欺骗T细胞,比如在自己的表面出现PD-L1高表达,这种表达使得它可以和T细胞上的PD-1相结合,从而发送出“别杀我”的虚假指令。

本来,T细胞是“警察”,它的任务是抓“坏蛋”。

这下可不妙了,警察不仅识别不出坏蛋,还把他们全部当作良民。

除此之外,肿瘤细胞还会做以下几件坏事:

1、分泌细胞因子(如TGF-β、IL-10),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s)增殖,这类细胞专门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

2、通过代谢竞争(如大量消耗葡萄糖)导致肿瘤微环境缺氧、缺营养,使免疫细胞无法存活。

3、通过基因突变降低表面抗原表达,使免疫细胞难以识别其“异己”特征。

所有这些癌细胞欺骗、压制人体免疫系统的过程加在一起,就导致了“免疫逃逸”。

因此,免疫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就是用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等)打破T细胞的PD-1和肿瘤细胞的PD-L1所搭建的桥接。让那些免疫逃逸的肿瘤细胞全部现形,从而达到阻断免疫逃逸的目的,以恢复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除了PD-1/PD-L1抑制剂以外,免疫治疗还包括使用CTLA-4抑制剂(如伊匹木单抗)等方法。

什么是CTLA-4?CTLA-4抑制剂的作用又是什么?

CTLA-4是一种蛋白质,它存在于T细胞的表面。它的作用有点像“刹车”,当CTLA-4被激活时,T细胞就会被“踩刹车”,变得不那么活跃。这种“刹车”机制是为了防止T细胞过度反应,伤害到身体的正常细胞。就像给警察戴上了“手铐”一样,让他们无法顺利工作。

而CTLA-4抑制剂的作用,就是“松开刹车”。它会阻止CTLA-4发挥作用,让T细胞能够更自由地去攻击癌细胞这样的“坏蛋”。也就是说,CTLA-4抑制剂的作用,就像是帮警察解开之前被偷偷戴上的“手铐”。

免疫治疗的效果

那么,肺癌的免疫治疗效果到底如何?

关于这一点,我想用三个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给大家讲解。

1、晚期肺癌一线化疗联合免疫

第一个研究是晚期肺癌的一线治疗。

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就是KEYNOTE 189,刊载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针对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主要是肺腺癌)患者开展。

2023年,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首次披露了它的总生存率数据: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群体中一线采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5年总生存率是19.4%,而单纯使用化疗的5年总生存率为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个研究结果表明,晚期肺癌一线治疗采用化疗联合免疫效果更好。

2、局限期肺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

第二个研究是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研究。肺癌做完手术以后,再做4次化疗,然后序贯免疫治疗。

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IMpower010研究。

2023年10月,在Annals of Oncology《肿瘤学年鉴》上首次披露了IMpower010的overall survival总生存数据。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Ⅱ-Ⅲ期PD-L1表达大于1%的群体当中,4年总生存率以阿替利珠单抗进行维持治疗的是79.3%,而对照组只有70.9%。

在Ⅱ-ⅢA期PD-L1大于50%的优势群体当中,以阿替利珠单抗进行维持治疗的患者4年总生存率是85.2%,对照组仍然只有70.9%。

表明术后辅助免疫治疗对于总生存率是有获益的。

3、进展期肺癌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

第三个研究是关于新辅助治疗,也就是在手术前进行的免疫治疗。 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是指在主要治疗手段(如手术或放疗)之前进行的抗肿瘤治疗。它的目的是通过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手段,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或改善治疗效果。

代表性研究是Checkmate 816研究,2022年5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研究采用的是event free survival无阳性事件生存率。

此处,阳性事件包括进展、复发或死亡事件。

也就是说,接受了纳武利尤单抗加化疗的新辅助治疗组没有发生进展/复发/死亡这类不良事件的总生存时间是31.6个月,而对照组只有20.8个月。

最终发现,在接受了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新辅助治疗后做完手术的患者中,有24%的患者在切下来的肿瘤中未发现肿瘤细胞,而在单纯采用化疗方案的患者中,此比例仅为2.2%。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晚期一线术后辅助免疫治疗,还是术后辅助免疫治疗,抑或是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都展现出了出色的治疗效果。

写在最后

随着我们对“免疫逃逸”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研发出了越来越多的免疫抑制剂,免疫治疗也开始渗透进肺癌治疗的各个阶段。

免疫治疗的发展,正如一场科学与癌细胞的“终极博弈”。

虽然癌细胞懂得用“免疫逃逸”营造出“似友非敌”的假象,让我们感受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沮丧。但邪不压正,人类仍能研发出各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并以此为剑,刺破其狡猾的伪装。

目前,这场博弈尚未结束,但越来越多患者从“无药可医”走向“长期带瘤生存”,已能彰显免疫治疗打开肺癌治疗新局面的强大力量。

未来,相信随着人类对肿瘤免疫“攻防策略”的进一步破译,这场较量也终将迎来“以正胜邪”的曙光。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