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帕尔战役(六):围绕英帕尔平原的狂怒风暴

近代史知识分子 2024-06-13 09:40:05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从这张地图可以看到,日军从多个方向对英帕尔发动了进攻。

科希马消耗战

4月18日天黑以后,增援的英军部队短暂地突破了日军对公路的封锁,科希马的伤员在枪林弹雨中被抢运了出来。第二天白天,重要的补给被送进了这个血肉磨坊一般的防御圈,众多守卫者终于吃到了被围困后的第一餐饱饭。

4月20日早晨6点钟,科希马英勇的守卫者,理查兹上校向英军第2师6旅移交了指挥权,他集合了所有活下来的官兵,步行离开了这个尘土飞扬、充满喧闹和散发着死亡恶臭的地方。这些幸存下来的守卫者们,满身血污、衣衫褴褛、靴子破破烂烂、浑身污垢、臭气熏天。官兵们个个都缺乏睡眠,耳朵被连续的炮击震得耳鸣不已,除了武器,他们身上没有一个地方是干净的。在那些前来支援的官兵眼中,这些人活像一群从地狱中走出来的亡魂。

161旅和第6旅的官兵进入科希马后,感觉自己走进了停尸房。过去那个美丽、干净、满眼绿色的小山村变成了残垣断壁、满是弹孔的荒地:“地面上到处都是弹坑。被炮弹炸出来的人体残骸在慢慢腐烂。到处都是苍蝇,而且苍蝇以难以置信的高速度进行繁殖。看到这些的人都觉得恶心。空气中弥漫的臭味渗进了人的衣服和头发中。。。”

尽管日军的包围圈已经被优势的敌军打破,但是科希马的战斗正在进入没有丝毫人性的第二个阶段。佐藤幸德几乎伸手就可以抓住胜利女神的裙角,短短48个小时后,没有援兵、没有空军支援、没有坦克、火炮弹药几乎耗尽的日军却要再次和多达4个旅的生力军继续战斗。

牟田口廉也根本就不打算认输,他在4月17日就下达了死命令:佐藤幸德必须在4月29日之前不惜一切代价来攻占科希马——仅仅因为这一天是天皇的生日——一如既往的,牟田口将军之字未提,第31师团必需的粮食和弹药从何而来。

不仅是第31师团,战役初期表现出色的第15师团也同样断了粮,这两支盘踞在山区的日本军队,现在只能依靠抢夺当地土著种在向阳的山坡上的稻子来勉强充饥了。

别指望日军会就此认输——换防的部队进入阵地没有超过5个小时,双方又再度在网球场上来回交换手榴弹了——日军仍旧占据着科希马山脊上的大部分地区,而且他们的阵地十分坚固。这是一块长达2000余米的,横跨在主要公路上的阵地,由一连串互相掩护的野战工事和掩体构成的可怕防线。

陡峭而且树木茂密的连绵山脊形成了日军阵地的天然防御屏障,这条阵线的侧翼一直延伸到高耸的、难以通行的峭壁处。前来支援的这些英印军部队,从来没有人见识过类似工事的厉害,他们很快就会知道,除了喷洒鲜血、奉献生命,一寸一寸地争夺外,别无其他选择。

在随后的战斗中,日军多次从占据的阵地上出击,反复从原始森林中渗透英军防线,并且威胁他们的后方和侧翼。但是让斯利姆将军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佐藤幸德如此头铁,只知道一个劲地在科希马和英印军队死磕——要知道,即便他在山脊上和对手不停的拉锯,日军仍有足够的兵力向迪马普尔发动大胆的突袭——一旦日军这么干了,英军就只能将科希马拱手相让了。

印度国民军的闹剧

同样无法理解并且怒不可遏的还有印度国民军的鲍斯先生,他指挥手下的印度师在4月15日和第31师团分道扬镳,奔向了英帕尔。而从西侧和东南方向策应的日军第33、15师团,已经构筑好了坚固工事,只等鲍斯的部队到位,就可以向英帕尔发动全面进攻。

4月18日,鲍斯告诉佐藤:通往英帕尔的道路守备薄弱,先头部队距离该市“只有一箭之遥”。速来!速来!

激动的鲍斯甚至都准备好了大量的新货币打算“登基”后发行,不料佐藤却告诉他,科希马守卫力量强大,第31师团无暇他顾。

其实所谓等鲍斯的部队就位云云,纯属安慰这些印度战五渣的政治宣传:没有第31师团开路,这些印度的乌合之众哪里有能力突破白人老爷的防线啊?更不用说英国太上皇手底下可有不少高种姓军官,光凭这些人就足以让国民军的贱民们心惊肉跳了。

感觉自己上当了的鲍斯不干了,他认定这是牟田口的阴谋,目的是阻止印度人在本国国土上取 得第一场重大胜利。。。

到了4月底,余怒未消的鲍斯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除非让印度国民军当先头部队,否则他将反对一切对印度的入侵行动。因为这位脑子被恒河水泡透了的大仙坚持认定,只要他的进入印度,印度人民就会发动全国大起义来迎接“王师”,推翻英国人的统治。。。

日本人已经顾不上搭理这货了,因为缺粮少弹的他们马上就要自顾不暇了。

英帕尔的风暴

1944年3月初,日军发动了对印度的突然进攻;4月初通往迪马普尔的屏障科希马遭到围攻。得知这一消息后,缅北战场的史迪威当即下令“X”部队放缓攻势,并命令孙立人将军做好率新38师调头增援迪马普尔的准备。

斯利姆将军谢绝了史迪威的好意,他认为,如果史迪威在胡康河谷暂停进攻的话,那么牟田口廉也的第18师团就有可能抽调部分兵力投入到英帕尔前线,这样英军反而会受到更大的压力。

斯利姆请求史迪威将军继续向前推进,而且他保证,如果史迪威的供给线被切断的话,英军一定能够在10天之内重新恢复这一供给线。

后来的战况发展有惊无险,迪马普尔从来没有遭到攻击,史迪威所依赖的那条通往利多的重要的铁路生命线也没有受到威胁。

如果说科希马的血战让交战双方震惊的话,那么围绕英帕尔进行的战役,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狂怒风暴。

在英帕尔前线亲自指挥作战的牟田口廉也(左边的光头)。

从3月底开始,日军切断了英帕尔—科希马的公路后,英帕尔的陆上交通就完全被断绝了,陷入围困的所有人都开始惊慌失措,只有斯利姆将军保持了冷静和镇定。

正如前文讲过的那样,英帕尔战役和其他常规的攻防战完全不同,它是由数百场丛林遭遇战、渗透战、突击和肉搏战组成的历时4个月,无比错综复杂的大规模战役。即便像韦维尔将军这种经验丰富的战地指挥官,在后来视察英帕尔的战场时,都感叹“这是场在零钱包里面的战斗”。(注1)

和大众印象完全不同的是,英帕尔战役不是集中在一个地点,也不止一场主要战役。从3月份开始,围绕着英帕尔平原,日军的两个师团(15和33)就从多个方向同时向英军的环形阵地发动了猛烈地突袭。

这是一场分散、冗长、无比惨烈的战斗,想要详细描述清楚,只能一个一个地分开来讲述同时发生在各个方向的不同战斗,而且这些战斗都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想要同时平铺开来讲述的话,就只能让各位读者头昏脑涨,稀里糊涂了。

英帕尔平原就好比是一个大车轮的轴心——尽管它本身的形状和“圆形”没有半毛钱关系——通往各个方向的公路都是从这儿辐射出去的。防守平原的周边各个制高点之间互相可以看见,但是想要进行支援的话,部队就得先爬下山,走到英帕尔平原,然后再爬到另外一个地点去。

6条道路像辐条一样在英帕尔平原交汇,分别是:北方的从科希马过来的宽阔马路和沿着伊利尔河谷的步行小道。来自东北方的乌克鲁尔公路;从东南方过来的德穆—帕莱尔公路;从南方过来的崎岖的迪登公路,英印第17师就是沿着这条公路逃出生天的;最后一条是从西边过来的锡尔杰尔—比申布尔小路。

正是沿着这些道路,日军展开了多路攻击,奋力试图突入英帕尔平原。道路周边全部都是崇山峻岭、深邃河谷和原始森林;因此在英军看来,日军总是神出鬼没地从各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杀出来,举着比他们还高的步枪刺刀,脸上涂得花花绿绿的,鬼叫着扑过来。

这也注定了英帕尔周围进行的战斗持续而激烈,混乱而血腥;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遭遇战都大同小异,全是沿着道路或者在道路附近发生的,因为英印军队的大炮、卡车和坦克只能沿着道路来移动,而日军总是从道路一侧冲出来,横跨并试图切断道路,侧翼包抄和渗透是他们的主要作战方式。

而英军只能老老实实地见招拆招,据守、僵持然后再反击,一场战斗通常会沿着道路在1-2公里的战线上展开,再向左右两侧延伸差不多同样距离。英军全面拥有着装备和空中优势,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常常要从树梢高度发动攻击,轰炸密林中的日军阵地和补给线。

英军通常只会沿着这些道路向前推进,因为脱离了炮兵火力的英国步兵是不会打仗的;而日军则会占领道路两侧的山丘或者高地,发起绝望而疯狂的进攻。英军的步兵遭到了最惨重的伤亡,因为在丛林中爆发的战斗距离都很近,一般也就30米的距离,双方只来得及开上一枪,就已经搅成一团开始拼刺刀了。

日军的狙击手也给英军的各级军官造成了极大杀伤:除了近战中非常显眼的中低级步兵军官,还有那些负责指引精准前线火力掩护的炮兵军官和不得不探出身体的坦克车手。

请记住,下面讲述的各个方向的遭遇战都是同时发生的,各种电报——求援的、呼救的、报告胜利的、请求补给的——每天都像雪片一样飞进了斯利姆的指挥所,他必须冷静而明智地应对这一切,才能将宝贵的预备队准确地用到最合适的地方。

而我们首先讲述的战斗,就发生在伊利尔河谷和乌克鲁尔公路这个方向,舞台上的主角分别是第5英印师和山内正文中将指挥的日军第15师团。

一次典型的“英帕尔”战斗

山内正文中将在日军将领中算得上是一个异类,因为他和海军的山本五十六大将一样,都担任过驻美国的武官。和满脑子“皇道”思想,极度仇视外国人的牟田口不同,山内正文见识过欧美世界,还在国外生活过。

而最令人惊异的是,这名日军中将早就患上了肺结核,带领部队在丛林中跋涉时,已经算得上是病入膏肓了。

第15师团在战役发动时,感到钦敦江前线的部队不足满员的一半兵力,只有6个步兵大队和18门山炮,为了弥补他们的不足,第15军让战车队在前期进攻中配合他们。

这支日军部队一路飞速挺进,抄近路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山脉,险峻的山脊、河谷、密林让日本官兵吃足了苦头,地图上直线距离只有50公里的路程,这些日军实际要走上超过300公里。幸好现在还是旱季,否则暴涨的河水将成为无法通过的天堑。

他们越过钦敦江时携带的牛群和羊群都在途中大批死亡,等赶到因帕尔附近时,牲畜已经死得一头都不剩了,他们的驮马部队同样如此,这也意味着,第15师团只能依靠自己携带所有的粮食和弹药。

4月初,第15师团已经插入了英帕尔的防御圈,他们占领了可以俯瞰英帕尔平原的关键性阵地之一——南士格姆(Nungshigum)山脊的北峰——日军成功地打入了一个楔子,从背后威胁到了乌克鲁尔公路上的英军。

这条长度大约5公里的山脊从东北部插进了英帕尔平原,两座山峰在平原上拔地而起,高度大约500米,距离英印第4军的司令部只有8公里,而且英军的数个简易机场就在日军的肉眼观察范围之内。

日军的攻击非常突然,守卫北峰的印度部队一个照面后就被日军捅翻在林子里了;两支军队几乎同时向南峰发动了进攻,这次印度师快了一线,他们先爬上了山顶,激烈而短暂的白刃战后,日军的第一次冲锋被击退了。

印度士兵开始在山顶挖掘工事,还没有刨上两铲子,一片炮弹就落在了山顶上,印度人只能凭借被炸倒的树木和弹坑作为掩体,从周围的密林中,一大群日军士兵快速地冲了上来——印度人被赶跑了。

英帕尔周边全是这样的山峰、山丘、山脊。。。

第二天,印度士兵再度夺回了山顶,4月11日,日军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的冲锋,那些操作机枪的英印军士兵逃跑之前只剩下了一个念头:“对方几百个人冲向了我一个人。。。”

12日,阵地又被英印军夺走,过不了多久,阵地再次易手。。。

直到4月13日,一锤定音的武器被英国工兵运上了山顶——坦克!“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和M3“李-格兰特”坦克轰鸣着从山脊处出现在了日军眼里——这些坦克居然全部是用绞盘给拖上山脊的。

而天空中提供火力压制的皇家空军飞行员同样杀红了眼,他们驾驶着“飓风”战斗轰炸机几乎直接冲进了树梢里。空中轰炸过后,坦克车撞碎烟雾和尘土,在树林里对准每一个被发现的地堡的观察孔和射击口进行直瞄射击。因为在丛林茂密,战斗中的近卫龙骑兵坦克团的所有坦克车组不得不敞开炮塔,因为只有这样,坦克车组的乘员才能够看清周围的环境并给予步兵及时的帮助。

在周围都是日本神枪手的密林里探出头观察环境,几乎等同于送死,但是英国坦克手们别无选择,这也许就是胜利的代价吧。

在空地压倒性的火力掩护下,英印军的步兵们呐喊着席卷了两座山头,无法逃脱的日本士兵们在掩体里顽抗到了最后,直到最终被炮弹炸死或者被刺刀捅死。

第5英印师赢得了南士格姆的胜利后,山内正文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精兵强将居然对敌人的坦克束手无策,他们在森格迈和根格勒东比附近挖掘工事,顽固地将伊利尔河谷和英帕尔—科希马公路一分为二,而且日军设在大马跑坡(又译马刨山)的主阵地,仍旧能够监视到英帕尔平原的西北部。

英国皇家空军在第23英印师进攻前,向日军阵地扔下了至少1000枚炸弹,但是躲在树荫下的日军掩体损伤不大。英印军队的攻击遭到了日军的强烈反抗,最后,英军占领了阵地南边,日军占领了北边。双方再次陷入僵持。

在英帕尔作战的英印军M3坦克,他们没有装备“谢尔曼”。

5月20日,第15师团再次在英军的坦克面前败下阵来,因为轻装上阵的日军没法在穿越丛林时携带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包括马桶搋子型的“昭和快乐棒”——但另外两个师团倒是带了。

到了5月底,第15师团几乎全军覆没了,残部也被赶出了英帕尔周围的阵地;牟田口廉也不断下达夺取英帕尔的命令,好像只用变个戏法就可以提供日军急需的一切物资。

山内正文很清楚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一直在垂死挣扎的牟田口廉也也只能绝望地看着他麾下的“勇士们”被活活饿死,或者靠吃野菜和蜥蜴苟延残喘。

(待续。。。)

注1:形容战斗规模小,战斗场次密集,偏偏战斗的种类还特别全——正面攻击和防御、伏击和渗透、空袭和步炮协同,甚至包括坦克战——你能想到的陆地战争模式这里全都能够找到。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