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第一候,记得“1不掏,2不去,3要吃”,好运如潮福星照‌‌

志禾聊社会趣事 2025-03-22 03:43:33

春分有三候,每一候是5天,而15天之后,便是清明时节。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

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春分第一候有些什么讲究呢?记得“一不掏,二不去,三要吃”传统,好运如潮福星照。

一不掏

不掏燕巢

《淮南子·时则训》载:"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道出周天子在春分日以最高规格祭祀燕神的传统。这种信仰并非愚昧,而是源于精准的物候观察——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记载,春分后五日恰是冬眠昆虫复苏期,此时燕子北归捕虫,可使农田虫害减少40%。

古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五代《田家五行》记载:"燕巢做不干净,主田内草多",警示掏毁燕巢将导致生态失衡。现代生态学研究证实,一对家燕繁殖期可捕食25万只害虫,其巢穴微生物群落更能抑制农作物致病菌。

二不去

不扰春水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徐铉的诗句描绘出春水初涨的细腻。宋人陈旉《农书》特别强调:"春分前后,忌决陂池",因这时节地下水位上升,贸然疏浚会破坏墒情。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还发现新石器时代水利系统,其导流渠走向竟与当代卫星测绘的等高线完全吻合,印证着先民"以水养土"的智慧。

《齐民要术》载"春分种麻,夏至刈之",强调作物生长与水文周期的契合。现代气象数据显示,春分后华北平原降水量每增加10毫米,小麦亩产可提升7.2公斤。所以在这个时候,不要轻易的动沟渠当中的水。

三要吃

食春芽

陆游"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诗意,在江南春社宴上化作具体形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记载,春分食荠可"利肝气",这与现代营养学发现荠菜含有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不谋而合。

推荐食谱:荠菜大米粥

所需食材:荠菜、大米、食用盐

做法:把荠菜清洗干净,对其进行焯水,然后把它捞出来,接着锅中放入淘洗干净的大米,然后注入清水,对其进行熬煮,煮好之后,放入荠菜,来上一点盐,这样就可以直接开吃了。

笔者认为,真正的福气不在神佛香火,而在屋檐下燕子的呢喃里,在田间地头的春水微澜中,更在每一口应时而食的草木清香间。当我们学会与自然签下文明的契约,好运自会如春潮般生生不息。这样也能舒坦的过整个春天

0 阅读:3

志禾聊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