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得知,西藏住建厅已经在全国率先采用人脸识别来核对企业资质人员信息,小编个人认为这已经领先其他省份,甚至连重庆目前都没有采用如此先进的科技。建议这样的科技在全国住建普及。杜绝建筑企业老板和(黑)中介冒用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个人身份信息。有专家称建造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中介企业冒用的机率很大,特别是在一些信息技术落后的省份。
建筑工程行业从传统效率低下的纸质证书时代转变为当下的电子证书时代,起初还有注册监理工程师和建造师人才不理解这样的做法,认为纸质证书才有荣誉感。其实电子化是小编一直在建议的方案,因为小编在工地上见过很多建造师辞职后纸质证书被企业扣证的情况,甚至有的建筑企业要求毕业生将毕业证书纸质原件放在公司。
建造师与工程师这样的人才在求职市场上是处于弱势的一方,求职本来就是被动性,企业要求人才在面试时提供纸质证书原件,并且要将纸质证书放在公司保管,建筑企业拿着证书去招投标和升级资质,建造师本人是不知情的,因为一旦当事人知道被企业使用了就需要用人单位追加工资等费用。企业老板是不愿意支付这笔费用的。
另外也考虑到建筑工程企业人事比较杂乱,工地上人员流动频繁,一个工地与团队之间、与老板之间是否能磨合顺利,这些都会影响员工在岗位上的稳定性。中途辞职走人是建筑工程行业最大的特点,所以现在实施了电子证书后,建造师和工程师再也不怕用人单位扣证,并且现在社保联网后,用人单位会主动提出购买社保以证明与人才之间的用工聘用关系。
随着社保的不断完善,小编甚至建议取消职业资格证书注册,为什么呢?因为就业环境越来越不理想,人才求职、离职的频率更高,人员流动性更大,建造师是否被企业聘用,以企业为其购买社保为准,如果建造师离职,企业就断交社保,没有注册和注销的繁琐手续,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有的建造师认为,只有实施注册,才能称得上职业资格证书,才会区分区别一般的上岗岗位证,因为上岗证不需要注册,所以担心会沦落到上岗证一样不值钱了。毕竟现在之所以注册证书含金量高,主要还是因为“注册”这个环节。其实这种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注册”这一环节不取消,建造师与用人单位、中介之间的纠纷还会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