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在方志敏烈士的墓前,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深深地三鞠躬,沉默了许久后才轻声开口:“方大哥,我,我对不起您啊……”身旁的女儿见父亲情绪激动,劝他回去,结果老人像没听见一样,又继续念叨起来:“方大哥,共产党让我重获新生,我绝不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一定要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
49年前,18岁的方志敏考入江西省立第四师范,开学不久就结识了同样来自赣东北的老乡,比自己小4岁的黄维。在得知黄维初次离开家乡,方志敏对他照顾有加,还经常启发他的理性思维和民族观念。
在方志敏的影响下,黄维阅读了许多进步书籍,被书中的新思想深深吸引。心潮澎湃的黄维跑去问方志敏,毕业之后准备去哪里,方志敏告诉他自己要投笔从戎,到广州去找孙中山先生。
方志敏的一番豪言壮语,给黄维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毕业之后也要像方大哥一样去广州,去干一番事业。
1922年黄维毕业之后,先回家乡当了一名教员,之后听说孙中山要开办黄埔军校,就前往上海去找方志敏一起报考。结果刚到南昌,黄维就在汽车站见到了正在演讲的方志敏,听说黄维也要去报考黄埔军校,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前往设在上海的报考点。
不巧的是两人来的太早了,正式报名还没有开始,听说黄维要留下来等一等,方志敏帮他解决了吃住的问题,又托人介绍他到工厂工作。过了一段时间后,正式报名开始,方志敏和黄维一起通过了初试。
两人收到复试通知书后,方志敏告诉黄维,自己在上海还有些事情,让黄维自己前去广州,等忙完之后自己再去广州找他。没想到上海一别,居然成了二人的永诀。
方志敏与黄维分别之后,改道回江西领导起义,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10军,1935年方志敏被捕壮烈牺牲。而黄维到了广州之后,意外遇到了同乡桂永清,之后便一直追随蒋介石,和方志敏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受自身性格的影响,黄维对蒋介石一直忠心耿耿,而蒋介石也正是利用他的这一特点,对其大力拉拢。1948年,蒋介石组建十二兵团,让黄维担任司令,黄维本来不愿意干,但禁不住蒋介石的再三召唤,只好答应下来。
黄维在淮海战役中被包围后,解放军曾多次派人劝降,但黄维仍顽固不化,坚决抵抗。被俘之后,在长达27年的时间里,黄维拒绝接受改造,妻子探监时劝他和中共合作,结果惹来黄维的一顿斥责,甚至让妻子以后不要来看他。
尽管黄维如此表现,但政府还是给予他最大的宽容,生活中给他最优厚的照顾;后来黄维借口研究“永动机”拒绝思想改造,他的要求也尽量被满足,周总理还亲自审阅了他的设计图。
1975年,黄维被特赦后,被任命为全国政协委员,还给他安排了工作。当黄维站在方志敏的墓前,悔恨自己没有像方大哥一样报国为民。倘若当年方志敏告诉黄维,自己已经加入了共产党,不去黄埔军校参加复试是为了革命事业,黄维的命运是否会和以后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