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春节刚过,73岁的河南老农民陈廷贤进入了弥留之际,他的口中不停念叨着两个地名:“朱阳关……五里川……”家里人明白,那是他这辈子都没有放下的事情。
一年多以后,中央军委的同志来到陈廷贤家,得知他已经离开人世,中央军委的同志给地方政府讲述了陈廷贤的事迹:“当年他曾经救下3000红军。”
1934年,红二十五军3000多名同志踏上了长征路。当他们抵达河南卢氏县准备继续西进入陕时,才发现朱阳关和五里川两个必经之道,已经被国民党抢占构筑了工事,只等他们“羊入虎口”。
前有万余国民党精兵堵截,后有数万国民党“追剿”,左有豫西“内乡王”别庭芳部夹击,右边是黄河天险。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红二十五军许多同志产生了绝望情绪,伤病员们更是写下血书,主动要求给大部队断后。
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等军领导一边稳定军心,一边寻找进入陕西的对策。正当军领导苦思冥想之际,侦察部队带回了一个年轻的货郎小贩,他就是陈廷贤。
来到军部,程子华亲自和陈廷贤谈话,两人相互一介绍,才知道是山西老乡,距离一下子便拉近了。陈廷贤告诉程子华,自己13岁就开始在运城挖盐,然后把盐卖到黄河对岸,后来在卢氏县落脚之后,他在一家蛋糕店学了手艺,每天挑着担四处游走叫卖糕点。
“小老乡,你受苦了。”听了陈廷贤的讲述,程子华紧紧握住他的手,动情地说道。这句朴实的话,让陈廷贤大为感动,立刻站起身来对程子华说:“你们快走吧,我知道一条小路只有牧羊人才走,可以绕过朱阳关和五里川,过去就是陕西的洛南。”
听陈廷贤的介绍,虽然路难走了一些,但羊可以过,那么人也一定能通行。程子华当即和军领导商量,决定第二天跟着陈廷贤从小路入陕,另派一支部队在朱阳关附近的村子贴标语,给敌人造成红军从朱阳关入陕的假象。
第二天天刚亮,陈廷贤就带着红军队伍出发了,经过三天的奔袭,红二十五军击溃民团顺利进入陕南,彻底打破了蒋介石的美梦。分别时,程子华拿出200块大洋表示酬谢,陈廷贤说什么都不肯收下,最后程子华给陈廷贤写了一张纸条,还盖了鲜红的大印,叮嘱他一定要保存好:“从现在起,你就是共产党的人了!”
陈廷贤误以为这张纸条是入党证明,便将纸条小心翼翼藏在了家里的房梁之中,可惜后来纸条在大火中化为灰烬,而由于陈廷贤不识字,纸条上的内容便成了谜。
解放之后,陈廷贤参加了工作,多次向单位的党支部书记说起“纸条”的事情,要求补交党费。书记猜测纸条上不大可能是陈廷贤的入党证明,便耐心给他作了解释,让他递交一份入党申请书。
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陈廷贤始终没能入党,最终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其实,程子华一直惦记着陈廷贤,解放后曾先后6次派人到陈廷贤的老家寻找,但始终没有找到。当地政府了解了陈廷贤的事迹后,按照他的遗愿,将他安葬在党校旁边的公墓里,中央军委也将他的事迹写入军史,陈廷贤因此成为“军史布衣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