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韩信向李左车求教这一段,是古代英雄间惺惺相惜的“顶流对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0e4278a19a5ee4e18c3d523528f0f1.jpg)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韩信:
“仆”欲北攻燕,东伐齐,怎么做才能有大功?
李左车: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我一失败的俘虏,怎么敢妄言您的大事呢?”
韩信:
赵井陉之败非您之过!
我听说“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不是因为他在虞国的时候智商低,在秦国的时候智商高。而是因为有人用他,有人不用他;有人听他的话,有人不听他的话。
假如陈馀听了您的计策,被擒的就是我韩信啦。正是因为陈馀没有听您的话,我才能侥幸地坐在这里向您求教啊。
我是真心地向您求教,请您千万不要推辞!
李左车:
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狂妄的人才敢说话,让圣明的人来斟酌。我的建议未必能用,但心是忠诚的……
于是就有了李左车的“案甲休兵,先声后实”之谋,让韩信以最稳的步骤、最小的代价拿下了燕、齐。(以上对话转述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e37530b7980559a70248b7add60ba26.jpg)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观止——
⒈对话的姿态:
李左车无恃才的孟浪,韩信无胜家的傲慢。
⑴才华上,两人都有骄傲的绝对资本。
仅就井陉之战而言,韩信的“背水阵”和“拔旗易帜”为古今绝响。但前提是他打听到了陈馀未采用李左车的“间道绝粮、坚营勿战”之谋之后,才敢“引兵遂下”进入战场的。
李左车是韩信真正的克星,他能把握住韩信的死穴并将之置于死地,两人的军事才能棋逢对手。
⑵身份上,两人也旗鼓相当。
韩信是汉的“左丞相”,李左车是赵的“广武君”(也是“侯”一级的爵位)。而且李左车还是战国时叱咤风云的名将李牧的孙子,绝对的将门之后。
但英雄相遇时,他们都放下了这些东西,灵魂相对,没有丝毫的装逼。谦卑自如,毫不矫情。
⒉语言的艺术:
⑴境界高。
客套或铺垫时讲的道理都是引经据典,从古到今,把道理从大处往小处说,在精神境界上给双方撑足了面子,同时又为接下来的务实铺垫了完美的台阶。
这就是教养!
⑵说理通透。
⑶各层意思之间衔接丝滑,而且每一层分寸的拿捏都非常得体。
总之,这是一段从格调到艺术都非常高的对话,没有他们的示范后人都不知道该从哪儿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1778d05c6e719d5b56f61d6e162efec.jpg)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他们有老师吗?
也有,秦缪公和百里奚——
“缪公释其(百里奚)囚,与语国事。
“(百里奚)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
“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悦),授之国政。”(《史记·秦本纪》)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8078da6ebe56b7ca988183ae13bf60.jpg)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中国古史,最美的欣赏点之一就是那些人杰之间的对话,包括这两段。
君已作古久,气韵赋华章;
风流随日月,散为书页香。
追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