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民策”是商鞅在《商君书·徕民》篇中提出的,用秦国荒置的土地吸引韩、赵、魏“三晋”移民的政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8bfdb7836f2189c28d9416b5caf4539.jpg)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但它——
一.何其伟大
1.它解决了帝国在争霸的过程中“能取其地,而不能夺其民”的问题。
商鞅说:
“三晋”打不过秦,已经四代了。自魏襄王以来,他们野战必输,守城必失,割给秦国的土地不可以胜数。但他们为什么还是不屈服?
因为秦国仅能取得他们的土地,而不能夺走他们的人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59137be9cdc8965541ccef64df79d66.jpg)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2.它破解了帝国“兴兵而伐,则国家贫;安居而农,则敌得休息”耕战不能两全的困局。
用兵,影响农业生产,国力削弱;不用兵,敌国也会休养生息。
这是帝国走武力扩张道路的两难,归根结底还是人口少,分人乏术。
商鞅就建议在“徕民”之后,以秦国原有的民众为兵,让新来的民众(客农)从事农业生产。
这样大军虽然在外征战上百天,国内也不会耽误片刻的农时。
可以施行“四时征战”——“春围其农,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陈其宝”——春天包围他们的农田,夏天吃他们贮存的粮食(在他们青黄不接的季节),秋天收割他们的庄稼,冬天挖掘他们的宝藏。
在这样高密度、无缝隙的攻击下,十年之内天下就不会再有异姓王的臣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939b3c591b68ce2e9984dea7e8ef351.jpg)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3.比军事侵略更仁慈、成本更低的“帝国主义”道路。
《徕民》篇是这样算账的:
⑴削敌。
原文:
周军之胜,华军之胜,秦斩首而东之。东之无益,亦明矣。而吏犹以为大功,为其损敌也。今以草茅之地,徕三晋之民而使之事本,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之以为粟,此反行两登之计也。
翻译:
灭西周的胜利和(与赵、魏两国)华阳之战的胜利,都使得秦能通过斩杀敌军而向东扩张。向东扩张没有经济收益,这是很明确的。但官吏们仍然认为它们是大功,为什么呢?
因为它们能削弱敌人。
如果我们能用荒芜的土地,吸引三晋的百姓来耕种,让他们从事农业开发,这实际上也是在削弱敌人,和取得战争胜利的效果是一样的。
而且秦国还可以得到粮食,这是一举两得的策略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d57bd19f0a3a4a7896eed0dea155669.jpg)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⑵双方的成本。
原文:
且周军之胜、华军之胜、长平之胜,秦所亡民者几何?民客之兵不得事本者几何?……(今)民无一日之徭,官无数钱之费,其弱晋强秦,有过三战之胜……
翻译:
再说伐周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的胜利,秦国损失了多少百姓?双方又有多少人不得从事生产?……现在我们的百姓不用服一天的劳役,官府也不需要一文的投入,就能达到削弱三晋、强大秦国的效果,获得比三次战争更大的胜利,何乐而不为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ff3857d8cd945d1f1657106c66ddbc6.jpg)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注:秦灭西周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56年、华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73年、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它们都是秦昭襄王时期的事,而商鞅死于公元前338年。所以,有人据此怀疑本篇不是商鞅所作。我们对此不作讨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5cd96953918d2b9374133bc9acbf0b.jpg)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这样的政策能不算伟大吗?
深刻、凌厉、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侵略中的人道,是“帝国主义”政策中的极品!
二.何其简单
1.它抓住了秦地多民少“地胜于民”,“三晋”地少民多“民胜于地”的特点和矛盾。
2.政策上它开放的是那些没有被开发的荒山野地,并配套了三年或十年的税收减免。
3.措施上,它先改善了本国的民生,使本国的农民能够“富而乐”(不再是“戚而苦”),继之吸引“三晋”的移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c105a9729f57129e010abd0ad0d984.jpg)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三.何其精明
人口的争夺,是中国封建和帝制时期政治和军事斗争的主要内容。商鞅聪明在什么地方呢?
他是用秦国还没有实现、而且靠自己的能力也无法实现的财富(如土地的开发和赋税)作为成本,换来了“三晋”实实在在的人口(劳动力)加人口流动带来的资本、生产技术等,在有选择的开放(军队可能就不对“客农”开放)中实现了国家的富强。
这种办法还有谁用过呢?
1.刘邦。刘邦在建国前许诺封赏的国土,不都是秦朝或项羽的吗?建国后他怎么没有那么大方了?
2.美国。如果没有最初两三百年的“徕民策”,美国能有今天的富强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e93a39968a3ccf1238d1bcbb033ae8e.jpg)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综上所述,我们说商鞅的“徕民策”是古今最伟大的阳谋,是因为它虽阴行“帝国主义”之目的,采取的却是改变国际民生的“人道主义”策略,它通过“引进来”施行了“无形的侵略”,是古今政治智慧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