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一共39位(含文王以及与平王并立的周携王)君王,789年的历史。
历史记录琳琅满目,现根据重大的历史事件对其进行简化总结——

影视剧照。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一、西周时期(前1046年—前771年)㈠西周初期(前1046-前996年)1. 周文王(姬昌,未称王,奠基阶段)
政治:奠定翦商基础,通过“德政”争取诸侯支持,“三分天下有其二”(《史记·齐太公世家》和《论语·泰伯》中都有此说法)。经济:发展大农业,《诗经》记载“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礼仪:继承殷礼,强调“敬天保民”。研究:许倬云《西周史》指出文王通过联姻扩大政治联盟。2. 周武王(前1046年—前1043年)
功绩:灭商建周,确立分封制雏形,确立天命观。过失:在位仅三年,制度未完善,政治基础薄弱。政治:分封71国(《荀子·儒效》),初步形成宗法血缘纽带。礼仪:保留殷礼,未形成完整周礼体系。官职:设太师、太保,保留殷商“卿事寮”(协助天子处理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体系。生产与人口:人口以氏族为单位管理,国野分治初现。研究:杨宽《西周史》认为武王分封实为建立军事据点。3. 周成王(前1042年—前1021年)与周公摄政
功绩:平定“三监之乱”(前1040年),营建洛邑(前1039年)。政治:确立“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许倬云《西周史》)。经济:井田制规范化(“九一而助”《孟子·滕文公》)。礼仪:周公制礼作乐。吉、凶、军、宾、嘉五礼体系形成,宗庙祭祀制度化。研究: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称“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4. 周康王(前1020年—前996年)
功绩:延续“成康之治”,《史记》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大盂鼎》铭文记载伐鬼方大胜。【注:周史上最黄金的四十年!】经济:土地赏赐制度成熟,《大盂鼎》载康王赏赐盂“人鬲(奴隶)千又五十夫”。官职:确立“三公六卿”体系,太保召公奭辅政。过失:过度依赖分封,诸侯独立性增强。人口制度:户籍登记初现,“料民”(人口统计)见于金文记载。
影视剧照。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㈡西周中期(前995-前878年)5. 周昭王(前995-前977年)
功绩:南征荆楚,扩展疆域。过失:三次南征荆楚溺亡汉水。《竹书纪年》载“昭王南征而不复”,军事失利动摇王室权威。经济:南方铜矿资源输入,青铜冶铸技术提升。6. 周穆王(前976年—前922年)
功绩:西征犬戎,《穆天子传》记载西行见西王母。制定《吕刑》确立“五刑”体系、“赎刑”制度化,法律系统化。经济:青铜器铭文显示官营手工业(“百工”)规模扩大。过失:远征消耗国力,诸侯离心。官职:设“太仆”掌车马,官僚机构复杂化(杨宽《西周史》)。研究:李峰《西周的灭亡》指出穆王征伐导致财政危机。7. 周共王(前922-前900年)
政治:土地交易出现(《五祀卫鼎铭文》记载裘卫以玉器换取土地),井田制开始松动。礼仪:强化祭祀等级,《礼记》载“天子七庙,诸侯五庙”。
周穆王和西王母图。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㈢西周晚期(前877-前771年)8. 周厉王(前877-前841年)
过失:“专利”政策垄断山林川泽之利,“弭谤”引发国人暴动(前841年),开启共和行政。经济:青铜器(如散氏盘)显示土地私有化加剧。研究:夏含夷《古史异观》认为厉王改革实为加强中央集权。9. 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
功绩:“宣王中兴”,北伐猃狁,南征淮夷,废除籍田礼(“不籍千亩”)。过失:千亩之战败于姜戎,丧失南国之师。王室财政崩溃。生产:铁器开始使用(《诗经·秦风》有“驷铁孔阜<马具包铁>”),牛耕初步推广。官职:启用申伯等外戚,《诗经·崧高》载“王命申伯,式是南邦”。10. 周幽王(前781年—前771年)
过失:宠褒姒,烽火戏诸侯,废嫡立庶引发申侯之乱,犬戎破镐京,西周灭亡。经济:多友鼎铭文显示军事开支巨大。社会:地震与旱灾频发(《诗经·十月之交》),人口流散加剧。
烽火戏诸侯。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二、东周时期(前770年—前256年)1. 周平王(前770年—前720年)
功绩:东迁洛邑,依赖晋、郑诸侯维持统治(《左传》载“周郑交质”)。官职:王室设“东周八师”,但实际控制力衰退。过失:权威丧失,郑庄公“射王中肩”(前707年)。经济:诸侯自铸货币(空首布),井田制瓦解。研究:童书业《春秋史》认为平王东迁标志封建制解体开端。清华简《系年》证实平王东迁实为周携王与平王并立二十一年(李峰《西周的灭亡》附录)。2. 周桓王(前719年—前697年)
过失:繻葛之战(前707年)败于郑庄公,“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生产:铁犁铧普及(河南辉县战国墓出土),私田垦殖加速。3. 周景王(前544年—前520年)
尝试改革:铸大钱、扩山林,遭贵族反对失败。人口制度:同期诸侯国如齐、晋推行职业分类。4. 周赧王(前314年—前256年)
结局:“债台高筑”被秦灭,周祀断绝。社会:战国户籍制成熟(云梦秦简),征兵与赋税绑定。
周赧王剧照。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三、大家论述1.政治:
许倬云指出,西周分封制通过“宗法血缘+地缘控制”维系,至东周因血缘疏远而崩解(《西周史》)。
2.经济:
李学勤通过金文考证,西周中后期土地交易增多,“裘卫四器”证明贵族土地私有化(《中国古代文明研究》)。
3.礼仪:
杨宽认为,周礼从宗教仪式发展为等级规范,春秋时“礼崩乐坏”实为权力下移的体现(《西周史》)。
4.生产与人口:
晁福林指出,铁器与牛耕在春秋晚期普及,个体家庭取代集体劳作,户籍制推动国家直接控制人口(《先秦社会形态研究》)。
周朝兴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君王的智慧和品德仅是其中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