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你去开封能找到“包青天的开封府”吗

耐读历史 2025-03-24 22:36:32

包拯(公元999—1062)是北宋真宗和仁宗时期的人,也曾“权知开封府”。但你去宋朝,还真找不到现在传说中的那个“包青天的开封府”——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一、任职时间

包拯“权知开封府”的时间是从嘉祐元年十二月(公元1057年1月)至嘉祐三年六月(公元1058年7月),这大约一年半的时间。而不是民间传说和戏曲中常渲染的“坐镇开封十八年”。

1.任命时间

据《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于嘉祐元年十二月(公元1057年1月)被任命为“权知开封府”。宋代实行“权知”制度,即临时代理职务,因为开封府尹多由亲王挂名,实际政务由“权知”处理。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4也记载:“(嘉祐元年十二月)壬子,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包拯为权知开封府。”也是对他任职开始时间的明确记载。

2.离任时间

嘉祐三年六月(公元1058年7月),升任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正式卸任开封府职务(《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五》)。任职总时长约1年6个月(据《开封府题名记》碑测算,两宋163任知府的平均任期也仅为1.3年)。

二、任职期间的政绩与影响

包拯在开封府的任职时间虽短,政绩却是卓著的。

1.司法改革

废除“牌司”旧制:取消百姓诉讼须通过“牌司”递交状纸的规定,允许民众“正门开鼓”直入公堂陈情(《包孝肃公奏议·请开放诉讼事》)。整顿吏治:弹劾三司使张方平“坐买豪民产”案。

2.城市管理

疏浚惠民河:针对开封水患,查处了强占河道的权贵,恢复了河道的畅通(《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5)。调控物价:打击囤积居奇,改善了民生。

杨国宜的《包拯集校注》(黄山书社1999年)附录《包拯事迹编年》显示:他在任期间累计处理案件143件,平均每3日决案1件。但“遗憾”的是这些案件不是司法神探而是行政事务。

三、历史评价与文献佐证

1.正史记载

《宋史·包拯传》称其“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司马光《涑水记闻》载:“包希仁知开封府,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2.学术研究

孔繁敏《包拯研究》指出:“包拯在开封府虽仅年余,却以铁面无私树立了司法典范。”日本学者竺沙雅章在《宋太祖与宋太宗》中评价:“包拯的短暂任期,展现了宋代地方官改革积弊的可能性。”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四、与传说的差异任职时长误区:民间传说及戏曲常渲染包拯“坐镇开封十八年”,实为艺术的夸张。“牛舌案”非在开封任内,而是发生在包拯早年任天长知县时(约1040年),与开封府任期无关。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五、开封府何处寻

1.得去明朝找:

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的金陵万卷楼刊本《百家公案》收故事100则,首次构建了完整的包公文学体系。天启年间的《龙图公案》确立了包公戏的神断、刑侦、权斗等“三绝”特征,包公在此时方承担了“日断阳、夜断阴”的双重重担。

2.得去清朝找:

1879年石玉昆的《三侠五义》方使包公故事完成了武俠化(展昭、欧阳春等侠客成为固定助手)、系统化(整合前代的碎片化故事为完整的叙事链)和符号化(确立了“月牙胎记”、“黑面长髯”等视觉特征)。

3.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中找:

包青天已经是中华民族成员捍卫司法公正的文化图腾,早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永驻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中!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