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禅位之后,他最终结局如何?扒一扒东汉王朝的尾声

奋强纪实 2025-01-19 14:54:10

公元220年的阳春三月,曹操,这位被称作一代枭雄的人物,其人生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彻底告别了人世,为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在东汉王朝的历史进程中,曹操堪称极为特殊的存在。他一方面扮演着东汉王朝掘墓者的角色,亲手推动着王朝走向覆灭;而另一方面呢,他却又像是东汉王朝最后的守护者,在王朝末期以独特的方式维持着某种平衡,这种情况着实令人玩味。

虽然后来的民间小说里,曹操始终是以“奸雄”形象示人。可我们也得承认,曹操在《述志令》里对自身的那句评价,着实很有道理。

倘若这国家没有我,真不知会有多少人冒出来称帝,又会有多少人跳出来称王啊!

曹操或许真的可算是一个奸雄吧。不过呢,在他有生之年,确确实实是当了一辈子的汉朝臣子,直至生命终结,都未曾有过篡位之举,这可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呢。

在曹操离世之后,紧接着,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便随之浮现出来了。

曹操虽未曾实施篡位之举,可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儿子们也没有篡位的心思。毕竟曹操在世时虽未迈出那一步,但他所拥有的权势等因素,都有可能使得他的儿子们萌生出想要更进一步、取代汉室而篡位的想法呢。

在曹操离世后没多久,曹丕便从汉献帝那儿夺走了玉玺,还以强硬手段逼迫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他,进而曹丕自己登上了皇位。此事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曹丕篡汉”这一事件啦。

自曹丕接过玉玺,进而正式登上皇位的那一瞬间起,东汉的历史便全然画上了句号,彻彻底底地宣告终结。而紧随其后,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那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也就此正式拉开了帷幕,开启了属于它的独特篇章。

历史上的汉献帝在退位之后,其最终结局是怎样的呢?在东汉王朝行将落幕的那段时期,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情况?而这位身为东汉末代皇帝的他,在其当皇帝的最后阶段,又都历经了何种遭遇呢?

东汉王朝已步入了它的尾声阶段。此时,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已逐渐显露出衰败的迹象,往昔的昌盛景象渐渐远去,正一步步走向历史的尽头,属于它的时代即将落幕,只留下那渐渐消散的余韵。

或许我们能够从那场衣带诏事件开始,来讲述这段尾声。

与许多人所想不同,历史上真实的汉献帝并非那般窝囊。起码在衣带诏事件发生前,他是拥有一定权力的。当初被李傕、郭汜挟持期间,他凭借皇帝身份还能开展察举制考核呢。即便后来被曹操接到许昌,他也曾一度颇具存在感。

然而,就在衣带诏事件发生以后,之前的所有情况一下子就变得全然不同了。原本的种种情形,在这一事件发生的那一刻起,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仿佛一切都步入了一个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轨道之中。

在衣带诏事件发生前,汉献帝即便处于势单力薄的境地,其身旁也始终存在着由他亲自任命的禁卫军队。这些禁卫队伍来源不一,其中部分来自世家,还有一些是收编的农民军。不过,无论如何,这些禁卫皆是汉献帝亲自任命的,基本上会听从汉献帝的指挥与调遣。

然而,时间来到公元200年之际,衣带诏事件突发。曹操顺势抓住这个契机,把汉献帝身旁的所有护卫以及禁军,统统替换成了他自己的手下。自此之后,汉献帝便全然沦为曹操掌控之下的傀儡,再也寻不到能够翻身的一丝可能了。

在这一年的时候,汉献帝已然年满二十岁了。

在此之后,他仍要充当20年的傀儡皇帝,随后还会有14年以山阳公的身份度过。在漫长的岁月里,其先是在有名无实的皇位上被他人操控,而后虽不再为帝,却以山阳公的名号继续存在,如此这般度过了这许多年的时光。

衣带诏事件落幕之后,整整八年时间,汉献帝差不多完全被困于皇宫之中,基本没怎么在大事上再有什么表现了。而在这八年期间呢,曹操可是动作不断,他一举打垮了袁绍,实现了华北地区的统一,还顺便把乌桓也给收拾妥当了。

就连关中的诸位将领,在这一时期也都对曹操表示臣服。在此期间,关中那些将领们,无一例外地都向曹操低下了头,承认了曹操的统治地位,乖乖地臣服于他了呢。

八年过后,曹操自觉已稳操胜券,于是对汉献帝施压,强行将汉朝的三公体制废除,随后重新设立丞相这一职位,并且由他自己出任丞相一职。

在秦汉时期的官员体制框架下,丞相一职所蕴含的意义绝非仅仅局限于一个普通官职那么简单。其最为关键之处,实则在于拥有开府的权力,这一权力才是丞相岗位极为重要的体现所在。

曹操担任丞相之后,便能够名正言顺地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一套领导班子。如此一来,他可径直绕开汉献帝,自行打理朝政事务。那些底下的官员们,往后无需再向皇帝呈报工作情况,转而直接向曹操进行工作汇报即可。

兴许在曹操的规划里面,在出任丞相一职后,他便打算迅速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进而收获无可比拟的至高声望。接着,在众人的一致推崇拥护之下,名正言顺地从汉献帝那儿,将皇帝的宝座据为己有。

然而曹操怎么也没料到,依旧是在这一年,仅仅在他荣升大汉丞相短短数月之后,便在赤壁之战里遭遇了惨痛的失败,最后只能铩羽而归!

在那一年,曹操遭遇了赤壁之战的惨败。经此一役,曹操元气大伤,以至于在他余下的人生岁月里,都再也没有能力去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了。这赤壁之败,无疑成了曹操统一天下征程中的一道难以跨越的巨大阻碍。

然而就汉献帝而言,赤壁之战究竟是胜是败,实则与他并无多大关联。毕竟在这场战役落幕之后,曹操依旧将北方紧紧把控在手中,而他呢,仍旧是被曹操操控着的傀儡罢了。

赤壁之战结束后,接下来的数年里,汉献帝依旧没多少存在感。与之相反,曹操的权势不断攀升,在后续几年中,他逐步平定了关中,进而彻底统一北方。而刘备也在这期间逐渐向益州进发,开启了和刘璋争夺四川之地的进程。孙权呢,则是领兵南下,渐渐占据了交州。

到此,天下已然呈现出三分的态势,大局已定。世间局势清晰划分,形成了三方鼎立的局面,这样的形势已然稳固,大局的走向已然明晰,天下三分的格局彻彻底底地形成了。

在那样的历史大势之下,汉献帝毫无作为之力。他唯有听凭曹操的操控,不停地给曹操晋升官职、赐予爵位。于公元212年,汉献帝赐予曹操“权臣三件套”,即允许其入朝不用疾步趋行、赞拜时不必称名,还能佩剑着履上殿。到了公元213年,汉献帝又被逼无奈封曹操为魏公,且为其加九锡。

至此,曹操心中的那点野心,已然毫无遮掩地暴露了出来,任谁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其勃勃野心可谓是明明白白地摆在了众人眼前啦。

在汉朝的历史长河之中,公爵这一爵位显得极为敏感。要是对两汉的历史较为熟知的话,不妨先思考一下这样一个问题:在曹操之前,那么哪位著名人物曾获封公爵呢?

最终得出的答案是王莽。

其实在王莽之后、曹操之前的东汉时期,并非只有王莽一人被封过公爵哦。就拿刘秀的儿子来说吧,起初是被封了公爵的,之后又进一步晋封为王爵呢。只是相较而言,东汉历史上其他获封公爵的那些人物,基本上都没什么太大的名气。

事实上,这是和汉朝所施行的制度存在关联的。

自刘邦当年斩杀白马,与功臣立下白马之誓起,公爵便成了汉朝极为特殊的爵位。按常理,王爵之下为公爵,公爵之下才是侯爵。然而,彼时刘邦仅给功臣们封了侯,如此一来,在通常情形下,大臣是没机会被封公爵的。

唯有如王莽以及曹操这般的情形,才能够突破常规的限制,径直被册封为一个公爵之位。

于是,在曹操获封魏公的那一刻起,所有人便都已然明了他心中所想之事了。

然而,彼时的曹操实际上尚未迎来篡位的恰当时机。并且在曹魏集团的高层当中,存在诸多人士是并不支持曹操行篡位之举的。就拿曹操极为得力的助手荀彧来说,到最后,他哪怕是选择与曹操分道扬镳,也坚决不会去支持曹操篡位这件事。

于是,在获封魏公以后,曹操便转变了一种想法。

倘若我无法成功篡位,那能不能效仿霍光呢?能不能把自家女儿许配给汉献帝,进而让外孙成为日后汉朝的继承者呢?如此这般的办法,到底行得通还是行不通呢?

就这样,在获封魏公仅仅数月之后,曹操便做出了一个举动,他将自己膝下的三个女儿,也就是曹宪、曹节以及曹华,一次性全部许配给了汉献帝,完成了这场在当时颇具影响的联姻安排。

在这之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女子,那便是曹节。

汉献帝面对这种被强行往自己后宫塞人的做法,心里想必极为不爽,可又根本没法拒绝。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他连自身都不过是曹操掌控之下的一个玩物罢了,又哪有说“不”的底气和能力呢。

然而汉献帝怎么也没料到,恰恰是这桩看似带有强迫性质的“政治婚姻”,竟为他的人生添上了最后一丝温柔。要是说之后蜀汉的历程算是大汉四百年历史的落幕余音,那么汉献帝与曹节的这桩婚事,无疑是给东汉王朝安排了一个不失体面的退场方式。

曹家三姐妹刚进宫那会儿,自然是只能获得贵人的位分,距离皇后之位可还远着呢,是没那个资格去做皇后的哟。

这并非是说当时曹操的权势不够大,只是在那时的汉献帝后宫当中,早就有了一位名正言顺的皇后,也就是伏氏。

伏皇后的家世着实不一般,相当厉害呢。其老祖宗在春秋末年那会儿,可是孔子极为得意的一名学生哦。从春秋末年一直到东汉末年,这长达六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伏家始终都是顶尖的文化世家。并且,伏皇后的母亲乃是汉桓帝的长女,这么算来,她得尊称汉桓帝为外祖父呢。

况且,在董卓刚入京之际,伏皇后便已然入宫了。彼时的曹操仅仅是一位将军罢了,连属于自己的地盘都尚未拥有,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是没办法去谋求皇后之位的。

然而,时过境迁呐,在当下的曹操看来,伏皇后曾经那些所谓的家世以及背景,早已变得无足轻重了。于是没过多久,曹操便寻到了伏皇后的纰漏之处。传言在当年发生衣带诏事件之际,伏皇后因内心惧怕,还曾给她的父亲伏完偷偷送去一封密信,意图让其父带兵来铲除曹操呢。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早在五年前,伏皇后的父亲便已然离世。并且,在史书当中,并未记载曹操当时究竟寻得了何种证据。据说那封密信,在当年伏完看过之后,仅有两人再看过。其中一人是荀彧,可那时他已经去世。另一人则是伏皇后的舅舅,而恰恰是这位舅舅将此事给举报了出来。

那么,历史上的伏皇后究竟是否被冤枉了呢?

事实上这并没有多重要。或者说,这件事的重要程度其实很有限。又或者可以讲,它实际上算不上有多要紧的。反正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它真的没那么关键啦,没必要太把它当回事儿呢。

关键在于,曹操能够凭借此次契机,以堂堂正正之名去逼迫汉献帝,进而将伏皇后废除掉。如此一来,曹操便可以达成其特定目的,通过这种看似名正言顺的手段,来推动其在权力布局方面的相关谋划。

并且,在伏皇后遭到废黜之后,她所生育的两位皇子,均被曹操残忍地用毒害死了。尤为讽刺的是,仅仅在伏皇后被废才一个多月的时间,曹操便蛮横地将自己的女儿曹节,推上了皇后的宝座。

在这一年的时候,汉献帝已然年满35岁了。

有个三十余岁的男子,终日被困于宫中不得自由,就连自己的妻儿都无力护佑,此人便是汉献帝。这般情形下的他,着实显得极为窝囊。也正因如此,后世不少人都认为,哪怕汉献帝能如后来的曹髦一般,领着宫中宦官往外冲,即便最终横死街头,在史书之上怕也能博个好声名。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量的话,汉献帝着实是挺让人觉得可怜的。

有一位皇帝,自幼便没了母亲,在还是儿童的时候就被推上了皇位。其少年之时,也曾怀揣着励精图治的决心,一心盼望着能成为一位贤明的好皇帝。只是,面对诸多权倾朝野的大臣,他终究未能成功地扭转局势,实现逆风翻盘之举。

在那样极为受限的状况之中,汉献帝实际上已然表现得相当不错了。

东汉王朝到了这般田地,其气数怕是已然耗尽了吧。就拿他所面临的困境来说,恐怕也只能归因于此了。毕竟在那样一个王朝气数将尽的大环境下,诸多无奈与艰难也就顺势而生,他身处其中,自然难以摆脱困境了。

汉献帝对于曹节这样一位新皇后,其内心的情感状况实则是颇为复杂的。

汉献帝究竟是否爱过曹节呢?又或者说,他有没有切实将曹节视作自己真正的妻子?

或许在曹节刚当上皇后之时,汉献帝内心满是对她的恨意。然而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她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在汉献帝身旁,直至生命的尽头。

在经历了那场换皇后引发的风波后,曹操对中枢的掌控力得以进一步强化,算是又提升了一个层级。随后,他先是奔赴汉中,成功招降了张鲁。拿下汉中后,曹操又前往东边,与孙权展开了濡须之战。没过多久,因夏侯渊意外战死,曹操无奈又得赶赴汉中,去和刘备进行汉中之战……

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一晃眼,又是好几年的光阴悄然溜走了,仿佛只是转瞬的工夫,几年的时间便已从指缝间匆匆而过,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飞逝。

此后,便迎来了关羽水淹七军这一精彩战事。然而不久之后,吕蒙巧施白衣渡江之计,局势急转直下,关羽因此陷入困境,最终只能败走麦城,一代名将在此处遭遇了重大挫折,令人不禁为之叹息。

这几年间,天下大势可谓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然而这诸多纷繁复杂之事,实则与汉献帝大体上并无多少关联。要说仅有的两件和他能扯得上点关系的事儿,也就是曹操又一次获得晋升,此外便是发生了一起叛乱事件罢了。

公元216年,曹操实现了从魏公到魏王的正式晋升。没过多久,他还获许能够使用天子的仪仗。发展到这般情形,曹操与皇帝宝座之间,实际上仅差完成一个篡位的步骤罢了,其权势已然极为逼近帝王之尊。

然而,恰恰是曹操所做出的这一行为,彻底触怒了大汉最后的那一批忠臣。在公元218年的时候,以少府耿纪作为首要人物的一帮大臣,于许昌之地骤然起兵发难,意图从皇宫之中救出汉献帝,而后朝着南方进发,去投靠刘备阵营。

很明显,此次起兵一事,最终并未造成多么重大的影响,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被成功镇压下去了。

即便情况如此,此次起兵之举,放在东汉整个历史进程当中,依旧具备极为关键的意义。在很大层面来讲,耿纪发起的这次起兵行动,实际上也算是东汉王朝走向落幕阶段的尾声环节之一。

耿纪的祖上,乃是东汉开国大将耿弇的弟弟。要知道,耿弇在东汉开国时期那可是战功赫赫、声名远扬的大将呢,而耿纪这一脉往上追溯,其先辈正是耿弇的那位弟弟,这也算是有着颇为不凡的家族渊源啦。

曾经跟随刘秀一同创建东汉的那些家族,自始至终都未曾背叛过刘秀。哪怕已然到了王朝的末期,在那样艰难的时刻,他们当中仍旧有人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甘愿为刘秀的后裔拼上最后一把,做那最后的奋力一搏。

或许这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与国同休。它所蕴含的意味,并非只是简单的相伴同行,而是在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之中,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同呼吸、共荣辱,如此这般,方为实实在在的与国同休之态呢。

然而,耿纪起兵遭遇失败后,那最后一批忠心于汉室,甘愿为汉献帝舍弃性命的官员,差不多算是完全消失殆尽了。紧接着没过多久,吕蒙施行了白衣渡江之计,致使关羽在麦城战败而走。最终,孙权竟还将关羽的头颅,呈送到了曹操跟前。

关羽的离世,无疑给曹操带来了极为强烈的触动。在这之后没过多久,曹操就因病在洛阳溘然长逝了。

曹操离世之后,一个时代便彻彻底底地画上了句号,就此宣告终结。那曾经与曹操紧密相连的时代,随着他生命的消逝,也悄然退场,永远地成为了过去式,不复存在于当下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曹操离世之后,其官职与爵位由曹丕径直继承。接着,曹丕大肆为诸多旁人加官进爵,以此来为自身篡位之事营造声势。差不多在曹操去世半年有余之际,曹丕终是对汉献帝展开了总攻,进而逼迫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自己。

发展至此,汉献帝已然别无他途,唯有让出皇位这一条路可走了。此时的他,面对局势,已被逼入绝境,让位之举,实是在诸多无奈之下,不得不做出的抉择,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更好的应对之法了。

然而恰恰就在这个时刻,极为有趣的一幕呈现了出来。

听闻曹丕意图篡位,身为汉献帝皇后的曹节可就不答应了!待曹丕派人来讨要玉玺时,曹节紧紧守护着玉玺,坚决不肯交出那传国之宝。终究因曹丕屡次派人索要,曹节见实在守不住了,索性把玉玺往地上一扔,还高声呼喊着“天不祚尔”呢。

早在两百年前西汉灭亡之际,便上演过这么一幕。那时王莽向王政君索要玉玺,王政君气愤之下狠狠砸了玉玺,致使玉玺缺了一个角。而后王莽以金子补上这缺失的部分,“金镶玉”的说法也就此流传开来。

然而,时光流转,两百年过后,当东汉走向灭亡之际,情况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还是呈现出与之相同的态势。

东汉这段历史当中,厉害的皇后与太后可不少见。像窦太后、邓绥、梁妠等,她们都曾掌握大权,堪称那个时代的女中豪杰。说起来,从很大层面来讲的话,东汉皇后们所演绎的故事线,说不定要比皇帝的故事线更具趣味性呢。

这条故事线,一开始是由阴丽华开启的,然后顺着时间的脉络不断发展延伸,历经诸多波折起伏,直至最后,是在曹节这里画上了句号,整个故事线就此完整收官,从起始到终结,串起了一段别样的历程。

兴许,唯有在曹节把玉玺狠狠扔到地上,然后拼了性命守护在汉献帝身前的那个瞬间,汉献帝这才从心底里真正承认了曹节身为自己妻子的这份身份。

并且,就在曹节将传国玉玺狠狠摔在地上的那个瞬间,恐怕任谁都料想不到,她当时所说的那句“天不祚尔”,居然在之后真的得到了应验。

汉献帝禅位之后,曹丕可不算小气之人。他直接把完整的山阳县封给了汉献帝呢。并且在山阳县这个地方,汉献帝能够留存老刘家的宗庙,依旧享有皇帝般的待遇。曹丕登上皇位后,甚至还明确说过:这天下的珍宝,理当和山阳一同分享。

到此为止,东汉王朝已然覆灭。曾经辉煌一时的东汉,历经诸多风雨波折,在历史的长河中走到了尽头,正式宣告灭亡,成为了一段尘封于过往的历史记忆。

然而,东汉覆灭以后,汉献帝与曹节之间的故事并未就此画上句号,而是依旧延续着,在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的后续故事依然在悄然上演着。

其实,接下来所发生的故事,戏剧性更强呢。那情节的发展啊,有着诸多意想不到的转折与变化,就仿佛一幕幕精彩绝伦又出人意料的戏剧在上演一般,真的是特别具有戏剧性。

汉献帝禅位之后,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自己当了二十多年皇帝,可对天下人实在没什么功绩可言,这一直是他心头解不开的结。于是乎,退位后的汉献帝便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医学领域,就此成了一名大夫。

在之后的十余年时光中,汉献帝以山阳公这一身份,与夫人曹节一同在自己所属的领地内行医治病,且是免费为百姓们诊治。直至当下,在曾经刘协的封地之处,也就是如今河南焦作的诸多地方,依旧留存着针灸、拔罐不收取费用的这一习俗呢。

或许,这就是刘协给予这个世界的最后馈赠吧。

除此之外,在被封作山阳公以后,刘协下达了命令,要求把其领地范围内的全部税赋都减半征收。并且,凡是所开垦出来的荒地,一律给予免除征税赋的待遇,不再收取任何相关赋税。

就这样,在完成禅位事宜后,刘协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医生,开启了新的生活。此后的他安然度过了14年,直至生命终结。而他去世之时,曹丕已然离世数年了。要是他能再多坚持五年的话,就连曹叡都得比他先一步离世呢。

在他离世之后,山阳公国依旧存续了好几十年呢。这个公国一路传承,一直传到了刘协的玄孙那一代。直至西晋覆灭以后,山阳公国遭到匈奴、鲜卑等诸多势力的侵占,至此,它才完全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不见了。

汉献帝虽为亡国之君,可其人生的最后那段时光,实则并未有负于他的先辈。

当一名医生,直至人生最后能得以善终,这着实也是很不错的。

另外,不得不提到的还有东汉末代皇后曹节!

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后乃是曹操的女儿曹节。汉献帝离世之后,曹节依然在世,且又度过了长达26年的岁月。

公元249年,彼时距离汉献帝离世已过去十五年。大汉末代皇后亲身经历了高平陵之变,目睹司马家将曹魏大权篡夺。而且在她临终前不久,还见证了成济当街把曹髦刺死一事。要是曹髦能再多活五年,她势必也会亲眼看到司马炎篡位那一幕啊。

在东汉时期,那位末代皇后曾经说出了“天不祚尔”这样一句诅咒的话语。谁能想到呢,到了最后,这诅咒竟然真的应验了。

到此为止,东汉王朝所历经的那些风云变幻、兴衰荣辱的故事,已然全部画上了句号,彻彻底底地宣告结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段已然翻过的篇章。

王朝的这段故事,起始于刘秀与阴丽华之间那份真挚深厚的爱意,而后一路延展,直至汉献帝和曹节彼此扶持、相濡以沫之时画上句点。就某种层面来讲,这般起始与终结,倒也可算得上是有始有终了。

然而,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故事画上了句号,其实也就意味着另一个时代拉开了帷幕,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一个故事的终结之处,恰恰可能是另一个全然不同的时代的起始点。

自汉献帝完成禅位的那一刻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已然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三国时代”啦!此刻,真正的三国风云画卷正徐徐展开,一段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历史阶段就此开启,即将向我们全方位地展现它的独特魅力与精彩故事呢。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