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是唐太宗时期著名贤臣,经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见,给唐太宗难堪。唐太宗却因为能听取正确意见,所以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唐朝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
魏征病死后,唐太宗痛哭失声,非常悲伤,下令为魏征立碑,并亲自撰写碑文,把魏征比作一面镜子。
太宗常对大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
如果衣服要穿整齐,帽子要戴端正,首先得站到镜子前面,因为镜子不偏私,它能真实地映照出一个人的形象。就算一个人固执地坚信自己的衣帽、纽扣、领带穿戴都很标准,但只要往镜子前一站,便可一目了然。只要肯于照镜子,不忌讳照镜子,不是化妆之后照镜子,便可都能够照到真容、照到真模样。
毋容置疑,镜子可以正衣冠,看脸面,但它无法映照出人心灵的扭曲或过失。只有经常听取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诚恳纳谏,做到以人为镜,才能明过失而改之。
我们身边的人和物,正是自己心灵的映照,是自己的心灵之镜。只要我们拥有一颗谦逊之心、坦诚之心,真诚倾听别人的意见建议,身边的人物之镜就会使我们始终沿正确的道路前行,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
当然,别人是自己的镜,自己也是别人的镜。人人是镜,人人彼此是镜。而且,“以人为镜”是“以古为镜”和“以铜为镜”三镜当中最深刻的一面。并非你笑他就笑,你愁他就愁,你恨他就恨。完全和你看到的有可能是两回事。
科学发达了,如果这面镜是清晰的平面镜、广角镜、望远镜还好,如果是哈哈镜、近视镜或不知用意的潜望镜,那就要反复地照,更要用心地照。
总之,你必须记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文/张恤民)
欢迎走进“五色石文斋”。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关注,也欢迎您分享、评论。在这里随时有精彩的文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