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案应为岳家军案,实质是军队国家化与军人化的矛盾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3-09-27 20:15:11

我前面的短文也提到过,岳飞案本身不复杂,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岳飞的孙子岳珂把岳飞之死真相掩盖,把岳飞之死变成了遭奸臣秦桧诬陷的冤案。

要遭奸臣诬陷,就要有原因,那就是岳飞坚持抗金,而且战绩非凡,金军在岳家军面前不堪一击,凭岳家军一军之力,如果赵构支持就能直捣黄龙府,所以岳飞关系到民族的危亡,历史随岳飞之死而转变。

那么大家随之推论出,如果岳飞不死,必能横扫金国,正像主持开禧北伐,给岳飞平反的权相韩侂胄在贬秦(桧)制词里所说的:“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意思是因为秦桧向金国妥协,才造成了如今屈辱的局面,深层次的含义,如果不妥协必能打败金国,统一全国,岳飞能不能担此重任,他没有提。

看来当时还没有秦桧诬陷害死岳飞的说法,如果有,韩侂胄怎会不提,而只是痛斥不该议和,说议和就是纵敌。

可见当时韩侂胄也是踌躇满志,认为金国内部争斗不断,国力大不如从前,正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

哪知一打起来,才知道金军并不是想想的不堪一击,才知道宋军的战斗力也不是那么强,此时的韩侂胄连议和的机会也没有了。

胜利无望,败成定局,韩侂胄不是不想议和,而是没有议和的机会了,因为金国提出的条件,“必杀韩(佗胄),始可和”,韩侂胄是不愿意自己把头颅送上门的,后来就被别人代劳了。

开禧北伐败的很惨,而屈辱的是宰相韩侂胄的头颅也成了议和条件。

而宋孝宗北伐,在重新启用主战宰相张浚、老将刘锜的情况下,依然失败。

当然我们可以说,那时是因为岳飞死了,如果岳飞不死,我们就不会失败。

在《说岳全传》中,岳雷挂帅,结果打得金国俯首称臣,而且最后金兀术被牛皋生擒气死,何其痛快。

可想而知,如果真像《说岳全传》说的那样,金国被打败,岳飞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名气,因为孝宗北伐败了、开禧北伐败了,尤其是后来南宋被蒙古所灭,我们更加怀念岳飞,才会将“岳飞如果不死的假设”进行到底!

我们才会相信岳珂为了塑造岳飞抗金形象而创造的类似于神剧的战绩。

比如:用妙计除刘豫,本来刘豫被废,伪齐被取缔,是伪齐失去了战略意义,也是金国主战主和两派斗争的结果。按《宋史·岳飞传》中所说,因为岳飞玩了一个反间计,于是金国怀疑刘豫私通南宋,结果就把伪齐废了。

再比如:大家认为岳飞能扫平金国,就是源于1140年岳飞在河南取得的战绩,大家津津乐道的战绩其实都是虚的。

破金兵“拐子马”,前边人家刘锜在顺昌已经破过一回了,破取得多大的战绩,斩杀多少金军,不详。

八百破十万,斩杀多少金军,不详!

朱仙镇大捷,离汴京只有四十五里,大破金军。

收复了一座座城池,听着战绩辉煌,其实有意义吗?都是空城,又不能守,头一年,金国将河南还给南宋,南宋都不敢驻军,怕是金国的奸计。

当然《说岳全传》更热闹,但史料有记载的最大的战果也就是歼敌四五百,朝廷还怀疑虚报。

岳飞此次取得的几场小胜仗,在《宋史·高宗本纪》只是和其他将领取得的二十多场胜仗一样,只是提了一下,没有什么特别的。

此次岳飞出兵根本不是什么北伐,朝廷命岳飞解顺昌之围,此时金军主力在顺昌,岳飞不愿和金军主力决战,选择了避实就虚,围魏救赵的策略,进军河南,说到底,此次岳飞“战绩”是一场失败的河南保卫战,岳飞是败着回来的,能全身而退已属幸运了,岳飞根本没有和金军主力决战,听说金兀术从顺昌回军河南,就赶紧撤兵了。

当然为了掩饰撤军,岳珂又编造出秦桧蛊惑高宗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逼岳飞撤军的谎言。

大多数人相信岳珂编造的神剧,是因为不知道岳飞此次撤军后,并没有被问罪,而且半年后金兀术卷土重来,史称淮西之战,岳飞还参加了淮西之战,只不过一直在路上,没有赶到战场而已,当然评书要把这些省略掉,因为“坐观胜负、不援淮西”,是岳飞之死的一大罪证,所以很多人不愿提起。

岳珂对场战事自然也没有多少可以发挥的,看看《宋史·岳飞传》中的记载:

“绍兴十一年(1141),间谍报告金军分路渡过淮河南侵,岳飞请求会合各位将帅的部队打破敌人的进攻。

兀..、韩常和龙虎大王率军迅速来到庐州,高宗催促岳飞率部应援,前后写了十七封信。

岳飞估计金人集中全国兵力南犯,巢穴必然空虚,如果长驱直入汴京、洛阳,金军必然疲于奔命,可以坐待敌人困毙。当时岳飞正患风寒咳嗽,竭力支撑病体行动。”

这段文字的描述挺有意思:

一、“岳飞请求会合各位将帅的部队打破敌人的进攻。”

淮西之战是赵构亲自主持的,调动全国所有能调动的部队计划教训一下胆敢孤军深入的金兀术,为以后的和谈争取主动。

岳飞“请求”,看来岳飞非常积极,但“高宗催促岳飞率部应援,前后写了十七封信。”,结果呢!直到战争结束,岳飞离战场还有几百里。

赵构写了十七封信,催促!比凭空捏造的十二道金牌如何?

二、“岳飞估计金人集中全国兵力南犯,巢穴必然空虚,如果长驱直入汴京、洛阳,金军必然疲于奔命,”

岳飞又在讨价还价,这里赵构想几路大军合围金兀术,岳飞想的是避实就虚。

三、“当时岳飞正患风寒咳嗽,竭力支撑病体行动。”

岳珂说岳飞是带病上前线,“正患风寒咳嗽,竭力支撑病体行动。”

岳飞此时的表现是不是和半年前《说岳全传》中的描写大相庭径。

我们之所以这么恨奸臣秦桧,很大程度上是相信秦桧害死了岳飞,同时相信岳飞不死,我们就能征服金国,一雪前耻;甚至我们以后所受的受异族统治的屈辱的历史,都是秦桧造成的。

正向韩侂胄所指责秦桧的那样:“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只是我们冤的不是纵敌,而是杀岳飞。

我们之所以感觉岳飞的故事传说充满了矛盾,甚至很多事不可思议,其实就是岳珂把岳飞真正死因掩盖了,把岳飞的死因变成了:

因为坚持抗金和主和的秦桧产生矛盾,

因为岳飞领导的岳家军太能打了,金国害怕,提出议和的条件是杀岳飞。

而为了这种理由能说通,又把宋高宗描绘成懦弱、昏庸、贪图享受的无道昏君,于是,南宋开国的皇帝成了昏君,丞相、司法部长、国防部长等高官都成奸臣,甚至大多数将领都成了胆小懦弱,在奸臣的威逼利诱下,参与陷害岳飞的小人。

我们树起来了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却搞得南宋整个朝廷没几个好人,要知道那是建国初期,国家的基础都是这些人奠定的,岳飞能力再强,也只是在整顿国内秩序,平定盗寇、义军的过程中战绩卓越而已,南宋战事较多的是东线(张俊的防区)、西线(吴氏兄弟的防区),岳飞守卫的中线战事较少,我们在塑造岳飞高大形象的同时,矮化、甚至抹黑了很多岳飞同时代关键人物,所以南宋那段历史才看起来那么的荒唐和不可思议。

岳飞那段历史之所以这么复杂,又是秦桧是奸细卧底、又是王氏“东窗事发”、又是收买王俊诬陷、又是张俊威逼王贵、以及岳家军多么将官参与诬陷岳飞,又是宋高宗是傀儡皇帝等等,其实就是受了岳珂的误导,当然也有我们愿意受其误导的原因在里面。

岳飞案实际上应为岳家军案,实质是军队国家化与军人化的矛盾导致的,因为军队国家化,军队大多数将官都是不愉快,因为很多的既得利益会消失,再加上整编军队牵扯的经济问题可能受牵连,都会多多少少有抵触心理,韩世忠的军队也情绪满满,韩世忠的亲信耿著因阻止韩家军总财赋官胡纺交出真账本而被抓,因为韩家军实际在册的将士只三万人,而上报朝廷的是五万多,吃空饷太严重,那么作为维护小团体利益方面看,耿著类似于张宪,而胡纺是不是类似于王俊,但韩家军的事件,由于韩世忠的态度较好,赢得了赵构的信任,耿著也只是流放,经济问题没有再提,既往不咎了。

三大将被解除军权后,其实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同入枢密院,以后的命运就决定于对待军改的态度和表现。

岳飞被免职后,本来和朝廷相安无事。

但因张宪被举报“意欲谋叛”,被牵连入狱。

举报张宪“意欲谋叛”的是张宪的副手王俊。

王俊接受张宪的指派,去做一些同事将领的工作,受到一些将领的抵制和警告。

王俊知道这是杀头的大事,越想越怕,最终决定出面举报。

自己由张宪的同谋者,变成了检举功臣。

张宪谋叛的问题又牵涉到岳飞。

王俊在《告首状》中叙述:

“张太尉道:“更说与你:我相公处有人来,教我救他。”

俊道:“如何救他?”

张太尉道:“我遮(这)人马动,则便是救他也。”

俊道:“动后,甚意思?”

张太尉道:“遮里将人马老小尽底移去襄阳府不动,只在那驻扎,朝廷知后,必使岳相公来弹压抚谕。”

俊道:“太尉不得动人马。若太尉动人马,朝廷必疑,岳相公越被罪也。”

张太尉道:“你理会不得。若朝廷使岳相公来时,便是我救他也。若朝廷不肯教岳相公来时,我将人马分布,自据襄阳府。”

俊道:“诸军人马,如何起发得?”

张太尉道:“我虏劫舟船,尽装载步人老小,令马军便陆路前去。”

岳云送来的 书信,要张宪在鄂州和襄阳搞出些动静,好让岳飞回去重新掌兵。

这样随着张宪的被告发和入狱,岳飞的被捕入狱,就是非常符合逻辑的事情了。

所以,岳飞案的的形成,关键在于张宪案。

也可以说,张宪案是岳飞案的起因。

岳飞案的本质是军队国家化与军人化的分歧,在岳飞成长时期,南宋军人因为战争,地位空前,享有非常多特权,引起许多主政大臣的担忧和反制措施,主战宰相张浚首先尝试军改,结果由于经验不足,导致刘光世部下郦琼三万多人,裹挟着十万百姓投伪齐。

淮西之战彻底暴露了“家军”的弊端,使赵构痛下决心,在宰相秦桧、次相王次翁的主持下,终于打破军人主政的局面,史称“辛酉军改”。

赵构处理岳飞,不单单是因为岳飞跋扈,不是岳飞不援淮西,更重要的原因是岳家军内部,在遭到赵构收回军人特权的打击后,有主动推举岳飞上台反对赵构执行国家正常化的举动,而岳飞在连遭赵构各种打击后,也有各项迹象表明他与岳家军中反朝廷势力勾结,并着手反制赵构的行动。

整个案子中,一马当先者是张宪岳云,岳飞案的主要责任人不是岳飞,更准确的定位是岳家军案。

南宋朝廷为了重新建立健康的政权体系,打击军人势力,重新整编军队,收回军人特权、清查军产都是势在必行的步骤,在此过程中,岳飞成为岳家军部众抵制朝廷触手的最有力人选,岳飞的各项罪名确实该死,但是即便没有这些罪行,他也很难再活,岳飞的死,不仅仅是他个人性格的悲剧,而是社会体制造成的。

他岳飞未必很想当皇帝,但是岳家军会逼他当皇帝,因为不这么做,岳家军就要被朝廷打击得支离破碎了,南宋以文制武,军人在文官管束下就成了看门狗。

岳家军这种半军阀化性质的军队,长期游历于体制之外,享受着高度的自由,一旦军改就被套上枷锁,挣扎在所难免,包括张家俊,韩家军改编肯定也存在不满情绪,这时大帅出面做工作,就会减少改编的风险,主帅不配合,那就危险了;岳家军所做的正是政府要防范的,所以岳飞和岳家军就悲剧了。

1 阅读:51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