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的不行,欧盟要明抢了!

社论发一言 2025-01-01 17:52:40

文|大熊频道

近日,越南对中国风电塔筒加征97%反倾销关税,而对于投资越南的风电企业,就免于征收反倾销税。

自中企投资越南后,越南企业逐渐掌握了该生产核心技术,并占据了世界份额的15%,然而,由于越南不具备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整体竞争无法与中企抗衡,越南就使坏,对中企征收97%的反倾销关税。

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熟悉?

就在前不久,欧盟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为期五年,最高达35%的关税。

而与前者不同的是,欧盟对中国加征关税并非为了保护本土车企,而是希望通过增加进口限制,试图让更多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去欧洲投资建厂,以“欧盟版”的市场换技术来发展自己的新能源技术,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电池技术。

据上汽集团透露,在之前欧盟调查中,他们就被要求提供电池配方。但也正是因为拒绝提供相应技术,上汽遭到了欧盟最高35%的关税处罚。

这就是欧盟处心积虑、政治操作下的商业讹诈。

据了解,欧盟为此还通过了电池补助方案。即前去设厂的中国企业转让技术给欧洲企业,可以换取欧盟10亿欧元电池开发补助。

欧洲电池技术的溃败

那么,为什么欧盟要这么做?

原因也很简单。

汽车产业是欧洲经济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之一,对欧洲的社会、环境、经济福利和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它产生的营业额约占欧盟GDP的7%,直接和间接雇佣了1380万人,占欧盟总就业的6.1%。毫不夸张的说,整个欧洲就是在汽车制造业的繁荣上运行的。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今天,美国尚且还有特斯拉勉强拿得出手,背后又有日本、韩国等一众小弟支持。反观欧洲汽车制造商,在全面电动化的道路上却是步履维艰、一地鸡毛。

先是瑞典电池巨头诺斯伏特(Northvolt)的破产,宣告欧洲自建电池产业雄心的被终结。随即,英国新兴电池企业––伏特,打造的电池工厂,还没开业便宣告破产。德国和意大利的两家电池厂项目也都停摆中,遥遥无期。

如果任由发展,欧洲百年间建立起来的汽车行业优势将荡然无存,欧洲经济也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打击。

然而,即便绞尽脑汁,欧洲汽车行业也走不出衰落的必然。这表面看是由于欧洲车企的电动化转型面临技术、成本、供应链等方面的困难,深层次是欧美国家制裁中国,亲手粉碎全球化“骗局”,中国产业快速崛起的必然。

0 阅读:27

社论发一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