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某团“社保风暴”背后:一场改写中国零工经济规则的降维战争

即时刘说 2025-02-20 14:32:48

2025年2月19日,中国互联网行业迎来戏剧性的一幕:上午10时,京东高调宣布自3月1日起为全职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成为全国首个将外卖员纳入传统社保体系的平台;下午3时,某平台也做出回应,宣布将于二季度启动“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社保计划”。两大巨头的隔空对决,不仅揭开了外卖行业“社保革命”的序幕,更暴露了平台经济从“野蛮生长”转向“责任重构”的深层博弈。

图两大平台公告

这场风暴的核心,远不止于骑手社保——它是一场关于平台垄断与反垄断、资本扩张与社会责任、零工经济与制度适配的全面战争。

101

京东从宣布正式进军外面市场开始,其“三连击”策略堪称教科书式的市场突袭。

首先是开启了佣金革命,2025年初推出“品质外卖商家免佣一年”政策,直击某平台20%-25%的佣金痛点。其次,招募商家,通过地推团队布局39个重点城市,虽然目前商家入驻审核相对较慢,但这也为可能而来的“外卖补贴大战”储备粮草。第三,对骑手保障,五险一金+意外险的组合拳,破解骑手群体“裸奔”困局,也让其他平台的骑手春心荡漾,跳槽的想法跃跃欲试。

这套组合拳的杀伤力在于,它同时击中了商家、骑手、消费者三个关键群体。

对于商家端,免佣政策吸引中小餐饮品牌集体倒戈,某成都火锅店老板直言“其他平台抽成吃掉两成利润,京东免佣等于白送半年盈利”。对于骑手端,五险一金虽初期仅覆盖万人规模,但“社保标杆”的象征意义已引发某平台850万骑手群体震动,杭州某平台骑手群内流传“跳槽指南”,直指京东骑手招募链接。对于消费端,社交媒体上“京东外卖何时到我家”的刷屏,折射出用户对“新鲶鱼”打破垄断的期待。

某平台的应对策略则暴露了行业龙头的两难。一方面要做出防守姿态。紧急跟进社保政策,但将“稳定兼职骑手”纳入覆盖范围的操作,被指“既要堵住舆论缺口,又不想放弃众包模式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则有可能暗度陈仓。在京东重点布局的北京、上海等城市,有消息称某外卖平台内部已制定“佣金动态调整预案”,必要时可局部实施0佣金反制。

这场对决的本质,是平台经济从“流量垄断”转向“规则创新”的进化——当低价补贴不再是唯一武器,社保、佣金、服务品质等“制度性变量”正成为新的竞争壁垒。

202

中国外卖行业过去十年的狂飙,实则是平台、商家、骑手在垄断格局下的三重异化。

首先是平台霸权,某平台2024年295亿净利润中,超六成来自外卖佣金,却被诟病“用算法榨取最后一公里剩余价值”。其次是商家囚徒困境,如某长沙奶茶店老板算过一笔账:某头部平台抽成22%,第二平台抽成18%,但“关掉外卖等于自杀,开着只是慢性失血”;第三则是骑手工具化,日均12小时工作时长、单均收入从12元腰斩至6元、交通事故后“擦完药继续跑单”,构成了850万骑手的生存底色。

此外,无论是即时零,还是餐饮外卖,某平台都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平台的决定着商家的生死,外卖商家一方面憎恶平台高额的佣金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寄生在平台的反复压榨之中。平台操控着入驻商家们进行着价格战、补贴战,平台只需要“引导”规则,就能俘获更多“奴仆”。

这种畸形的生态,源于平台经济的“数据封建制”——通过掌控流量入口和算法规则,平台将商家变为“数字佃农”,将骑手异化为“人形配送机”。当垄断达到临界点,整个商业系统的创造力反而被窒息。

一方面造成了创新停滞。2024年外卖行业新品率同比下降17%,商家为压缩成本普遍使用预制菜;另一方面,则使价值扭曲。比如上海某米其林餐厅因拒绝参与“满减大战”被平台降权,最终退出外卖市场;此外,也让社会成本转嫁。骑手社保缺失每年造成约120亿元医疗负担,最终由公共财政兜底。

正如经济学家盘和林所言:“当平台成为规则制定者而非服务提供者,整个经济系统的风险分配必然失衡。”

303

京东的突袭绝非偶然,其战略设计暗含对平台经济底层逻辑的颠覆。

首先是对成本的重构,通过自建物流体系降低边际成本,以“五险一金+0佣金”组合拳将某平台拖入“成本不对称战争”。其次是规则升维,将骑手社保从“企业负担”转化为“品牌资产”,倒逼行业进入“社会责任竞赛”新阶段。第三则是构建生态绑定。以39个重点城市为支点,构建“低佣金商家-高保障骑手-高品质服务”的正向循环,直击某平台“高抽成-低服务”的阿克琉斯之踵。

这套打法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同时激活了多方博弈。对政府来说,他响应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导向,抢占道德制高点;对资本来说,用短期亏损换取市场份额,复制当年滴滴快滴补贴战的资本叙事;而对公众来说,他塑造“革新者”形象,将商业竞争包装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义之战。

而某平台的困境在于,其引以为傲的“规模护城河”正在反噬自身。一方面受骑手悖论,850万骑手若全面参保,每年社保支出将超200亿元,足以吞噬其2024年净利润的68%,这对一直以来喜欢分包,割底层劳动者韭菜的某平台失去了赚大钱的机会。另一方面,形成路径依赖,众包模式虽降低人力成本,却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与京东“全职骑手+统一培训”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这场战争的终局,或将改写中国互联网的竞争哲学——从“烧钱换规模”转向“制度定胜负”。

404

京东和某平台的社保竞赛,暴露出零工经济转型的深层矛盾。一是制度适配困境,传统社保体系基于“稳定劳动关系”设计,难以匹配骑手“跨平台接单、日结薪资”的流动性;二是群体分化危机,某平台“稳定兼职骑手”标准模糊,可能造成“社保特权阶层”,加剧骑手内部不平等;三则是成本转嫁风险,京东骑手透露,缴纳五险一金后“到手工资可能缩水15%”,恐引发新一轮“用脚投票”。

更严峻的挑战在于,这场社保革命可能触发连锁反应,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由消费者买单?若平台将成本转嫁,外卖均价上涨5%-8%或成定局,最终由13亿用户分担;二是中小平台团灭?区域型外卖平台无力承担社保成本,可能加速行业集中化,与“反垄断”目标背道而驰;三是灵活用工倒退,全职化趋势可能导致零工经济丧失灵活性,与95后追求的“工作自主权”产生冲突。

这些悖论提醒我们:零工经济的真正出路,不是简单复制工业时代的雇佣关系,而是构建适配数字文明的新型保障体系——或许该借鉴欧盟“数字工人身份认证”,或加州AB5法案对零工劳动者权益的界定,在灵活性与保障性间寻找第三条道路。

505

这场社保风暴,实质是中国互联网经济从“青春期”迈向“成熟期”的成人礼。一方面是价值回归,当人口红利见顶、监管铁幕落下,平台必须从“流量掠夺”转向“价值创造”;另一方面是责任觉醒,骑手社保只是起点,算法伦理、数据隐私、碳中和等议题将接踵而至。此外,还会引发生态重构,健康的平台经济不应是“赢家通吃”,而是“森林生态”——既有参天巨头,也有灌木小草,通过差异竞争实现共生进化。

某平台本地商业负责人表示:“履行好社会责任,不必用竞争思维来思考。” 虽然此言既是对京东的柔性回应,但谁都能看得出来,其平台面对京东的大招,不得不在考虑了几个小时后采取跟进措施,这本质上就是他们真的害怕了,是一场彻彻底底的竞争的开始。

现在回头看年前炒的火热的主持人刘雯痛击某平台的事件,或许只是这场较量中,早有准备的一场预热。

606

京东与某平台的对决,或许没有传统商战中的“你死我活”——社保竞赛抬高了行业门槛,倒逼平台提升劳动者权益;佣金战争打破垄断定价,释放商家创新活力;算法优化推动服务升级,最终惠及14亿消费者。

这场战争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揭示了平台经济的终极命题:当资本权力膨胀到可以定义社会规则时,企业必须学会在“利润最大化”与“社会价值最优化”之间寻找平衡。毕竟,一个伟大的企业,不应只是商业史上的征服者,更应是文明进程的共建者。

当然,与其小商家不停的在某一两个平台里疯狂内卷,都不如更多平台同时入局,毕竟被一两家平台垄断的行业,再怎么讲故事,最终苦的还是底层人。

0 阅读:3

即时刘说

简介:全解即时零售,洞察商业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