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杨度一张罕见留影,他身着汉服,戴着眼镜,一脸的斯文相

流水无情谁有情 2025-01-25 17:30:10

1914年冬季,袁世凯的祭天活动现场,杨度留下了一张罕见留影,镜头中,杨度身着一袭华丽的汉服,他戴着眼镜,一脸的斯文相。

杨度

杨度是近代中国活跃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在学界被公认为奇人,他生逢于清朝末年,所以称他“末世奇人”。

从他成为北洋军首领袁世凯的心腹和智囊算起,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参与了所有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才华和胆识在当时可谓是名满天下,被袁世凯赞誉为“旷代逸才”。

杨度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姜畲石塘村一个农耕家庭,父亲杨懿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日都在家中务农,闲时兼做吹鼓手,贴补家用。

1885年,杨度十岁那年,父亲因病离世,作为家中顶梁柱的父亲突然病逝,使得家里失去了依靠和经济来源,陷入到了困境之中,好在杨度的大伯这个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将杨度过继了过来,接到家中养育。

杨度的大伯杨瑞生是湘军的部将,吃着朝廷的俸禄,因此他将杨度过继过来后,杨度不仅生活上有了大幅度的改善,还获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被大伯杨瑞生安排在归德镇总兵府读书。

那个时候的杨度十分争气,他勤奋好学,精进自己的学识,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便成为了一个精通诗书棋画的“小才子”。

1894年,19岁的杨度一举考中了举人,并在次年参加了科举考试,然而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志在科举考试中有多斩获的杨度竟落了榜,这让杨度为此十分失意和苦楚。

杨度落榜之后,失意的回到了老家,在机缘之下,与当时的湘学名儒王闿运相遇,相识,湘学名儒王闿运见杨度颇有学识,是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便将杨度招为学生,倾囊相授,而杨度这边也没有让老师王闿运失望,努力精进自己的学识,逐渐成为了王闿运最为得意的弟子。

后续,杨度在湘学名儒王闿运处学有大成后,他来到了谭嗣同等人创办的长沙时务学堂读新学,并在这里结识了蔡锷,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02年,杨度结束了自己在长沙时务学堂的学习后,他选择自费留学日本,到了日本后,杨度进入到了东京弘文书院求学,在日本留学期间,杨度不仅学习和接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文化,还开拓了眼界,这为他日后回国从政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908年,从日本留学归国后的杨度,得到了张之洞和袁世凯这两位清廷大臣的赏识和信赖,在这两位清廷大臣的保举之下,杨度被清廷任命为四品京堂候补,就这样,杨度便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

杨度做事认真,又留学过日本,见过大世面,因此在1911年4月,清廷皇族内阁成立后不久,杨度便被清廷委以要职,出任内阁统计局长一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的统治者们为此惶恐不已,当即便命与袁世凯有交情的杨度去往河南彰德,安抚和劝说袁世凯出山,稳定住局面,

杨度到了河南彰德,凭借着自己与袁世凯先前的过往和私交关系,终将韬光养晦的袁世凯请出了山,重新出山的袁世凯在成为清廷的内阁总理大臣后,便将杨度视为心腹,委任杨度为内阁学部副大臣,就这样,杨度便成为了袁世凯身边重要的幕僚和智囊之一。

1912年,清王朝覆灭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成为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而杨度则在随后不久,成为了参政院的参政,并与袁世凯身边的其他幕僚一起积极鼓吹复辟帝制。

1915年,袁世凯不顾全国民众的反对,宣布复辟帝制,结果引发了“护国运动”,作为积极鼓吹复辟帝制的杨度则受到了社会舆论的猛烈攻击,最终,袁世凯不得不在众叛亲离之下宣布取消帝制,并在1916年6月6日病重而逝。

袁世凯病逝后,杨度失去了靠山,还遭到了继任总统黎元洪的通缉,不得不离开北京,隐退天津、青岛等地,闭门学佛,不问世事,以此来躲避灾祸。

1917年,“辫帅”张勋借府院之争,率5000辫子军入京,拥溥仪复辟,同时,“辫帅”张勋邀请杨度入京参加,并担任官职,杨度接到邀请后,通电表示了拒绝,表示自己不愿再闻世事,只愿学佛参禅。

同年7月,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击败“辫帅”张勋的辫子军,“辫帅”张勋复辟的闹剧宣告结束,而没有参与这起复辟闹剧的杨度则在1918年3月,得到了北洋政府的特赦,从而恢复自由,得以返京。

杨度重返北京后,成为了各路军阀人物的座上宾,曾在1926年,做过山东军阀张宗昌的总参议,虽然说张宗昌这些军阀人物都十分热情的接纳了杨度,却并没有像袁世凯那样用其才,听其言,这就使得杨度感到郁郁不得志,只能够示意的离开,去往上海发展。

杨度在上海期间,与李大钊结识,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27年,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军警捕获后,杨度获知这个消息后,十分急切,便开始四处活动,营救李大钊,但是这个时候的杨度力小甚微,终究没有将李大钊营救出来。

同年4月28日,李大钊被施以绞刑杀害,获知这个噩耗的杨度,悲愤不已,痛心之下,他将自己的值钱物品和房产变卖,换取钱财,来救济与李大钊同时被军阀绞杀的死难者家属。

这件事情后,杨度离开了北京,迁居上海居住,来到上海之后,杨度以卖字和为人撰写碑文及墓志铭为生,当时的上海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获悉杨度南下上海居住后,便亲自登门拜访,聘为门下“清客”。

后续,杨度一直都在上海居住,他的思想开始向马克思主义靠拢,为此,他在1929年秋季,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经陈赓引荐、潘汉年介绍,经周恩来批准,秘密入党,从而走上了革命之路。

晚年时期的杨度以杜月笙顾问的身份,从事革命工作,为我党秘密提供情报,营救被捕同志、惩治叛徒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1年6月,这时已年近六旬的杨度顽疾缠身,他本想继续为革命作出贡献,但无奈力不从心,最终因病重在上海的住所病逝,终年56岁,杨度病逝后,被安葬于万国公墓!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