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少斌
“扫街”,现在有一个新名词city walk城市漫步,吹响集结号。
11月30日上午,人文武汉文保志愿者的寻访活动如期举行,清晨人们从武汉三镇赶来,热爱武汉历史文化普通市民,研究地方志的学者,汇集在汉阳西桥路钟家村小学大门口,形成一股人潮。人文武汉志愿者上一次寻访汉阳是2019年的冬天,时隔5年汉阳发生了哪些变化?
钟家村小学门口集结
顾壁阶与刘彦(左)直播中
由原汉阳铁厂与张之洞博物馆长顾壁阶老师提议,人文武汉公众号主编田联申老师负责组织的“冬游汉阳,追寻古城遗踪”活动如期开展。
原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笃勤,武汉大学教授向虎雏,武汉民俗专家刘谦定,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梅汝璈侄子、高级教师梅长钊,武汉图书馆研究员王钢,原汉阳区地方志办公室副调研员陈国辉,原汉阳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方东平,原建筑装饰协会会长张智海,汉口竹枝词非遗传人、竹枝词学会陈荣华、柯友宝,本土作家姜燕鸣,长期活跃在人文武汉群的钟声华、周启壮、邹道庆、周克刚、刘成春等;
《人文武汉公众号》文章的作者阮化植、吴业巍、陶然、潘建、李又新,湖北财经政法大学正在收集资料、撰写“人文武汉20年”硕士论文的研究生张子琪、余雅婷等,与人文武汉志愿者团队成员共六十余人一起参加活动。武汉电视台记者刘彦、孙海莎跟踪采访,见微平台上午9—10时段同步直播。
1934年《汉阳街市图》局部。关耳供图
历史上汉水入江口的考证,由于涉及文献、地理、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难以得出准确的定认,由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问题现在常与汉口镇的起源联系在一起,而围绕着成化年间汉水改道的描述是否正确的反映历史,质疑声也从未间断,现在对其的探讨与研究也更深入与广泛。
成化年间及以前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宋地图显示,汉水主入江口于龟山北入长江,汉口的主要部分(历史上两岸都称为汉口,汉水入江的口子)与汉阳也是分开的,成化汉水改道仅仅是指汉水从排沙口至郭师口之间局部河道的改变,与郭师口下游龟山一带汉水入江的河段无关,不存在成化年间才把两者分开的情形。但由于古代汉水河道的不稳定,在武汉地区及周边形成多口入江现象等观点也渐成共识。
宋•1121年地图局部
明•1727年地图局部
清•彩绘湖北地图局部,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在汉阳生活了70余年的“老汉阳”顾老师通过幼时的记忆,分享了陡码头、西门桥与夹河的旧时面貌以及老汉阳的风情轶事,介绍了汉阳城南汉水(湖)入江遗址。风趣而详实,激起大家的兴趣与好奇,交流与询问不断,感叹与惊异不息。
方东平老师依据丰富的史志资料解析了凤凰山南宋石刻和汉阳古城变迁。孙庆力老师凭借独特的解读老照片的功底,认证了共勉街牌坊的真实身份为汉阳县文庙的棂星门(新观点)。肖波老师对李本忠生在汉阳,德在汉皋,功在峡江,锲而不舍的研究让大家由衷敬佩。韩少斌介绍了铁佛寺的变迁。
方东平,凤凰山摩崖石刻,引经据典
孙庆力,共勉牌坊还是棂星门?
肖波,宣传汉商李本忠,不遗余力
韩少斌,铁佛寺的前世今生
2019年的铁佛寺。关耳摄
今日铁佛寺
陡码头遗址、铁佛寺(旧貌变新颜)、西门桥遗址、童贞圣母院、绣花堂、圣心堂附属建筑、西大街沿线老厂(店)遗址、玄妙观遗址、青石桥遗址、训女书院遗址、汉阳树、高隆庞诊所建筑、天主堂、凤凰山摩崖石刻、文庙棂星门等一路寻访。
通过一张张老照片,直观感受着汉阳城的沧桑变迁。一座座新建筑拔地而起,让一些老汉阳们都有一些找不到北的感觉。然而也发现短短的二三年间,圣心堂、西大街、文德三小旧址、协镇署遗址民国建筑、老邮局、顺仁堂糟坊旧址等没有了踪影,让人不胜唏嘘。相逢何须旧识,同道就是知音。时间不经意间跨过了正午,意犹未尽的新朋老友举盏相约明朝再聚。
活动花絮
合影
摄影:胡晋鄂
欢迎关注本号并在最下方留言!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