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古城,寻找九皇宫

风之问候呢 2025-04-10 14:38:54

趁着下午的闲暇,寻找古城里的九皇宫。它很有历史,真正的古建,前几日,看见当地网友提到它,说离过去的铁工厂不远。

府街上的黄葛树,有300年的树龄。

今日为乙巳三月初九,午后阳光灿烂,气温渐高,人也少了。

从下顺城街出行,经石塔街到三衙街,路过天主堂。旁边在建北城派出所和北城消防站办公用房。

左转后右转,来到陶家祠巷,老建筑不少,巷中有一牌坊为文保单位。尽头处左转,右边为修好的仿古建筑,以前此处一条大污水沟。走到仓街,路口上开设的“塔里木风情食府”已经关门,门口挂有“新疆老兵”联络处。

原印刷厂大门旁两棵黄葛树,春到了,开始萌芽。

春和景明之日,脚踩凹凸的大石板路,向四牌楼走去。在路口旁,建有关帝文化馆,为以前张家大院,角落处一丛三角梅。

走过四牌楼来到府街,明清时县衙所在地,就是不知道府治的具体位置,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路边又修好不少古建,吉羊巷是民国大画家马骀的出生地,他是回族,今建有纪念馆,展览一些字画,开开停停的,缺乏韧性。从一条小巷进去,坐在廊椅上,群中有同学的回复,对高铁总工杜同学的英年早逝,寄托不舍和哀思之情。西昌花开,樱桃红了,斯人已去,驾返瑶池。

向后营巷走的路

来到宁远印务公司门口,两株高大黄葛树是这里的标志。己是暮春伊始,一株落叶已尽,长出满枝嫩芽,一株还是绿叶满树,颇不一样。离东门不远了,门洞里的木头横梁绝对是古物,孩童时代就见在门洞里,门砖也是旧物,可见风化痕迹。抚摸门洞,时光已逝,青砖依旧,孩童老去,没有过去的人潮涌动。

静静的的后营巷,变化不大。

前面是东林寺,内有几座清代的古墓,寺内比丘尼就陪伴她们的先师,一百多年过去了。山门近几年重新修缮,匾额为当地书法名家唐德明所题,猩红的院墙,山门紧闭。

前方为彝文校

后营巷里见到一个送快递的小哥,询问九皇宫在哪里? 他回答,用带着团结腔的普通话,你是来这里的外地游客吗?我不知道。本来想他天天跑快递,对周边环境熟悉,结果一问三不知。一个穿了一身橙色工作服的清洁工人过来,也不知道九皇宫。继续往后营巷里走去,路边一小卖部,老板正打扫周边卫生。他说,巷子下边,在东门边上,现在只剩一照壁,都拆完了。现在那里有块牌子,过去铁工厂的位置。这老板是个老市民,一口西昌话,前面两个一口团结腔。后营巷是清朝驻军所在地,解放后为团部驻地,后为武警驻地,现在也没驻军,很破败了。

梅花井,民干校大门外

穿出后营巷来到了北街上,朝老统部巷走去。路过四川彝文学校(民族干部学校)的大门,门口簇拥几个小摊,卖土豆等小食品。大门不远处有一古井,名叫梅花井,保护了下来,刻有石碑和说明,这是古城内尚存的几口古开,四周用栏杆围住,无法使用了,不知有多少年,以前是周围居民的重要水源。

老统部巷,外墙粉刷了

听这名字,在这小巷内也有政府部门机构,统部所在地,巷子狭窄,不能通汽车,只可步行或走电瓶车。

红星幼儿园

巷内有一幼儿园,名叫红星幼儿园,北街上的是红旗幼儿园,都是好几十年的老牌幼儿园。在西昌一中读初中时,下午两节课后会有跑步,大家经滴水岩,老统部巷,出北门,跑上一圈,从城墙上又回到一中。现在巷子变化不大,老房子还在。

走出老统部巷,就是滴水岩。北上就是西昌一中,以前路边一条水沟,水质很差,转拐处有一水井。现在水沟封闭了,水井不见了,这是走过无数次的街巷,铁工厂早就成了历史,听不到轰鸣的噪声。据说,在铁工厂工地挖基础时,挖出众多头盖骨,是解放前上山剿匪后带回的。

巷中的一场坝,过去是稂仓所在地,很破旧了。

凭记忆,走进一小巷,容一人通过,上到另一巷,名东仓巷。房屋破旧,西边的坎上属于军分区的地界,以前是红砖的平房,现是青灰的楼房。过去是军分区司令员住所,现在不知是不是?

西昌四小大门

来到仓街上,还有许多老建筑,南街北街上旧房子基本拆完了。走不远,为西昌四小,校门在以前的位置,校内房屋都已重建。春风扑面,换了人间。

电话响起,二姐催促到顺城街吃晚饭,天空飘落几颗雨滴。沿石塔街,步行而下,路旁好几株蓝华楹,再有一周也该绽放了。

补记2025年4月9日晚 海河

0 阅读:0

风之问候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