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灿烂的日子,已是3月26日。路过国道旁,停在礼州人行道上的小货车 ,拉了一车地瓜正在售卖。

地瓜在北方叫白薯,在西昌就叫地瓜或土瓜,大小不一,有清脆的口感。

近几日,艳阳高照,气温窜升得很快,己是仲春时节,宫粉紫荆开满技Y,一场带有寒意的春雨催生了绿叶,夹杂在烂漫的花间。

和老板谈价,他要3元一斤,我却只给2元,最后2元5成交。选了四个扁圆的果子,称重17元多,老板抹了零,就给17元,一个地瓜就有一斤多,也够了。

切开一个尝下鲜,地瓜淡淡的甜味,水分充足,看着个头大,也不老,正在季节上。现在技术提高了,种植的地瓜个头不小,但愿是自然生长的。

选地瓜应该有技巧,个头大的不一定老,有些个头小,长成圆锥状的大多比较老,口感差很多,吃上去干涩,不化渣。
地瓜挖出来,一般不会水洗,要沾点泥土才够新鲜。记得上世纪70,80年代,当地出产的地瓜个头都不大,卖的时候用瓜藤扎成一捆,大小都小,便于手提。瓜农也不折散零买,大的小的,老的嫩的,捆起来售卖。

父亲所在的太和小麻柳会种地瓜,收获之后拉回单位,每户会分地瓜,月底从工资里扣除。每到分地瓜的时候,大多是傍晚时分,孩子的我们兴高采烈,每家分上一堆,这下每天又有吃的了。上学路上,手中提着清甜的地瓜,裤兜里会再揣上一两个,先从藤柄处撕去外皮,残留在上边的皮就用牙咬,把皮剥干净,也顾上还有点泥巴。看着白生生的地瓜,一口下去,清脆回甘,满口滋润,水分很足,淡淡的的甜味,百吃不厌。有时地瓜分得多了,放上几天,地瓜变蔫了,有点干,母亲会把有点老的、小的,削去外皮,倒进锅里炒一下,也就成了一道菜,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走过市场,商品丰富,新奇水果不断涌现,这不起眼的地瓜常常被忽视。它不太香甜,撕皮不太方便,沾有泥土,买的人自然不多。

偶尔遇到地瓜在卖,我会多看几眼,看见瓜形好的,揣摸它一定很是细嫩,这清甜香的滋味,始终留在记忆里。
这朴素的地瓜是童年抹不去的记忆,还有在唇齿间留下的清甜香的滋味,比起当今怪新奇的水果更加难忘。
补记于2025年3月29日 仲春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