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晴了,一周阴冷的天气,转瞬即逝。天空下的山巅簇拥了一些薄云,对阳光的影响微乎其微,人就是这样,天冷盼阳光,炎热想清凉。
昨日,母亲顺利出院,再前日,下午出了一会儿太阳,母亲在病床躺久了,我们陪伴她,从大水井走到晏家巷,又到了顺城街。

大水井是建昌古城里一个标志性称呼,这片社区就称为大水井社区。站在井前,东边路口通石塔街,北面的道路是老地委,后来的市委、市政府和政协驻地,西边的通向晏家巷,拐角处是老公安处,现在是生活区。市政府大院内有两三棵大榕树,遮天蔽日,枝繁叶茂,也是百年古树。老公安处的门前也有两棵大榕树,可惜砍去多年了。1975年的夏天,大哥和他的伙伴们站在门前,在大榕树下,胸佩红花,在大人小孩的簇拥下,走向上山下乡的路途。公安处的老陈师傅坐在老解放的车头上,挺直腰杆,和小知青们拍下出发前的合影。

几十年过去,市委、市政府搬迁去了西部新区,这片街区冷清了许多,只有大水井依然还在。重修了基座,四周一圈栏杆,井口盖上了石板,一架汲水的辘轳,上面没有井绳。以前,这口井滋养了附近的居民。老公安处对面以前是家铁件作坊,终日声响不断,现在没有了踪影,新建了叫晏家小院的居住点,颇有国风韵味,漏窗飞檐,色彩淡雅,安静祥和。

母亲和大姐站在大水井前,拍下阳光下照片,春日夕阳照脸庞,五十年光阴似水流。

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踮着脚尖,用力转动没有井绳的辘轳,小孩总是好奇,还想象着从大水井里汲水上来。

如在从前,一定会被大人教导,别在井前调皮捣蛋,弄脏了井水。现在辘轳在小女孩用力的转动下,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好像岁月的回声,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梦回建昌古城。
记于乙巳仲春二月二十五日 2025年3月24日 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