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属特委的故事丨肃宁县第一个党支部南王村党支部的建立与活动

灵巧饭团 2024-12-15 11:32:02

1930年深秋,肃宁县城冷飕飕的,秋风一阵阵的。

城隍庙里香火很旺,但空气里却弥漫着一股紧张的味道。

一个看着普普通通的小货郎,挑着担子,沿街吆喝着卖万花筒。

谁也不知道,这些五颜六色的玩具里,藏着足以燎原冀中平原的革命火种……

我爷爷常跟我讲起刘书春的故事,说他就像一颗种子,落在了我们南王村。

那年头,日子过得苦啊,地主老财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大伙儿都盼着能有好日子。

刘书春这颗种子,就在这片盼望的土地上,发了芽,生了根。

他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身边,有一群和他一样想改变世道的年轻人。

他们里有穷得叮当响的庄稼汉,有看不惯世道想为老百姓出头的巡警,还有满腔热血想救国的读书人。

就说刘俊生吧,以前是个巡警,见识了太多不公平的事儿,心里憋屈啊。

刘书春就经常找他聊天,给他讲革命道理,一来二去,刘俊生也入了党。

他胆子大,趁着县城庙会,把传单贴得满城都是,连县衙门口都敢贴。

老百姓一看,心里那叫一个激动,这可是有人敢站出来说话了!

还有刘万增、刘二、刘生……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成立了肃宁县第一个党支部——南王村党支部。

他们就像亲兄弟一样,一起干革命,谁也不怕牺牲。

这革命的队伍,就像小树苗一样,慢慢地长大。

他们到处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员,就像播种一样,把革命的种子撒遍了冀中平原。

刘书春还当了交通员,秘密传递消息,就像地下的一条小河,默默地滋养着革命的队伍。

当然,这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们也遇到过失败,就像那次中秋节的暴动,计划得好好的,结果消息走漏了,没干成。

还有高蠡暴动,也失败了。

但是,这些都没让他们灰心,反而让他们更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最危险的一次,是1933年冬天,一个叫范克敏的叛徒,把党组织给供出来了,好多人都被抓了。

幸亏刘书春他们跑得快,才躲过一劫。

后来,刘俊生亲手抓住了这个叛徒,也算是为大伙儿出了口气。

到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了,小日本鬼子打到家门口了,这谁能忍?

刘书春他们也坐不住了,立马拉起了队伍,要打鬼子。

他们一开始叫“人民抗日游击军”,后来又改名叫“人民自卫军”,最后加入了“河北游击军”,成了第九团。

这队伍,越打越壮,成了冀中地区一支响当当的抗日劲旅。

想想看,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为了老百姓的好日子,抛头颅洒热血,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他们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记住。

你看,现在咱们的日子过得多好啊,这都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

咱们可不能忘了他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