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凭栏望史
编辑| 凭栏望史
从3月4日媒体曝光“李嘉诚欲卖港口”开始,李嘉诚在热搜上已经待了十几天了,网上一片批评之声。
李嘉诚企业的股价,在批评声中不断下降,市值也在严重缩水。面临群情激愤,李家人还敢卖掉港口吗?
资产大缩水
受李嘉诚影响,李氏企业的股价开始了大跳水,长和集团、长实集团、和黄医药的股价均有大幅度下跌。
尤其是长和集团,短短11天时间,市值就缩水了323.6亿港币!
为了挽救股价,长和集团在3月20日公布了2024年业绩报告,想用3.3%的营收增长挽回股民信心,但事实是,长和的股价依然在下跌!
很多人都在关心一个问题:李嘉诚父子为什么要卖掉港口?构建全球物流不好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商人有逐利的本性,李氏父子想把港口卖个好价钱,刚巧美国资本愿意出价。
李嘉诚的43个港口分布在全球23个国家,共199个泊位,外加很多港口的实际控制权,其中不乏巴尔博亚港、克里斯托瓦尔港这样的重要港口。
如果将这些港口卖出,李家能获得199亿美元的现金收入!相应的,美国将掌控全球10.4%的货物吞吐量。
如此巨额的现金收入,李嘉诚父子十分心动,甚至和美国贝莱德资本初步达成了协议。
实际上,“卖港口”这件事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出在李嘉诚父子的选择上——李嘉诚父子隐瞒了交易!
李嘉诚身为首富级商人,一定清楚卖掉港口对中国的影响,为何不向政府报备“卖港口”一事?为何不询问中资集团的购买意见?
李嘉诚父子对交易始终默不作声,直到达成了意愿,此事才真正曝光。
美国贝莱德集团达成收购意愿后,可是连忙向白宫报告此事,与李嘉诚形成了鲜明对比。
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对此的解释是:外国资产(港口)不赚钱,李家将这些资产卖出,才能在大陆投资机会时有所行动。
可那些国际大港口,真的不挣钱吗?
舍弃金饽饽,李家可能酿成的严重后果
虽然港口业务在长和集团的总占比不高,但盈利能力是不低的,当长和集团3月20日的公布财报后,我们更能确信这些港口是很赚钱的!
长和2024年的港口总收入为452.8亿,比2023年上涨了11%,货物吞吐量、仓储收入、息税前利润均有明显上涨。
可见,李泽钜的说辞根本站不住脚,父子俩卖港口,只是想获得巨额现金流罢了。
但美国资本出这么多钱来买,可不是做慈善的,而是为了全球性战略,一旦美国战略达成,我国将十分被动。
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时,就想通过贸易战压制我国,结果没有多大作用,反而让我国“成长”不少:无论是芯片还是AI,美国都不能随便拿捏我国了。
在“2.0任期”上,特朗普找到了新的压制角度——中国航运。
我国经济对外贸需求很大,海上运输承担了9成以上的外贸义务,只要美国能够限制我国航运,我国的能源运输、粮食安全、物流供应都可能受到威胁。
怎么限制我国航运呢?美国想到了港口业务:货轮和商船总得靠岸吧?美国只要收取巨额“服务费”,就能有效打压中国航运。
特朗普专门提出行政令,要求在美国控制的港口上,收取中国船只巨额“服务费”,最多情况下,单次最多收取150万服务费。
而特朗普将这一措施解释为,鼓励美国本土造船业振兴。
明眼人都知道,造船业哪是一朝一夕能振兴的?美国即使限制了中国船只,买家也只会选择韩国造船厂,而不是美国。
不过,这一命令有个前置条件“美国港口”,不是美国控制的地方,特朗普可管不着。美国资本大规模购买海外港口,就是为了扩大美国港口的数量。
一旦特朗普海上战略达成,我国海上运输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这对我国的影响,比“贸易战”“芯片法案”都要严重,李嘉诚的港口,可是不能随便卖的。
而李嘉诚父子对此事的态度,还是所谓的“在商言商”,这专也招致了大量的批评!
在商言商,还是利益至上?
李嘉诚早在2018年就退居2线,将家族产业交给长子李泽钜,自己以顾问的身份坐镇幕后。
也就是说,如今“卖掉43个港口”的决策,是李嘉诚和李泽钜一起做出的。
解释港口一事时,李嘉诚号称“在商言商”,明确商人以利益为主,想为卖港口的交易开脱,李泽钜也号称“不挣钱”,好像李家企业受了委屈一样。
但李嘉诚父子习惯性地忘记了一点:商人是逐利的,但商人也有祖国!
再成功的商人,都不能做违反国家利益的事,比如,英伟达那么想和中国企业做生意,特朗普一纸命令,英伟达便不卖高端芯片给我国了。
李嘉诚曾口口声声地说,旗下企业要讲究爱国,可李嘉诚父子的行为呢?却和口号完全相反,在这一点上,李嘉诚要比成龙差一万倍。
目前,“出售港口”一事还没有尘埃落定,事情可能还有会转的余地,希望香港政府能够积极介入,将交易挽回。
结语:
最伟大的商人不一定最有钱,但一定是明确的爱国者,这一点放之四海皆准。
没有祖国的商人,只会被其他国家随意欺凌,李氏父子能把生意做这么大,不仅是因为经商头脑,也是因为我国的强大后盾。
希望李嘉诚父子能够迷途知返,不然,李家的资产还会继续贬值。
参考信源
李嘉诚长和集团年报:去年利润降了27%,但港口很赚钱
李嘉诚旗下长和公布亮眼业绩后,股价不升反降
李嘉诚旗下多家公司股价下跌!长实集团跌近6%,长和11天市值蒸发超30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