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凭栏望史
编辑| 凭栏望史
前言|
“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
可如今,波导没落,徐立华的下场令人唏嘘。
辉煌时期
徐立华出生于湖北一个普通家庭,1981年,成绩优异的他考上了西南交大,成为计算机系一名高材生。
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后,他又考了本校的硕士,不过专业变成了工商管理。
本科期间学习计算机,读研时攻读运营管理,这7年的校园时光,像是在为他之后搞研发,开公司打基础。
那时候的大学生很少,硕士研究生更是稀缺,徐立华留校教学,端上了很多人羡慕的铁饭碗,可他最终还是选择辞职下海。
1991 年,他南下深圳,进入一家外企工作,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国际前沿通信。
当时BB机很流行,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徐立华便萌生研发一款国产BB机的想法。
让原本只能发送数字代码的BB机,变成可以直接显示文字的BB机,这在当时可是全国独一份。
很快这个好主意就获得几位硕士好友的支持,在三位好友的支持下,他们创办了“波导公司”,着手创业。
仅仅一年时间,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寻呼机问世,波导寻呼机迅速打开市场,当年销量过万台,利润破百万。
此后几年,波导发展迅猛,1998年,市场份额仅次于摩托罗拉。
这一波向洋品牌发起的反攻,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可很快,通讯市场就变天了。
“小灵通”手机的出现,让徐立华敏锐地意识到,寻呼机终将被取代。
为了让波导顺利转型,1999 年,徐立华带领波导与国企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合作,引入法国技术,成功获得手机生产许可。
他快速建立起手机生产线,1999年,波导推出第一款手机。
此后,波导手机连续5 年保持销量领先,2003年,销量高达1175万台,年利润超2 亿元。
两次都成功站在时代风口,这也让徐立华赚的盆满钵满,可惜好景不长,波导步入手机领域才短短6年,就被时代狠狠抛弃。
智能崛起
初代手机跟大哥大一样,拿在手里很笨重,后来慢慢的滑盖和翻盖手机陆续问世,手机变得越来越轻盈小巧,方便携带。
可手机功能还是十分基础,网络时代的来临,让手机步入智能时代。
2007年,美国苹果公司技术革新,发布首款智能手机,随后诺基亚等纷纷掀起技术革命。
国内手机市场鱼龙混杂,品牌众多,但大浪淘沙,在技术革新的路上,很多老国货品牌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率先研发推出智能手机的品牌,逐渐成为新的时代潮流,国产品牌华为、小米、OPPO、vivo等品牌迅速崛起。
波导却因徐立华尝试进军汽车制造领域,但投资接连失败,分散了公司资源,手机业务发展陷入困境。
面对危机,徐立华积极进行渠道改革和产品线调整,试图进军智能手机领域,后来因布局过晚、研发能力不足而失败。
波导手机风光不再,现在再提起,它俨然已经成为老年机的代名词。
波导手机厂现在在干嘛?
新旧更替
刚开始没落的时候,波导还只是被年轻人嫌弃,客户群体逐渐变成三四线城市中老年群体。
可现在短视频时代,人人都习惯用手机了解世界,老年机的受众也是越来越少。
当初一起创业的三位好友都已经开,另谋出路,创始人之一竺兆江创办“传音公司”,继续在海外发展手机业务。
得益于布局早,性价比高,手机还能做到四卡四待,为黑人美颜,在非洲传音手机大获成功,不久,竺兆江成为“非洲手机一哥”。
手机业务所剩无几,波导公司依靠其他业务生存,董事长徐立华仍在坚持。
如今的波导致力智能设备研究,比如人脸识别,车载中控等,在不断寻求转型当中。
和波导差不多同样局面的,还有中兴、金立、HTC和天语等。
在波导率先倒下后,金立和智能机进行一番抗衡,靠着高端市场份额,它没有被时代抛弃。
坚挺到2016年,还能营收270亿元,盈利13亿,但它最终也被智能手机取代,在各种智能手机的轮番上新下,如今变得无人问津。
酷派手机也是当时的国货手机巨头,打着定制机的旗号,在市场上备受推崇,可和运营商捆绑,最初有多吃香,后面就有多狼狈。
2016年,酷派亏损42亿元,从此一蹶不振,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还有中兴、HTC、天语等,都是昙花一现,在业务最好的那几年,只顾着模仿,打价格战,不注重改革创新,最终成为“时代的眼泪”。
如今的国产手机“华荣米OV”,成为新一代的国产手机代表,他们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
不管在什么时候,技术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一个没有自主技术研发的企业,在智能科技时代,迟早会被淘汰。
参考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