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年之后,发现自己焦虑、内耗和伤感的时间比过去多了很多,起初,我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摆脱它们,但是无济于事,在短暂地开心之后,它们又会如影随形。
这些感觉让我的能量总是很低,没有办法做更多需要足够脑力的事情,陷入了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起的状态。
但值得庆幸的是,人总是有些天赋的,这些天赋带领我一边与它们共处,一边去做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意识到
它们是来拯救我、帮助我成长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之所以极少内耗、焦虑,是因为我的生活被工作和孩子填满了,我根本就无暇顾及自己的内在感受。
十多年的时间里,我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持续地连轴转,常常累到怀疑人生,却只能咬牙坚持,根本没有停下来思考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完全地丧失了自己。
这种丧失是有益的,生活的风刀霜剑便无法伤到我已麻木结痂的心。
当孩子逐渐长大,属于我的时间越来越多,我才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心,那颗伤痕累累千疮百孔的心。
于是,焦虑内耗缠上了我,我知道这不是坏事,我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简单粗暴地摆脱它们,它们是我此生必须要面对的功课。
我必须要走过这段遍布荆棘的路,方能获得重生,活出自我。

我没有
坐以待毙,我一边与这些剪不断理理还乱的伤痛相处,一再地试图去弄明白我到底怎么了,尽管我永远都得不到答案。一边用读书、运动和写作来滋养生命,这些有益的事情使我不至在烂泥里窒息。
尤其是每天清晨的晨跑让我如获新生,每次跑完步后,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我都会感觉到生活还没有那么糟,我的样子看上去还不错,运动带给了一个生命能量与活力,让我对生活的信心又增添几了分。
慢慢地我把晨跑当成了重启生命的钥匙,无论前一天的我多么消极溃败,第二天一早跑步之后便宛若新生。
感谢我的身体不离不弃地支撑着我,让我通过日复一日地跑步得以面对问题、超越问题。有些时候,我被头脑里的那些声音纠缠不休时,就稀里糊涂地去跑步,跑步会引领我去到了一个新的生命时空。

当我因为跑步
而状态越来越好之后,我便有了更多的力量与勇气去做更多的事情,我把运营多年的育儿账号调整成了心理成长账号,去写那些我真正想写的东西,而不是为了收益一味地写育儿干货文。
我退出了各种写作圈子,只专注于自己的文字,而不是被外界的风向牵着走。我不再强迫自己为了日更,而错过生命中的美好和许多重要的事情,我成为了一个生命,而不是文字机器。
当我特别想写作的时候,我会打开电脑来写。当我的大脑要求我写的时候,我也会打开电脑,如果能写得出来,我就会写一个小时,如果感觉写不出来,我就放弃了写作的念头,转而去读书。
沉浸于文字中,感受人物的思想与情感,仿佛自己的情感有了依托,那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仿佛也变得轻了。
书籍与文字承载着我的生命,抱持着我,给了我一个避风港。在更丰富更奇妙的世界,我获得了更多的共鸣。
前几日的一个夜晚,我的状态不是很好,这时,微信读书给我推送来了一本书《我不想知道的事》,书籍的推荐语:“面对生活,我不知道如何是好,除了写作。”一下子便吸引了我,这正符合我当下的心境。
于是,迫不及待地开始读,作者写道,她在乘坐上行的扶梯时,眼泪总是会不自觉地往出涌。
我知道眼泪往外涌是一种什么感觉,仅一页书,我便知自己是有人懂的。在那个遥远的远方,我们可以给彼此一个温暖的拥抱,眼睛里涌满泪水,却不必说一句话。

我用从跑步读书写作
中汲取到的能量与焦虑和内耗相处,我接纳一切,允许一切经流我的身体。
我知道,这是一场关于生命的馈赠。
你,逃无可逃,只能面对。
这一关必须过。
然后,好的事情就会发生。
@百合妈妈读心理,优质育儿、心理领域创作者,擅长用简洁温暖的文字分享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带领你把寻常日子过成美丽的诗。关注我,你不会再迷路!